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略谈中国历史上的弓炸弹力测试关增建弓(包括弩)是古代一种重要武器,在狩猎及战争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弓弩的重视,使得古人孜孜不倦地探求其制做之道,并由此形成了定量测试弓体弹力的方法。古人还把这种测试方法应用到弓的制做和性能的改善方面,并对弹力和...  相似文献   

2.
"侯"的本意是射箭用的靶子.中国宗法制度早在商周成熟,严密的等级制度规定了衣、食、住、行、用的等级界限,作为礼器的侯必然因等级不同而形制各异.射侯是先秦最重要的礼射内容之一,射礼是五礼六艺中最重要的礼仪制度,后世出土的有关射侯的青铜礼器较多,甲骨文、金文及传世的经书类文献也庞杂了相关内容.前代学者从文字训诂学层面上对侯...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古代地学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6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地学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即中国古代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山川崇拜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旅行考察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宗教、风俗的关系。从这些关系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探索自然、考察社会,社会需要是中国古代地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未来地学发展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正>南宋晚期茶道随禅宗流入日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曾举办了"茶之汤——日本茶道文化精髓"特展,用大量精美的古代文物,讲述了日本茶道的历史源流。中国人最早开始喝茶的时间不可考,但喝茶习俗在西汉就已经很盛行了,到了唐代成了社会上流的普遍社交礼仪,陆羽的《茶经》就记载了完善而规范的唐代茶道。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也曾经将唐代茶道带了回去,但遣唐使因晚唐战乱中断,所以日本没有来得及引讲茶树,茶道也就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异常天象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天象在中国古代受到高度重视,是历代天文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象人类对所有事物的认识一样,中国古代对异常天象的认识也是以最初自发的直觉认识为开端,形成异常天象的概念,在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关于自然的理论形成以后,对异常天象的解释随之产生。此外,按照占星术理解异常天象是中国古代异常天象观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哲学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在日本"本土化"的过程中,这些生态思想对日本的生态伦理及其循环型社会的构建都发生了重大影响。日本的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念中以人为本、以生态情感为基础、重视循环再生与效率这三大特点成为了日本构建循环型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剖析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对日本的影响,有益于我们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古代世界青铜合金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其中工作开展得较早的,日本学者有近重真澄、道野鹤松等人,我国学者有梁津等人;其中批量分析数较大的,我国学者先后有梁树权、李敏生等;李敏生等于1982年、1984年两次,曾先后分析了殷墟妇好墓和小屯村西殷代葬出生的138件青铜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分析过的我国古代青铜器数应以千计。这些分析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无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是衡量古代一个民族科学认识水平的基本标志之一。中国古代有无自然规律观念?学术界对此尚无明确的认识。本通过对古代“常”、“道”、“理”、“数”、“则”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运用情况的系统考察得出结论:虽然中国古人对一些自然规律的具体内容了解并不深刻,但他们很早即认识到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具有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并且深刻认识到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第1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于1998年10月12~1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西北农业大学、日本机械学会、日本技术史教育学会协办。80余名中国作者提交了79篇论文,实际到会的中国学者近40名,其中包括两名台湾成功大学的学者。35名来自大学和产业研究机构的日本学者提交了33篇论文。另有一名代表来自美国。会议展现了近年来的机械史研究成果。代表们分综合、古代、近现代3个组讨论了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机械技术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看“西学中源”说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分析明清之际“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可以看出,这一思潮实际上是儒家文化背景下经学方法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影响的必然产物。按照经学方法,所有学问,无论是儒学还是科学,都被认为来源于中国古代经典,因此,西方科学也不可能例外。这也许就是“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在文化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宋元数学与珠算的比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数学是一种算器型的算法体系,是一种技艺型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数学在经历宋元时期的特定历史阶段之后走向明代实用的珠算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目前的研究评价多是暗用了西方古代数学的欧几里得模式的评价准则,因而过低地评价了珠算在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历史地位。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评价应从中国文化系统的特定氛围出发,运用没有西方古代数学价值观念的评价准则,给予珠算客观的历史评判。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期对宇宙生命存在的体悟,中国古代已孕育出以尊道贵德为内涵的整体子思维方式,衍生了整体性的生存哲学。这种整体子思维既包含人们在宇宙中的尊道之理和贵德之质,又蕴藏着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尊道与贵德合一的存在秩序。而且,人类的生命价值完善就在于以尊道贵德为内容的实践过程。它不但为古代社会秩序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还成为当代社会有序建构的可能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4.
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自然哲学概念,在古代科学认识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该文根据大量文献史料,系统分析考察了气的一系列基本属性,由此展示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论道教与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12-17,11
道教特有的长生成仙理想和因此形成的重视生命及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使其与中国科学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密切关系。道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具有内在的构成性的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道教的宗教文化特征注定它将科学作为服务其终极关怀的“工具”,因而使它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内在的制约作用。中西文明差异,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科学”概念,导致西方学术界——进而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道教与科学关系的简单否定。重新认识“科学”,是对中国科学、进而道教与科学关系在真质层面进行把握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逻辑为何未能进一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几乎同时产生了逻辑,但前者逻辑却并未像后者逻辑一样得到长足的发展,原因是什么呢?古希腊传统逻辑中产生和使用了符号促进了其逻辑的发展,西方近代逻辑的进一步符号化产生了数理逻辑,带来了逻辑史上的重大革命,现在数理逻辑是世界逻辑发展的主流;中国方块文字的整体结构特点和语言表述上的特点,以及中国汉字的自我完善性,致使中国古代逻辑不易引入符号,缺乏符号障碍了逻辑的发展,这可能是中国古代逻辑未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使用直角网格座标绘制地图为标志的东方定量制图学,创始于一世纪时的古代中国,经三世纪时的中国裴秀的发展而完善,以致至少在公元一千年以前便成为中国古典制图学的重要传统的观点,对科学史界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藉以建立上述观念的所有史料依据作了认真研究,指出前述观点之所以产生,是由于误解或曲解了各种古代文献的记载。本文认为,在公元一千年以前,中国并未产生和发展以直角网格座标的理论与方法为内容的地理制图学,所得以长足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则是对地理及部分人文特征按比例后在很大程度上作轴象描绘的制图学。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人看来,日本是一个民主礼会,公民有结社的自由,黑社会(又称暴力团)的存在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9.
隐士与中国传统农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产物,作为士,他们掌握着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作为隐士,他们又不得不自食其力,且多以农耕为生,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结合,产生了隐士农学家和隐士农书,并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讨了隐士农学家的产生、隐士生活对农学的影响,并对隐士的农学贡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区分“生物进化思想”与“生物进化论”这两个既相关又有别的关键概念的基础上,本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都得到了与李思孟先生“中国古代没有生物进化思想”相反的论据和结论-即中国古代特殊的人(特别是有机自然观的科学思想传统)和地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农作物及家养动植物的起源地之一)环境,不仅有助于而且可以产生丰富的生物进化思想,这些生物进化思想在激励和指导中国古代遗传育种的伟大实践中反过来又被进一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