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鹮性别相关基因及其性别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Huan是世界极危鸟类,由于其野生和饲养种群的近亲繁殖现象日渐严重,再引入建立异地野生种群是当务之急。然而,由于朱Huan雌雄同色,从形态学特征区分性别的难度较大,为了在选择再引入的释放个体时能够准确地进行性别鉴定,利用PCR方法对雌性个体W性染色体上的性别相关基因进行扩增,成功地对3只朱Huan的性别进行了正确鉴定。同时,还得到了其性别相关基因362bp的DNA序列,与近缘种东方白鹳相比有13个碱基差异,其中转换和颠换之比为2.25,该基因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设计更为专一的朱Huan性别相关基因引物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米遗传突变体群体创制和干旱反应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主性Mutator转座子玉米材料115F,330I,715D与玉米自交系材料B73,Mo17,97108,H9-21杂交,获得F1插入诱变群体,F1自交得F2群体.在田间观察F2单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农艺学性状的表型变异,得到不同表型的突变体,对突变体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干旱胁迫下,利用远红外热成像仪对室内小钵种植的F2群体三叶期幼苗进行叶片温度的大规模扫描检测,选取叶温有明显差异的植株作为潜在突变株,共检测了38000余株,成功筛选到108株抗旱单株,121株旱敏感单株.通过重复红外温度检测、叶绿素荧光分析、叶片失水、光合特性分析和可溶性糖类、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测定对突变体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分析.利用MuTAIL-PCR对获得的突变体进行基因克隆.该研究为深入开展玉米抗旱育种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3.
徐智章 《科学通报》1965,10(9):794-794
超声诊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开始至今,仅有20多年。1942年Dussik最先把超声用于医学诊断,但所用的为穿透式.从观察超声衰减程度诊断脑肿瘤。1951年有几个作者同时开始使用回波反射式A型仪于临床诊断,如French、Wild等研究脑出血、脑肿瘤,Ludwig等研究胆石。1952年起,Howry首先研究超声显象,用B型或复合圆周扫描;1958年Donald、Mac Vicar与Brown等报导BP型对妇产科疾病的显象。1956年Hertz、Edler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的研究。1957年里村茂夫首先用超声多普勒仪研究心脏壁与瓣膜的运动;1959年里村茂夫又用超声多普勒法研究了血管运动。  相似文献   

4.
徐洪基 《科学通报》1987,32(3):239-239
人Ec109细胞株是在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应用较广的一个食管癌细胞系。我们继从食管癌实体肿瘤的基因文库HEC—S—1成功地克隆了人c-Ha-ras1原癌基因之后,  相似文献   

5.
1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任务来源:计划外自选项目)本项目是在1976年发明针刀,1984年通过省级鉴定,定为针刀疗法并被省政府批准向全国推广,经历二十多年发展,已被  相似文献   

6.
1 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任务来源:计划外自选项目) 本项目是在1976年发明针刀,1984年通过省级鉴定,定为针刀疗法并被省政府批准向全国推广,经历二十多年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2003年9月6日被国家鉴定为一门新学科并正式命名为针刀医学的基础上,决定自选题对针刀医学原创性及其推广应用等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小麦反转录转座子家族鉴定及其转录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于恒秀  龚志云  苏艳  顾铭洪 《科学通报》2005,50(17):1869-1873
从籼稻品种中籼3037第1染色体短臂、第4染色体长臂及第11染色体长臂端三体的自交后代中, 选择形态性状出现明显变异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仍为2n = 24的个体. 用水稻着丝粒特异的BAC克隆17p22为探针对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 各筛选到了一单端体植株, 其体细胞中各含有一条端着丝粒染色体. 进一步分别以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第4染色体长臂及第11染色体长臂上的特异分子细胞学标记a0059H02, a0034E24及a0071H11为探针, 对以上3个单端体的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及减数分裂粗线期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证明这些变异株确为第1染色体短臂、第4染色体长臂和第11染色体长臂的单端体. 这些单端体的植株矮小, 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大葱黄矮病毒的分离纯化及其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小洁 《科学通报》1985,30(1):64-64
七十年代初期,我国北方的大葱产区,如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以及东三省等地均发现大葱黄矮病。近年来为害面积扩大,为害程度加剧,严重影响大葱生产。我们查明大葱黄矮病的病原物是属于马铃薯Y病毒群中尚未报道的一个病毒,但还不能最后确定究竟是洋葱  相似文献   

10.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mi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mi(lesion mimic initiation)是从γ射线诱变的籼稻品种中籼3037的后代中发现的,属于起始型的类病变突变体. 无菌培养、台盼蓝染色及遮光实验表明, 该突变体受光照控制细胞自主性死亡. 遗传分析表明, 该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利用lmi和93-11杂交的F2群体对lmi基因进行初步遗传定位, 发现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8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两个微卫星分子标记RM547和RM331之间, 与两者遗传距离分别为1.2和3.2 cM. 进一步利用这两个标记之间发展的CAPS标记 C4135-8, C4135-9及C4135-10对lmi基因进行精细的遗传定位, 结果表明, lmi基因与标记C4135-10共分离. 这一结果为克隆lmi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猪水泡病病毒HK/70株全长cDNA分子克隆感染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鉴定猪水泡病病毒(SVDV) HK/70株的全长cDNA分子的感染性, 以所构建的SVDV HK/70株的全长cDNA分子为模板, 应用T7 RNA聚合酶系统在体外进行转录, 将获得的RNA用脂质体转染法导入IBRS-2细胞, 传代培养, 观察到典型的SVDV致细胞病变效应. 反向血凝鉴定、间接免疫荧光、RT-PCR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从猪水泡病病毒全长cDNA拯救出了猪水泡病病毒(pSVDV).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SVDV的形态, 测定了pSVDV的TCID50和LD50, 并与亲本毒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pSVDV与亲本毒的毒力差别不显著. 结果表明, 猪SVDV HK/70的感染性cDNA克隆已经成功构建, 为进一步探索SVDV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及研制新型SVD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少坤  庞丽波  吴雁  胡鑫 《科学通报》2021,66(12):1482-1491
剑齿象化石常见于华南和东南亚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是更新世亚洲哺乳动物群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对其进行埋藏学方面的研究则是比较少见的.重庆市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出土了148件东方剑齿象化石,占遗址可鉴定标本数的18.5%,是研究其死亡和埋藏动因的良好素材.通过对每一件标本的形态学观察和死亡年龄的分析显示,其中婴、幼年个体占比...  相似文献   

14.
玉米根细胞质膜水孔蛋白的鉴别分布及其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美君  陈珈  王学臣 《科学通报》2000,45(4):407-411
以玉米为材料,以植物质膜水孔蛋白的抗血清为探针,运用免疫荧光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水孔蛋白在玉米根原生质体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玉米根原生质体细胞膜富含水孔蛋白,它们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进一步表明,玉米根质膜的水孔蛋白主要以二聚体或二聚体与单体的混合形式存在,分子量分别为55和28ku。原生质体膨胀实验表明,水孔蛋白的抑制剂HgCl2  相似文献   

15.
张建平 《科学通报》1993,38(17):1561-1561
六方金刚石的存在是由Ergun和Alexander在1962年预言的。他们指出,象立方金刚石中那样与四个等距碳原子成键的碳原子,可能有另外一种堆积方式——六方晶体结构。六方金刚石中碳原子的键长及键角与立方金刚石完全相同,所以,二者有相同的密度及相近的物理、化学性质,但二者可以由X射线衍射加以区分。后来,人们分别用静压法、爆炸法合成了六方金刚石,并在陨石中发现了六方金刚石,陨石是天然六方金刚石的唯一来源。  相似文献   

16.
谢选珠 《科学通报》1989,34(18):1418-1418
α-人心钠素(α-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α-hANP)是人心房肌细胞产生和分秘的一种循环激素,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已证明它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等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α-hANP多克隆抗体是研究心钠素及其与疾病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但它不能区分人的心钠素与大鼠的心钠素,因而影响心钠素放射免疫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及生物活性鉴定等检测手段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自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籽粒灌浆突变体gef1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粒灌浆是水稻(Oryza sativa)生长发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涉及复杂的遗传调控网络和环境互作,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本研究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品种宜香1B,筛选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籽粒灌浆延长突变体gef1(grain extended filling 1).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灌浆速率下降,灌浆延长约30 d,且籽粒变大,结实率下降.相关生理指标测定表明,突变体gef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光合同化物供应正常,但同化物的分配与转化效率较低.对突变体gef1组织细胞学观察发现,穗轴与茎秆部位的大维管束数量减少,表明同化物的运输效率降低是影响灌浆速率的原因之一;颖壳内表皮细胞纵向伸长且数量增多,推测籽粒大小的改变与细胞的数量及形状有关.基因表达分析表明,gef1影响籽粒中糖代谢相关酶的表达;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法将gef1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标记InDel3-1与InDel3-2之间198 kb的范围内,在该区域内尚未有与水稻籽粒灌浆相关基因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纽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以及45S rDNA对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 Iltis Doebtey, DP)、玉米自交系F102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定位. 在DP中, 第1和4染色体的短臂以及第4和5染色体的长臂上的异染色质纽只有180-bp重复序列信号, 此外, 在第2和5染色体的短臂以及第2, 6, 7, 8和9染色体的长臂同时检测到180-bp重复序列和TR-1的信号. 在玉米自交系F102中, 180-bp重复序列信号出现在第7染色体短臂和第8染色体一个成员的长臂, TR-1信号是在第6染色体的随体上, 该玉米自交系中没有观察到双重复序列同时出现的现象. 两物种间, 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信号大小、数目和染色体分布存在多态性, 同一种内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具有异态性. 以这些细胞学标记为探针, 玉米和DP种间杂交后代得以鉴定. 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比较定位分析有助于了解玉米属基因组间的结构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纯化及其纯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良 《科学通报》1982,27(7):411-411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简称[THAM或Tris],是一种化学、生物化学和医药的有用试剂。为此,本品的纯化方法及纯度鉴定就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一般,Tris的纯化多采用重结晶法,Koch等曾在常压和氮气流下升华,但未能成功。我们采用真空升华法,达到纯化之目的,此法的优点是简单而又不致引入杂质,所得产品纯度不低于99.9%。  相似文献   

20.
王铁冠 《科学通报》1994,39(10):933-933
迄今带长侧链的环状萜类生物标志物中,无论双环的补身烷系列,还是五环的藿烷系列,均发现具有C-3或C-2位甲基取代的对应同系列.尽管对长侧链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系列的报道已有20年之久,而且对三环萜烷的同系物、异构体和芳构化衍生物的发现陆续有所闻,但是始终未见有关其甲基取代产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