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报道了甲状腺素对金黄地鼠血脂和肝LDL受体的影响,探讨了甲状腺素降低血清脂质的机制.雄性金黄地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状腺素组,前者喂基础饲料加0.12%的胆固醇,后者再加喂0.10%的甲状腺素.35天后,测定血脂和肝脏LDL受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素组血清TG、TC、LDL-C和VLDL-C均明显下降,HDL-C虽有升高,但尚无显著性差异.体外结合实验发现,甲状腺素组金黄地鼠肝匀浆与125I-LDL的特异性结合位点(38.03±1.03ng125I-LDL/mg肝匀浆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26.20±1.92ng125I-LDL/mg肝匀浆蛋白),而125I-LDL与两组动物肝匀浆蛋白结合的亲和力无明显差异,提示甲状腺素降低血脂与肝LDL受体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甲状腺素对内地鼠血脂和肝LDL受体的影响,探讨了甲状腺素除降低血清脂质的机制。雄性金黄地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状腺素组,前者喂基础饲料加0.12%的胆固醇,后者再加喂0.10%的甲状腺素。35天后,测定血脂和肝脏LDL受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素组血清TG,TC,LDL-C和VLDL-C均明显下降,HDL-C虽有升高,但尚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补肾养颜液由补肾益气名贵中药研制而成.实验表明,该液能明显治疗小鼠的甲状腺素和利血平性肾阴虚,延长小鼠镇静时间,提高失血性血虚小鼠的Hb及RBC值,尚有耐常压缺氧及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棘腹蛙蝌蚪两批共783只,在人工饲养室中,分成8组,用不同饵料饲养74天。发现不同龄期生长速度不同,甲状腺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饵料系数则因投饵种类不同而有差别,平均饵料系数为2.79。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甲状腺素治疗肝硬化所致低T3、T4、Alb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给予甲状腺素片40mg/d,分别于2、4周测定血清T3、T4、Alb,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病人普遍存在血清T3、T4、Alb降低现象,当给予甲状腺素后血清中T3、T4、Alb可于2周后显著提高,并于4周时达稳定状态,病人一般情况明显好转。结论:口服甲状腺素对肝硬化致低T3、T4、Alb血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应用甲状腺片治疗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片中含有左旋甲状腺素和右旋甲状腺素,临床发现甲状腺片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作用,本实验主要研究右旋甲状腺素对UGT2B7的抑制作用.采用4-甲基伞形酮(4-MU)作为底物,测得有右旋甲状腺素存在的情况下,UGT2B7对4-MU代谢的残余活性小于20%,后续实验测得抑制动力学参数Ki值为20.46μmol/L.说明右旋甲状腺素对UGT2B7的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所以临床中应用含有右旋甲状腺素的药物时,应限制用药的剂量,避免引起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达乌尔黄鼠冬眠期与非冬眠期的产热活性及激素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冬季冬眠时和秋季非冬眠时的产热活性及其激素调节.达乌尔黄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冬眠时含量显著高于非冬眠时的,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质量浓度也有明显增加.表明达乌尔黄鼠下丘脑甲状腺轴激素水平和功能存在季节性变化,冬眠时该轴是激活的,这个轴的激活,有利于黄鼠冬眠觉醒中褐色脂肪组织(BAT)的产热.冬眠时达乌尔黄鼠下丘脑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F)的质量分数、肾上腺皮质酮的质量分数和肾上腺质量明显比非冬眠季节的个体低.表明达乌尔黄鼠在冬眠过程中,下丘脑CRF-肾上腺轴受到抑制,从而解除了对BAT产热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说明应用克罗米酚和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并与小剂量甲状腺素(或强的松)联用,诱发排卵,在治疗女性不孕症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说明应用克罗米酚和呀经人工周期疗法并与小剂量甲状腺素(或强的松)联用,诱发排卵,在治疗女性不孕症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甲状腺素5′脱碘酶等多种含硒酶的作用机制已研究得较为详细.缺硒是克山病发病的直接因素.体内适当的硒含量具有抑癌功能.硒蛋白中硒参入到蛋白分子是通过硒半胱氨酸-tRNA 识别m RNA 中特导的UGA 密码子将硒半胱氨酸插入到硒蛋白中的  相似文献   

11.
12.
茯苓多糖硫酸酯(Pachyman Sulfate,PS)具有和肝素相似的抗凝血活性和机制,研制PS口服制剂意义显著.以氯磺酸-吡啶法制备PS,以海藻糖为载体、薄膜蒸发法制备PS前体脂质体口服制剂,并初步研究其抗凝血活性.PS得率97%,硫酸根取代度3,重均分子量9 978 Da;PS前体脂质体为乳白色粉末,重建脂质体为球状或近球状小囊泡,形态完整,粒径较均匀,有效粒径分布范围在0.7~1.4μm之间,多分散指数小于0.4,zeta电位小于-25 mV,分散性好.重建载药脂质体包封率为20.3%,大鼠口服重建载药脂质体后凝血时间延长率达46%,且有统计学意义.重建空白脂质体有助于PS的口服吸收,且脂质体包封PS后吸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天麻中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浸提的方法提取了天麻中的多糖,并进行了纯化和含量分析,同时对影响天麻多糖提取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选择的最佳提取条件下,天麻中粗多糖得率为12.93%,纯化后多糖得率为9.22%,纯化多糖中多糖含量的为54.57%,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38.4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苯甲酰氯和间苯二酚为原料、液碱为除酸剂,酯化合成然后精制得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的工艺.研究了酯化反应中温度、物料配比、pH、间苯二酚水溶液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酯化工艺条件:苯甲酰氯与间苯二酚的摩尔比为1.15∶1;pH值为7.5;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5 h;间苯二酚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酯化反应收率为88.6%.考察了结晶溶剂配比、温度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经实验评估得到了较佳的结晶工艺条件:结晶溶剂甲苯的体积(/mL)与初产物的质量(/g)之比为2.5∶1,结晶温度为30℃,结晶收率为95.0%.优化工艺条件下产品的总收率为84.2%.  相似文献   

15.
以醋酸纤维素(CA)为基体树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于175~200℃进行熔融接枝.以红外光谱表征法确定了接枝反应的发生,研究了引发剂、接枝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接枝单体及其用量对接枝CA材料热稳定性能、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DCP添加量为0.4%时接枝率最高;随着MAH添加量的增加,接枝率随之增加;CA-g-MAH较纯CA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熔体黏度下降,熔体流动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欧李自然撒粉的高峰时间在12:00以后,无闭花受精现象。花粉大小、形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花朵开放时花粉生活力达到最高;低温、干燥环境有利于保持花粉生活力。欧李自花授粉结实率为36.7%,但不同基因型间杂交能显著提高结实率(98%);有一定的单性结实能力(21.9%).欧李自然落果最高峰在花后2~3周(5月中旬),其比例占80%.基生枝是欧李的主要结果枝类型,枝条中上部为主要结果部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更昔洛韦脂质体,同时对所制脂质体进行了表征和稳定性分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平均粒径;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分离含药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并测定包封率;用离心加速试验及室温冷藏法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得到的更昔洛韦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332.3 nm,多相分散系数为0.143,包封率为43.24%,在考察时间段内,所制脂质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可膨胀石墨为原材料制备了表面负载有纳米级二氧化钛颗粒的载钛膨胀石墨,并对其微观形貌、接触角、孔径分布、孔容积、吸附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优化了膨胀石墨负载二氧化钛工艺,在负载温度50 ℃、钛柱撑液体积分数10%、反应时间6 h时,制备的载钛膨胀石墨亲水性最优。二氧化钛的引入使膨胀石墨接触角由93.0°降低至69.6°左右,亲水性能提高,增强了对水体中溶解或悬浮的微量苯系物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鳝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鳝超氧化物歧化酶粗酶液,经过正丁醇脱脂,丙酮分级沉淀,DEAE-琼脂糖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从黄鳝中分离纯化获得铁超氧化物歧化酶(Fe-SOD),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最终该酶的比活力为1500U/mg,提纯倍数为368.5.回收率为24.7%.该酶对KCN不敏感.而对H2O2敏感,对热较稳定,对酸碱有较强的耐受性,抗胃蛋白酶的破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电泳结果表明:纯化酶蛋白呈一条带,酶分子量约为85kD,亚基分子量约为16.5kD,等电点为7.15。  相似文献   

20.
转人Cu,Zn-SOD基因马铃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肝总RNA中分离扩增了490bp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hCM,Zn—SOD)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和文献报道的一致;构建了CaMv35S启动子驱动hCu,Zn—SOD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CuSOD;用三亲交配法将重组质粒PBICuSOD转化到农杆菌LBA4404,转化马铃薯得到转基因植株。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证明,hCu,Zn—SOD基因巳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Western blot分析表明,hCu,Zn—SOD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中得到表达。用NBT光还原法测定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中的SOD酶活力,叶的总酶活为1066.6U/g(湿重,下同),块茎的总酶活为10ll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