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常温常压下,在天然气凝析汽油中通入NO2气体,油中硫醇和硫醚被氧化成烷基磺酸和亚砜,可用酸碱洗涤除去。实验结果表明,用NO2做氧化剂对含硫0.28%的天然气凝析汽油进行脱硫,反应40min,脱硫率可达70%,脱硫醇率可达100%。此方法简便,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流化催化裂化汽油中,硫主要是以噻吩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由于噻吩具有类似于芳环的共轭结构,因此流化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较难裂化脱除。介绍了在流化催化裂化条件下噻吩类化合物的裂化脱硫机理和国外开发的ZnO/Al2O3,TiO2/Al2O3,Mg(Al)O尖晶石体系和含钒体系的脱硫情况。ZnO/Al2O3和TiO2/Al2O3添加剂体系的脱硫率最高可达30%,含钒体系的脱硫率最高可达63%,但绝对脱硫量都在250μg/g以下。研制的新型脱硫添加剂可使高硫汽油的硫含量降低32.63%,绝对脱硫量达410.56μg/g。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世纪清洁燃料生产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各种生产清洁燃料的技术正在竞相开发,尤其是低硫、超低硫汽油与柴油生产技术的研发更加深入。利用自制的CuCl-[bmim]Cl离子液体对汽油和柴油进行了脱硫试验,考察了摩尔比、离子液体加入量、脱硫时间以及脱硫温度对汽油、柴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uCl-[bmim]Cl离子液体对于汽油的脱硫效果较好,脱硫率可达67.1%;对柴油脱硫效果较差,脱硫率仅为30.08%。  相似文献   

4.
SbSn金属间化合物的机械合金化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机械合金化法合成金属间化合物SbSn颗粒,并在合成的过程中添加适当助剂.考察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助剂和不同球磨时间对金属间化合物SbSn颗粒比表面积大小的影响.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使用SbSn金属间化合物对汽油进行静态脱硫试验,考察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助剂、球磨时间、处理时间及剂油比对脱硫率的影响.在施加直流电场的条件下,进行了动态脱硫试验,考察了电场的方向与大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操作时的脱硫率远高于静态操作时的脱硫率;电场的方向与大小对脱硫效率有显著影响;配以1.5 V的正电场对汽油中硫的单程脱除率最大可达38.9%.  相似文献   

5.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流化催化裂化汽油中,硫主要是以噻吩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由于噻吩具有类似于芳环的共轭结构,因此流化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较难裂化脱除。介绍了在流化催化裂化条件下噻吩类化合物的裂化脱硫机理和国外开发的ZnO/Al2O3,TiO2/Al2O3,Mg(Al)O尖晶石体系和含钒体系的脱硫情况。ZnO/Al2O3和TiO2/Al2O3添加剂体系的脱硫率最高可达30%,含钒体系的脱硫率最高可达63%,但绝对脱硫量都在250μg/g以下。研制的新型脱硫添加剂可使高硫汽油的硫含量降低32.63%,绝对脱硫量达410.56μg/g。  相似文献   

6.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氧化脱硫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清洁能源的要求,采用选择性氧化与相转移催化相结合的方法,在高速均质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乙酸为助氧化剂,当转速为10 kr/min时反应10 min,汽油的脱硫率可达91%。通过对比脱硫前后的色谱图可知,汽油中大部分含硫化合物被脱除,达到了脱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富含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废钢渣有望成为低成本硫和氮氧化物的碱性吸收剂而用于废气的净化。本文测试和分析了首钢转炉钢渣的成分,将其制成钢渣浆料用于焦炉烟气的联合脱硫脱硝;设计和制作了鼓泡反应装置;研究了湿法钢渣浆料脱除NO和SO_2的工艺和机理,并采用HSC Chemistry 6.0软件对相关反应做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钢渣中碱性物质具有脱硫和脱硝作用;此时在反应器内的气-液-固三相体系中发生的化学脱除反应,大部分为自发放热反应;在303.15 K时,固含量8%的钢渣浆液对焦炉烟气的SO_2的脱除率可达97%,NO的脱除率却仅为10.1%,温度升高,SO_2和NO的脱除率下降。为了进一步解决其中NO脱除率低的问题,设计将氧气配入到烟气中,氧化NO成易于被浆料吸收和转化的氮氧化物,并同时在浆料中添加高锰酸钾做氧化助剂。结果表明,它们的存在使脱硝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当O_2体积浓度为5%,高锰酸钾质量分数为2%时,SO_2和NO的总脱除率分别达到了98%和96%,使焦炉烟气的联合脱硫脱硝的应用成为可能,从而为钢渣脱硫和脱硝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汽油乳化体系中,正丁醇加入量、表面活性剂与正丁醇的比例、表面活性剂复配对形成乳化汽油的影响,并对制得的乳化汽油进行脱硫性能测试。采用熔融喷雾工艺自行制备得到金属间化合物SnSb,作为汽油脱硫功能材料。在常温常压下,用SnSb脱除乳化汽油中的硫,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掺水量在合适比例下所形成的乳化汽油最稳定,此时脱硫率也最高,对汽油中的硫单程脱除率最大可达45%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成本较低的盐酸三乙胺和三氯化铁为原料合成离子液体[Et3NH]Cl-0.5FeCl3,用于模拟汽油(二苯并噻吩溶于正辛烷配制而成)萃取脱硫。通过单因素实验考查了剂油比、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模拟汽油脱硫率的影响。并考察其对真实FCC汽油的脱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T=50℃,剂油比v(IL):v(oil)=0.2∶1,萃取时间t=50min时,模拟汽油脱硫率可达96.19%。经过4步萃取,使真实FCC汽油硫含量低于10ppm,符合国V标准对硫含量的要求。离子液体循环使用5次后脱硫率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世纪清洁燃料生产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各种生产清洁燃料的技术正在竞相开发.尤其是低硫、超低硫汽油与柴油生产技术的研发更加深入。利用自制的CuCI-[bmim]C1离子液体对汽油和柴油进行了脱硫试验.考察了摩尔比、离子液体加入量、脱硫时间以及脱硫温度对汽油、柴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uCI-[bmim]C1离子液体对于汽油的脱硫效果较好,脱硫率可达67.1%;对柴油脱硫效果较差,脱硫率仅为30.08%。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车用汽油中催化裂化汽油、直馏汽油含量高 ,高辛烷值组分含量少的特点 ,根据新配方汽油的规格要求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提高汽油质量的先进工艺 ,认为现阶段我国为提高车用汽油的辛烷值 ,降低铅含量和烯烃含量 ,应优先发展催化裂化家族工艺和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 .  相似文献   

12.
车用甲醇汽油燃料技术性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规范甲醇汽油燃料的应用和生产,研究了甲醇与汽油互溶问题。通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试验,确定了甲醇的添加比例、甲醇汽油的标号和甲醇汽油标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5%、25%两种比例的甲醇汽油在应用时,无需对车辆做任何改动,功率分别能达到国标90#汽油的97%和93%,排放平均下降10%,经济性提高约6%。  相似文献   

13.
FCC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汽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降低汽油硫含量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脱硫技术已经成为各炼油企业的关键技术.汽油中的硫化合物主要来自FCC(流体催化裂化)汽油,因此FCC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减少FCC汽油硫含量的技术主要有: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加氢脱硫;生物脱硫;溶剂萃取脱硫;光、等离子体脱硫;氧化脱硫和吸附脱硫等.笔者综述了国内外FCC汽油脱硫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汽油品质特性不仅要满足发动机高性能的需要,还应达到车辆排污控制的要求.作者通过对全国加油站进行采样,调查了车用燃油的品质特性,并分析了燃油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状况.同时比较了国内燃油品质与国外燃油品质上的差异,通过建立发动机的排放模型,给出了不同地区车辆排放的参考值.最后提出了提高汽油的品质特性,并根据燃油品质分布对发动机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控制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汽车发动机内燃烧平衡做热力学平衡计算,得到的NOx结果与实际检测值基本一致,然后计算了等离子发生发器裂解汽汪后产生的CO和H2加入发动机后的热力学平衡,得到在发动机内燃烧温度下的NOx结果,结果表明,通过等离子体法裂解部分汽油可大幅度降低尾气中NOx的含量,当汽缸最大工作压力为40atm,工作温度为2200K,汽油与氧化比值为1:15.1时,以汽缸燃烧1摩尔汽油为基准,等离子体发生器裂解0.1摩尔汽油可使尾气中NOx含量降低到100ppm左右而CO浓度不大于100ppm,裂解0.2摩尔汽油可使尾气中NOx含量降低到45ppm以下,同时CO浓度低于65ppm。  相似文献   

16.
汽油单体烃色谱分离及辛烷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汽油单体烃类进行分离,用PONA汽油组成软件对汽油单体烃进行定性、定量、Pona组成计算.将汽油单体烃分为37组,建立实测辛烷值与37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计算汽油辛烷值.该模型计算辛烷值与实测辛烷值的极差为0.26个单位,适用辛烷值在88-92之间的油品.辛烷值的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反映汽油单体烃与辛烷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结果准确,适合于炼厂蒸馏、催化、成品汽油辛烷值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史俊梅 《科技信息》2012,(13):219-219,187
以董志炼油厂汽油脱硫醇工艺为例,分析了有效降低汽油对环境污染的对策:研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汽油脱硫醇新工艺,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减少脱硫醇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生产车用乙醇汽油,减少机动车硫化物的排放;打击非法小炼油厂和汽车加油站。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反和流化床评价装置对汽油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剂的性能及其对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汽油催化裂化脱硫的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裂化脱硫活性和硫化物裂化选择性 ,在保证汽油较少裂化的情况下 ,可脱除 5 0 %以上的硫化物。此外 ,汽油经裂化脱硫后 ,烯烃含量降低 ,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增加 ,汽油的辛烷值增加 1.2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研制的FCC汽油加氢催化剂GFH-1/GFH-2.以大庆未脱硫醇FCC汽油为原料,经脱臭处理,然后切割为轻、重2个馏分,重馏分加氢产物与轻馏分混合后产品硫含量小于25.0μg/g,辛烷值损失不到1.3个单位,达到国Ⅳ汽油标准,研发的催化剂对FCC汽油加氢脱硫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0.
汽油机燃用汽油含氧化合物混合燃料时的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根据实测示功图,系统分析了汽油中分别掺混甲醇、乙醇、乙醚含氧燃料时的质量燃烧率和最高爆发压力.计算结果表明:与汽油相比,汽油中掺混乙醚可明显缩短着火延迟期和燃烧持续期,并提高缸内最高爆发压力;掺混醇类燃料的比例较小时,可缩短着火延迟期,并明显缩短燃烧持续期;掺混醇类燃料的比例较大时,将使着火延迟期和燃烧持续期增加;汽油中掺混醇类燃料使最高爆发压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