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海洋凹陷     
水面是平的,然而在印度洋海面上却有一个深达300英尺的凹陷。因为这个凹陷下陷很平缓,宽度达1200英里,所以长期以来未被发现。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当卫星通过该处洋面上空时,其轨道稍向外凸,这表明该处的地球引力较小,由此才注意到这种水面凹陷现象。常言道,水往低处流。当地球引力恒定时,水总是寻找最低的平面。在印度洋发现的水面凹陷正是由于引力有偏差所致。万有引力定律表明,两物体间的引力大小取决于其质量。作用于海水的引力取决于海水下方的质量大小,当海底有山时,作用于海水的引力就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地球物理  相似文献   

2.
往平静的饮料 (我想你说的是汽水类的饮料 )中插入一根粗糙的竹筷子 ,会有接连不断的小气泡往上冒。这个现象不是因为筷子的毛细现象引起的 ,也不是因为筷子中有一种能分解出空气的物质。分子在液体表面上所受到的力与它在液体内部时所受到的力是不同的。请看图 1。分子A在液体内部 ,它受到周围分子的引力是相等的 ,忽略重力后 ,分子A所受到的合引力等于零。而B处的分子处于液体的表面 ,外部气体分子对表面分子的引力小 ,而液体内部分子对表面分子的引力大。因此 ,表面层分子受着一种向内的拉力。正是由于这个向内的拉力 ,使得液体表面总…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回顾第一个引力理论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它的出现是天体(特别是行星)视运动规律同力学概念结合的产物.利用它和牛顿运动定律一起创立了天体真运动理论——天体力学.这是天文学发展史中第一次巨大飞跃.此后二百年内,天体力学成为天文学,甚至是数理科学的主要内容.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又是宇宙间普遍适用的定律.任意两个物体间都存在引力,其大小可用简单公式表达:  相似文献   

4.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正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人在自然环境中诞生和发展,也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着进游宇宙,但却无法离开地面分寸,其中自有奥妙。17世纪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学说.揭开了这个秘密。万有引力定律指出,物体都有引力,它们总是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人的质量与地球相比,相差十分悬殊,因而引力的大小显得一边倒,总是地球的强大引力吸引着人,把入束缚在地球上而无法进入宇宙空间。牛顿运动力学还告诉人们,速度是战胜引力的法宝,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有机硅膜对有机液体/水混合物的渗透蒸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哲  胡春野 《科学通报》1998,43(2):169-172
聚二甲基硅氧烷_梯形苯基倍半硅氧烷共聚物作为一种新型膜材料具有成膜性好、强度高和溶涨度低的性质 ,该膜用于有机液体 /水混合物的渗透蒸发分离表现为有机液优先透过特性 .考察了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通过膜的渗透蒸发过程 ,发现该膜对低醇浓度水溶液分离具有较高的分离系数 ,乙醇通量随进料液浓度增加而增加 ,水通量基本不变 ,在室温至 70℃范围内膜的分离性能稳定 .比较了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水溶液的渗透蒸发行为 ,发现透过通量和分离系数的大小依次为THF >丙酮 >异丙醇 >乙醇 >甲醇 ,其排列顺序取决于各有机物的溶解度参数与有机硅橡胶溶解度参数的相近程度 ,而与透过分子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6.
陈永明 《科学通报》1995,40(22):2060-2060
研究分子间的特异作用(即分子识别)是当前仿生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β环糊精(β-CD)是7个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构成的环状寡聚糖,可以作为受体通过其憎水穴腔与许多有机物(作为底物)形成包结复合物,这种结合是以对底物分子的形状、体积及极性大小的选择性实现的,因而它在模拟酶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生物体系中,分子间的专  相似文献   

7.
刘琳霞  邵成刚 《科学通报》2014,59(4-5):323-327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认为引力场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是瞬时相互作用, 而广义相对论认为瞬时相互作用是不存在的. 因此, 在观测和研究引力潮汐时,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否需要修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说明在现有的广义相对论框架下, 牛顿引力定律是完全适用的. 后牛顿近似计算的结果表明, 引力传播速度的可观测效应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只依赖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一般来说, 这一可观测效应非常微弱, 目前的任何天文观测, 包括太阳潮汐观测均不能证实引力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  相似文献   

8.
壁虎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小型蜥蜴类动物。这些小东西个个身怀绝技,它们不仅能在墙壁上垂直往返,而且能倒挂在天花板上自如地爬行。原来,壁虎的脚趾上长着密密麻麻的刚毛,呈多层次排列,结构精细。刚毛与墙壁表面接触时,两者表面的分子距离非常接近,因而会产生微弱的分子引力。成千上万根细小刚毛产生的引力汇聚成强大吸力,便能使壁虎牢牢附着在墙壁上。  相似文献   

9.
鄒元爔 《科学通报》1963,8(5):60-60
Johnson和Shuttleworth曾测定氪在液态铅、锡中的溶解度,并用表面张力模型予以解释。本文目的是根据Gordon测定的液态铅、锡中的超声波速度数据来计算这些金属熔体中的空穴体积,井考查氪溶解度是否与空穴体积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医理论的细胞活动解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迅  王明兰 《自然杂志》2002,24(2):111-113
在中医理论与细胞活动结构的比较中 ,阴阳与中间复合物形式的分子活动系统的状态分配表现一致 .气、血和精与分子活动作用因素的性质表现一致 .脏腑的功能与细胞活动功能的表现一致 .经络与细胞活动间通过产生分子活动作用因素方式联系的表现一致 .作者认为中医理论是对细胞活动结构的解释 .  相似文献   

11.
刘韩星 《科学通报》1992,37(16):1479-1479
引言 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Hoffmann提出Throughspace(T-s)和Through-Bond(T-B)相互作用叫,将分子轨道的相互作用分成直接和间接两种,对讨论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定域(半定域)分子轨道间的相互作用是很重要的。T-S相互作用是分子轨道间的重叠引起的直接相互作用;T-B相互作用是两个分子轨道通过第三个轨道的传递而发生的间接相互作用。分子轨道相互作用的大小一般用等效轨道的能  相似文献   

12.
引力的彩虹     
引力是人们熟知的、使我们得以站在地上的力,正如牛顿在十七世纪揭露的那样,它不仅在地球表面上,而且在宇宙的一切物体之间,以大小总是随距离增大而减小那样在起作用。如果没有引力,太阳就会爆炸,行星就会飞入星际空间,星系就会象一个飞轮破裂那样瓦解。  相似文献   

13.
无碰撞简并粒子系统的引力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天增  高建功 《科学通报》1996,41(9):780-782
无碰撞粒子系统引力不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源于:(1)在各种尺度的恒星系统(星系、星系团等等)中,平均碰撞时间与该系统的动力学时间相比较是很大的.故这些系统都是无碰撞系统;(2)占宇宙绝大部分质量的暗物质,极可能是宇宙早期遗留下来的大量静质量不为零的粒子(如中微子等),由于这些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很弱,都应视作无碰撞引力系统.在标准宇宙模型中,像宇宙中微子那样的暗物质粒子在宇宙早期已从热平衡中退耦,且保持着退耦前的Fermi分布形式.Weinberg首先指出了存在完全中微子简并的情况.讨论星系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有必要研究无碰撞简并粒子系统的引力不稳定性.在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无碰撞等离子体的稳定性问题中,已建立起很多成熟的方法.虽然无碰撞引力系统与无碰撞等离子体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它们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很基本的差别:等离子体在大尺度上是中性的,可形成稳态的均匀平衡结构;而引力系统不会形成稳态的均匀平衡位形.自引力系统的这种本质上的不均匀性,使得研究这种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大为复杂化.Sweet曾指出,当扰动的波长可与系统的尺度相比拟时,这种宏观不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就变得极其困难.不过,假定自引力系统与静电的等离子体一样,可以形成一个无限大的均匀介质,这会在数学处理上  相似文献   

14.
引力的本质     
回顾了关于引力本质的历史探索和最新进展.从牛顿引力和爱因斯坦引力出发,介绍了关于引力本质历史探索上的两次重大飞跃.从修改引力、量子引力和全息引力三个方面,介绍了关于引力本质的最新进展.对于牛顿引力,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出发,介绍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介绍了最近关于修改牛顿力学和暗物质的进展;对于爱因斯坦引力,阐释了引力的几何化,然后介绍了爱因斯坦引力在宇宙学和引力波方面的应用;对于修改引力,从额外的引力自由度、高阶导数引力和高维引力三个方面介绍;对于量子引力,从协变量子引力、正则量子引力和其他量子引力三个方面介绍;对于全息引力,介绍了它的全息图像、呈展性质以及它与量子信息之间的关系.但是截至目前,关于引力本质问题的答案依然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5.
伸缩力常数是了解化学键强度和分子红外光谱基频大小的物理量,严格的量子化学计算,工作量很大,且能得准确值的很少.有些纯经验式虽较准确,但缺少明确的物理基础. 与键能可表示为共价与离子两部分之和相类似,我们认为A-B分子间势能函数也可写作如下形式:  相似文献   

16.
分子距离润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威 《世界科学》1992,(4):21-22
只有几个分子那么厚的流体层如果被夹在固定的结构表面之间就能获得像固体那样的次序,人们知道这一点已经好几年了。根据《化学物理杂志》报导的伊斯雷拉威利等人的新的实验,这样的类似固体的次序在两个表面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时依然可能存在。这一发现可被认为是分子摩擦学诞生的标志。分子摩擦学是在原子大小的距离上研究摩擦与润滑的科学。如果在流体池中使两个表面在分子距离内合在一起,层间流体就会改变其动态与静态特性。流体的相图会被改变,其热传递系数会发生变化,其质会变得不均匀,还可能变得各向异性。决定流体特性的因素很多,如流体的最初结构、两个表面的结构与可比性、表  相似文献   

17.
杨进元 《科学通报》1966,11(3):126-126
关于无机盐的溶解度问题,前人曾提出了许多溶解度公式。对于氢氧化物溶解度的研究,有实际意义的是Clifford、忻新泉等人的工作。Clifford从分子的极性出发,提出—个难溶盐的溶度积常数与电负性的关系式。该式虽然适于多种类型的难溶盐,然而只有对成键元素电负性差值小于0.5的化合物才是有效的,而且参数项的变化也较复杂。忻新泉提出下面的经验公式 PK_m=Z~2/r+a (1)式中,PK_m是一千克水中溶解氢氧化物克分子的负对数。Z为阳离子价数。r为阳离子半径。a是与阳离子构型有关的常数。该式较简单,对大部分氢氧化物PK_m值的计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利用近距离引力实验探索洛伦兹不变性破缺效应的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引力与物质的耦合极其微弱,近距离下牛顿反平方定律的实验检验是探索引力现象对广义相对论偏离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实验检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密度较大的2块薄金属片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随间距的变化,判断其是否满足牛顿反平方定律.在探索洛伦兹不变性破缺方面,通过测量2块薄金属片之间的非牛顿力的恒星时变化,可以检验标准模型拓展(SME)中包含黎曼曲率2次耦合的洛伦兹对称性破缺参数.分析表明近距离引力实验中,由于洛伦兹不变性破缺,2块有限平板间的非牛顿引力由边缘效应主导,尽管如此,现有的近距离引力实验对洛伦兹不变性破缺系数的限制仍能达到10?8 m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引力趣谈     
我们是幸运的。地球稳稳地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并与周围巨大的天体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它不会向太阳一直落下去,直到最后被巨大的火焰烧成灰烬。使太阳、地球以及那些巨大的邻居保持着如此稳固关系的,就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力量之一:引力。强大又弱小引力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力量。要知道我们地球的质量将达58万亿吨。而在地球所处的银河系中,有1000多亿颗质量远远大于地球的恒星。至于整个宇宙中的天体,更是不计其数,但它们都在引力的作用下井然有序地运行着。虽然引力控制着宇宙万物的运行,但事实上引力是四种基本作用(力)中最弱小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基因组记录着物种的全套核苷酸序列信息,其大小与物种进化地位之间的关系由于"C值悖论"的提出而引人关注.本文回顾了关于基因组大小研究的历史,简述了基因组大小和细胞性状及自身组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假设,并在不同分类尺度上分析了影响基因组大小进化的可能因素.我们认为随着进化地位的提高和相应的遗传信息量增加,基因组大小有增加的内在必然性;但是在真核生物中,随着基因组的增大,增加的DNA逐渐由基因序列转变为主要是内含子和基因间区等非编码DNA序列,而非编码序列的大量增加并不明显改变物种的进化地位,却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基因组大小与物种进化复杂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导致了C值悖论.我们认为分子突变导致了基因组大小的变化,而自然选择对保留有益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