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骆驼祥子》中祥子生命中的几位女性的存在可说是祥子作为男性存在的一种命运文化的阐释。他对虎妞身上的母性依恋,是对家的温暖的寻找;对小福子精神理想的依恋,是对理想的追求;对夏太太性欲望的依恋,是沉沦的开始;而妓女白面口袋则是祥子对现实逃避的麻醉剂。从寻找母爱、理想的回归、迷茫的探寻、女性的痕迹四个角度分析了祥子与其生命中女性的隐形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祥子种种遭遇的象征意义及其畸形市民化过程的解读,揭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成因及城市市民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3.
小说《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破产的青年农民祥子来到北平,靠拉洋车为生。他勤劳朴实、善良正直、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尤其有一颗好强上进的心,其集中表现在他追求的生活理想──买一辆洋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这一点上。经过三年艰苦的奋斗,祥子如愿以偿,自己买了一辆车,可惜好景不长,先是在一次军阀混战中连人带车被乱兵抢走。面对这一打击,祥子以更坚韧的努力拼命拉车,攒够了买一辆车的钱,不料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恰在这时,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的女儿虎妞引诱了他,祥子被迫跟虎妞结了婚,但最终又因虎…  相似文献   

4.
试从祥子这个主人公入手,全面深入地挖掘《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祥子的悲剧决不仅仅是以往论者所关注的经济上的无法翻身。他的悲剧除了买车愿望不能实现的事业悲剧外,还包括屈从虎妞及不能与小福子结合的婚恋悲剧和最终丧失生活理想、善良品质的“人”的悲剧。祥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造成祥子悲剧的具体根源有刘四爷的有序剥削、孙侦探的无序掠夺、虎妞的婚姻讹诈等等,总之是那个“虎”吃“骆驼”的“动物世界”。老舍先生对祥子悲剧根源的揭示既是具体生动的,又带有一定的象征色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分析了祥子身上浓郁的封建思想意识,并指出男尊女卑等封建意识是造成祥子悲剧结局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6.
《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借此种文化形态的书写,传达出一种带有批判、反思精神的民间文化意识,也传达了他对身处其中的民间文化的依恋和同情。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自私的,他的悲剧在于他把理想和信念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基础上,只关注对自己的理想的追求。当维系他生活下去的三个维系,一是买车的理想,二是性的维系,三是身体的维系,在经历一番生活和现实的磨砺和打击之后,不断削弱,直至最后断裂,祥子陷入了彻底的人性堕落。如果说祥子是被当时黑暗的社会以及城市的文明病所吞噬的话,那么他自私的性格特征和缺乏自信的生活态度是他有此遭遇的主要内因,这个内因越是强大,祥子才越是会被社会和城市的文明病所吞噬。  相似文献   

8.
<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借此种文化形态的书写,传达出一种带有批判、反思精神的民间文化意识,也传达了他对身处其中的民间文化的依恋和同情.  相似文献   

9.
<正>雨天,外面的雨丝透过窗,落在我正翻看的书上,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骆驼祥子》。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老舍,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没爸没妈、单纯质朴的年轻人祥子,小说讲述了祥子从农村到城市谋生的故事。祥子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他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坚韧的精神,为了实现梦想不断努力,省吃俭  相似文献   

10.
常红艳 《科技信息》2011,(29):152-153
本文试图从及物性层面分析研究《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人性堕落过程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从而说明及物性系统和人物形象刻画之间的关系,揭示小说更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同时也论证了功能语言学运用于文体分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从主人公身份来讲,祥子和五龙在进城之前都是传统的农民。《米》和《骆驼祥子》的叙事借用了“农民进城”的模式,展现了淳朴农民被城市异化的过程。打破文本的界限,以互文性的视角来观照这两部作品,发现在小说的人物设置上,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在叙事中所担负的功能都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甚至人物所代表的深层含义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同时,两部作品都通过展示欲望(米、车)对人性的束缚,性的压抑来表现主人公的生命之痛。在人物生存状态上,祥子与五龙同样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国民性批判内涵,只是作为一个隐性主题存在于文本之中,从根本上讲,还是一部社会人性批判小说。作品中融入的老舍的"本土化平民特质",体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文人道主义"关怀。文章通过"祥子"这一人物塑造的再解读,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老舍这种对普通人的理想、品格和尊严的高度尊重的创作态度,进而追溯了小说独特的非主流视角和平民化创作风格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骆驼祥子是二十世纪文学画廊中的典型.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多运用社会历史批判的方法,着眼于阶级性、社会性方面解读,取得了敢于和阿Q研究相比肩的丰硕成果.本文试图从游民文化视角来重新解读骆驼祥子这一说不完的文学典型,以期从另一侧面对老舍先生"国民性批判"这一命题的探讨能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骆驼祥子》有三个著名的英译本:我国著名的英译家施晓箐翻译的CamelXiangzi、通晓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詹姆斯的译本Rickshaw以及伊万·金的译本RickshawBoy。三个译本中对小说人名的翻译各有千秋,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归化和异化理论的运用,体现了不同译者在不同社会时代对文化输入的不同要求以及译者所持的文化态度、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15.
从汉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表征结构分析入手,并用等效翻译原则重点分析了汉语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认为在隐喻汉译英时,在追求译文与原文等效的过程中典型地表现为:等译、过译和欠译。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人类历史还是现实社会中,平凡的小人物都做着自己的成功之梦。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直善良而又一贫如洗的底层人物总是摆脱不了由追求到彷徨再到幻灭这一人生轨迹。祥子与马丁,这中美学史上两个典型人物形象自我奋斗的意蕴及其悲剧的实质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叹词在汉语词类中是很小的一类,可在语言运用中却非常灵活、多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运用规律,词形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而对叹词因句法位置引起的表情差异却少有论及。文中以《骆驼祥子》中的叹词为主要考察范围,考察叹词的句法位置及表情差异。叹词的句法位置,可于句首、句尾或句中。叹词的表情功能因其句法位置的不同,读音的不同,致使叹词表情存有差异。(一)同一叹词同一位置表情存在差异。(二)同一叹词不同位置表情存有差异。(三)不同叹词表情却有重合。  相似文献   

18.
人类营造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自己提供符合特定需求的生活环境.建筑与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设计在注重环境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心.应认真研究与人的心理特征和人的行为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环境特点及其设计手法,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