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动态宽带数字中频AGC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数字中频接收机对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增益调节范围、调节步长及精度、工作频率范围和响应速度等要求,分析了AGC系统中3种典型可变增益放大器存在的不足,并利用新推出的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DVGA)芯片AD8369设计了数字AGC系统,并给出了基于FPGA的数字AGC控制电路的算法.该系统使复杂的AGC控制要求在数字部分可以容易地得到实现,且其具有快速收敛和精确的稳态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自动增益技术原理,以及实现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的两种基本方法,概括了这两种方法在噪声和线性方面的区别.并给出了它们各自三阶互调失真的表达式,最后又对AGC放大器和乘法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通过对AGC基本电路的分析和比较,为实际的AGC电路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柴油-液化气双燃料发动机电控单元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设计的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硬件结构、软件模块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本系统利用硬件实现对液化气(LPG)喷射时刻的控制,而喷射脉宽的控制则是通过非易失性电位器X9221和单稳态触发器14538实现.单片机通过准I^2C总线实现与X9221通讯实时控制脉冲宽度.系统工作可靠,而且对单片机要求不高,用8位单片机实现了16位单片机的功能,降低了成本,而且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没有下降,排放烟度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咼盟飞 《科技资讯》2011,(12):28-29
本系统通过STC单片机对DA置数,再经过后级放大调理电路实现了输出信号峰峰值受数字信号控制并使得增益调节达到1000量程。在实现题目功能时,增加了电源模块,并结合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最小控制系统,D/A转换电路等构成闭环系统。通过采样将实际值输出到单片机,由单片机进行比较调整,控制数字量输出,从而实现AGC功能。由于使用了数字控制与采样反馈调整控制技术,该系统具有调试方便,人机交互界面好,可靠性高,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系统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干扰和一定的时滞。针对一类带非线性扰动不确定时滞系统,采用脉冲控制的方法来实现鲁棒镇定,提出本系统在脉冲控制下新的鲁棒可镇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
压力AGC与监控AGC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带钢轧制过程中,不同性质的多个厚度精度控制AGC系统同时存在,有可能在调节辊缝的方向上相互影响和干扰.理论证明,厚控系统的压力AGC和监控AGC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互独立的可能性.通过数学意义上的公式推导,针对AGC系统的实际控制流程,对某热轧机厚控系统的控制参数和结构的调整和改变,得以使此厚控系统实现控制意义上的解耦,并且经过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此厚控系统的压力AGC和监控AGC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7.
电力市场环境下AGC机组评估指标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电力市场环境下AGC控制的仿真研究,讨论了目前有代表性的AGC机组考核指标方法:AGC机组调节效能定量评估方法,AGC机组指令/出力相关系数法等的特点.结果表明:AGC机组调节效能评估方法的3个指标中,只有控制偏差P可以反映机组的实际运行能力;相关系数法可以反映机组的跟踪能力.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与CPS1,CPS2的区域控制指标不存在明确的联系:即可能会出现所有机组都满足要求,而区域性能指标却不满足要求的情况.故需要进一步建立合适的机组评估指标与区域指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电气传动系统中,需对一些状态量进行检测,以获得反馈信息。状态量的检测是微机控制电气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环节,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给出了利用脉冲数/脉冲周期法测速的计算公式及微机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数字相位计的使用安全和测量精确,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干簧继电器控制的新型量程自动转换系统.该系统的控制逻辑是通过计数器分别对电路中过量脉冲和欠量脉冲信号计数来实现的,每一次的计数会使不同的继电器导通,从而进入不同的量程通道,直到进入合适的通道才停止计数.该电路包括衰减器、幅值检测电路、脉冲发生电路、换程控制电路,整个电路系统测量精度高,稳定可靠,移植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证明了变时间常数AGC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固定时间常数AGC系统抑制脉冲干扰和降低反调制的矛盾,文指出“变时间常数AGC加窄带滤波器”即“恒幅——窄带”系统能克服传统“宽—限—窄”系统中限幅器本身强信号抑制弱信号的固有缺陷.本文在文基础上构造了一种新的变时间常数AGC系统τ_(2k)AGC,给出了较简单的设计公式,最后作了验证实验.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用于北斗二代/GPS兼容系统的自动增益控制策略, 并采用数模混合的结构实现55 dB增益控制范围及简单的反馈控制环路。此策略通过复用模数转换器的采样结果,自动调整电压控制增益放大器和数控增益放大器的增益。与传统自动增益放大器相比较, 无需功率检测器或者检波器, 大大降低了功耗水平。此增益控制策略在台积电 0.18 μm工艺下进行验证。测试结果显示其建立时间小于1 ms, 仅消耗2 mA功耗, 符合在北斗二代和GPS系统对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电力线信道具有噪声强、衰减大的特点,信号通过信道后变化剧烈,OFDM电力线通信系统需要有效的增益控制策略。本文设计了一种两级调整结构的自动增益控制(AGC, auto gain control)方法,通过采用两级环路滤波能够有效应对信号突变,保证AGC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同时加入能量检测单元,有效降低系统待机功耗。仿真结果表明,两级调整结构的AGC具有更好的收敛特性,能够满足电力线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简要叙述了AGC和软件无线电的概念,重点介绍了ANALOG DEVICES公司的ADL5330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特性以及基于此放大器设计的一套AGC系统,对其中DSP处理部分提出的新算法:幅度计算、门限判断和查表进行了详细讨论,给出了在TI公司的TMS320C55X数字信号处理器和CCS仿真系统上的处理流程和MATLAB仿真结果,结果表明:AGC系统可以实现信号到达接收机时约为60 dB的功率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快速数字式自动增益控制视放系统,采用了由模拟乘法器为核心的受控视频放大电路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式AGC电路的方案.研制结果表明,系统在控制线性度、高速、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虑冷轧厚度计型AGC(automatic gauge control)控制对象模型的渐变性以及在低速轧制时大时延引起的厚度反馈较大时滞,提出一种冷轧厚度计型AGC控制的改进方法来减弱这些系统不确定性和厚度反馈时滞带来的不利影响. 推导出针对任意阶对象的增益自适应调节律,并给出了在保证系统鲁棒稳定条件下的控制器和滤波器参数选取原则. 仿真结果证明这一新方法可有效地抑制干扰,而且在对象参数摄动时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铝箔轧制的特点和轧机仪表配置,设计了适用于铝箔轧制的厚度控制系统.给出了各厚度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采用Smith预估和积分变增益的方法减小纯滞后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实现了对其他控制环节的解耦补偿.针对张力调节量振荡影响轧制过程稳定性的问题给出了张力自适应控制策略,提出了轧制速度AGC的变加速度控制方案.为了避免单个厚度控制器工作时的溢出现象,采用主控制器和优化控制器的联合控制实现了厚度控制中的优化控制.提出了速度最佳化和目标厚度自适应控制策略,为企业获得最大的产量和效益.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阐述了新型彩电公共通道中中放和高放有差闭环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中、高放AGC起控电平的选取原则以及它们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板形板厚综合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板形板厚控制这一复杂、多变量耦合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综合控制方案,实现了无模型板形板厚综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收敛性好、抗干扰性强,取得令人满意的板形板厚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自动增益控制(AGC)系统稳定时间和控制精度相互关联又彼此矛盾的问题,基于反馈式对数AGC环路,提出一种输出精度可控、稳定时间可调的数字AGC系统。通过对环路增益因子的巧妙拆分,实现了稳定时间和控制精度的独立可控。推导了AGC环路方程,求解了时间常数和控制精度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低信噪比条件下功率估计方法的性能。采用平方和功率估计法对AGC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环路稳定时间不随输入信号幅度的改变而改变,可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对稳定时间和控制精度进行调节,在低信噪比下也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