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新词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新词翻译有助于向外国译介中国。近年来,新词的翻译因没有固有的翻译模式和现成的翻译方法而成为译界讨论的热点。尝试用动态顺应理论作为新词的汉英翻译理据,提出译者在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与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三个方面的动态顺应,使译文能完整地诠释出汉语新词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2.
邱玉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2)
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汉语标示语的英译问题,从结构客体顺应、语境关系顺应、动态顺应等方面探讨了常用的警示性标示语和宣传性标示语的英译,认为常用的警示性标示语的英译要尽可能套用英语的表达方式,而宣传性标示语的英译就要顺应英语的文化语境和交际语境,注重交际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靳振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2):146-148,151
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分支,国内广告翻译研究与翻译研究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结合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的语境概念,分析探讨广告翻译活动是如何顺应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外部语境,并指出广告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4.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境。同一切语言的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文化精髓的沉淀,它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是常用的交际用语,所以,在习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顺应原语和目的语双方的语境因素,选择恰当的交际策略和合适的翻译技巧。本文主要从语境顺应论方面来初步探讨习语的翻译,以便让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交际文化背景,更好的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5.
6.
韩东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108-110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种语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交际得以进行,交际过程中语言选择要与语境相适应;交际双方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构成的交际语境。只有当交际的语言选择顺应语言语境和社交语境时,交际才能顺利,否则就会出现问题,而"入乡随俗"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境顺应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提出了交际中的明示—推理模式,认知语境则为语用推理提供了相应手段。而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也包括语境关系的顺应。Verschueren指出语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是顺应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决定语言的选择。因此,英语国家的文化决定了广告活动中英语的选择,即语言的选择要顺应英语国家的文化语境。顺应的因素包括英语国家人的思维模式、审美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及禁忌。只有这样,广告语言才能实现它的交际目的——说服受众来购买产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9.
方灿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6):122-124
由Verschueren提出并发展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本文将翻译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结合翻译实例,从语境关系顺应角度探讨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在语境因素的作用下,译文的选择应该是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双关语的翻译问题一直都是译界难题。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探讨双关语翻译中灵活变通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例考察译者在双关语翻译中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方面如何做出动态顺应,旨在揭示顺应论对双关语翻译具有解释力和指导作用,译者在双关语翻译中应遵循动态顺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顺应论研究语言在一定语境中的动态使用情况,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或外部的原因,而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断变化的语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更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完成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外商业合作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商标的翻译在树立品牌形象,赢得竞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深刻挖掘这些商标词语和翻译时,发现成功的商标翻译无一不是对各种语境因素做出顺应的结果。Jef.Verschuren从顺应的角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将语境重新进行了分类。本文拟借用Jef.Verschuren这种新理论分析成功商标翻译,并提出今后商标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言顺应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是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在他的著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顺应不同语境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这对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以顺应论为理论指导,从交际语境入手,探求语境顺应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对文学翻译中由于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造成的译文与原作的"变异"现象做初步考察,用顺应理论进行阐释,试图说明在文学翻译中,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是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是顺应语言与文化语境的自然结果。顺应理论对文学的翻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言语交际中语言的使用过程即是语言的选择过程,交际双方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会受到语言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顺应论中的语境顺应入手,分析文化价值观对语言选择的影响,论证了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顺应论,通过从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两个层面对米丽亚姆·C·多姆的散文翻译实例进行解析,阐述了译者是如何在充分解读英语散文修辞、意义和风格的基础上,选择直译为主的翻译策略和多种技巧进行翻译,最终实现意义的再生,顺利做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7.
顺应论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华丽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5-108
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出发重新审视翻译过程,认为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源语和目标语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语言顺应论作为Verschueren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将对翻译学的理论革新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Z1):119-120
N ida说过:"翻译就是交际",这种交际是译者与原文作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顺应原作者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语境,又要考虑到译文读者所处的文化语境.事实上,译者很难做到让原文与译文的内容完全对等,当译者在目的语中找不到与原文意思完全对等的词语时,创造性叛逆就帮助译者作出了成功的顺应.本文对新近提出的两个翻译理论"创造性叛逆(Creative Treason)"和"语言顺应理论(Theory of L ingu istic Adaptation)"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将其运用于实例中,通过分析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两篇中文译本,作者得出翻译是译者创造性地选择与顺应的过程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在运用语言顺应论有关语言语境顺应原理的基础上探讨词汇翻译过程。该过程是根据语境顺应选择译语语音、语形、语义的最佳结合点的过程。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不断选择与摒弃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