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易、高效制备微纳米纤维的技术,其制备的纤维直径在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之间,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探索和开发静电纺丝技术及纤维的应用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由于电纺中高压静电存在安全、能耗问题,以及近年来对可控沉积纳米纤维的迫切需求,出现了低压近场电纺技术。具有纺丝电压低,纤维精确可控沉积的特点,在微纳加工技术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近场静电纺丝技术的机理、发展、最新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兔毛加工中的问题,因为纯兔毛加工难度大,过去兔毛纺纱以兔毛和羊毛混纺为主,随兔毛纺纱技术的提高,兔毛纱线向高比例和多种纤维混纺发展。新型染整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兔毛产品的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兔毛的纺纱、染色整理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依翡丝纤维是通过在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共混制得的具有细旦、抗菌特性的新型改性腈纶纤维。对比依翡丝纤维和普通腈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力学性能、吸湿性能、比电阻、摩擦性能以及卷曲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两种纤维的组成和化学键进行分析,并对依翡丝混纺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和吸湿发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依翡丝纤维横截面为圆形,纵向表面粗糙,有较密的沟槽,具有线密度小、力学性能优异、可纺性高等优点;相比普通腈纶,依翡丝比电阻小,摩擦系数大,不易产生静电。通过XPS分析,得出依翡丝添加的抗菌剂为季铵盐类抗菌剂。依翡丝混纺织物的水分蒸发速率大于0.18 g/h,吸湿发热的最高温升值大于4℃,在吸湿快干和吸湿发热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可用于开发多功能面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阳离子燃料和活性染料一浴法,研究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从pH值、载体用量、元明粉、固色碱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于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出(1)载体EONOL AT用量为1g/L时能大大提高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2)当染色温度为100℃、pH值为5.0,保温30min时,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达到最大;(3)活性染科在之后上染,加入30g/L元明粉,8g/L纯碱,保温30min,棉纤维上染率达到最佳;(4)染色织物经色牢度测试均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损坏或缺陷所导致的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纤维材料成型技术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和较好的力学和生物性能,逐渐成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主要制备方法.全文重点介绍了纤维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研究进展,对采用针织、非织造以及静电纺丝制备技术得到的微纳米纤维基支架的各自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由此表明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可控力学性能的三维多孔纳米纤维基支架将是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 不同材料的电纺纳米纤维(包括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碳基及其复合材料等)已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得到了泛应用.通常,静电纺丝技术需将聚合物或聚合物前驱体原料溶解于溶剂中或者加热熔融进行电纺加工.然而,芳杂环高性能聚合物(如聚酰亚胺、芳香聚酰胺、聚苯等)由于其主链上的刚性环状结构,既难溶解于普通有机溶剂,也难加热熔融,没有流动性,故难以通过静电纺技术制备其纳米纤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研究人员努力探索了许多间接方法和途径来制备电纺高性能聚合物纳米纤维,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通过电纺前驱体法大规模地制备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利用热致重排进行分子转化制备了电纺聚苯并二噁唑纳米纤维、利用模板电纺法制备了聚苯基和聚吡咙基纳米纤维等.该文详细介绍了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高性能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最新进展,具体包括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聚苯撑苯并二噁唑、芳香聚酰胺、聚苯、聚吡咙等芳杂环聚合物纳米纤维.此外,由于聚丙烯腈是制备碳纤维的重要前驱体,也对电纺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制备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混纺比对腈氯纶/棉混纺纱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双组分纤维混纺纱简化模型理论,分析混纺比对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100/0、80/20、60/40、40/60、20/80、0/100六种混纺比的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采用Origin7.5软件分析混纺比与腈氯纶/棉混纺纱拉伸性能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腈氯纶的质量分数为65%左右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出现最低值,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选用该混纺比。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毛/腈织物纤维含量在定量化学分析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毛/腈织物纤维含量测试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A类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静电纺丝的溶液性质,探讨溶液黏度、表面张力和电导率3种溶液性质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静电纺纳米纤维形貌及直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纳米纤维的表观形态和直径进行表征,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聚合物溶液多种性质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并得出纳米纤维直径的预测公式。通过调整溶液性质,可实现对静电纺纤维形貌及直径的调控,这对于纳米纤维可纺性的研究以及结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加工是一种新型的纺织品加工技术,具有条件温和、处理时间短、效果明显和清洁环保等优点.文章主要简述了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产生方法及作用原理,并从等离子体对纤维和织物的作用机理出发,重点探讨了目前等离子体在涤纶、丙纶、锦纶、腈纶、对位芳纶、PBO纤维和UHMWPE纤维中的应用情况.指出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的亲水性、黏合性及染色性能都得到了改善,另外等离子体处理对纤维产生刻蚀,改善了后续整理的效果,可以发挥纤维在复合材料中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也分析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发展的障碍,包括等离子体技术本身的、纺织行业相关的和时效性等一些问题,并展望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成本低、理论能量密度高和本征安全等,在储能电站、柔性可穿戴电池等领域极具发展潜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实现锌离子电池相关材料在纳微米尺度上的掺杂、复合和结构设计,实现其在宏观性能上提高,抑制/减缓锌离子电池中枝晶生长、结构坍塌和析氢/氧等问题.因此,静电纺丝纤维基材料具有组分可调控性广、柔性自支撑能力强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好等特点,使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根据静电纺丝技术特点和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储能特性,总结分析了静电纺丝纤维基材料在电极活性材料和电极隔膜中的研究进展,并对静电纺丝技术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赖氨酸1,4-丁二醇酯(Lys-4)对聚苯胺(PANI)氨气敏感膜的影响.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得到含有Lys-4的混纺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膜,之后在静电纺纤维膜表面聚合苯胺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复合膜.研究表明,Lys-4的加入提高了PANI敏感膜对氨气的灵敏度及对氨气的选择性,对于浓度为100μL/L的氨气,敏感膜的响应值从1.55增加到2.38,氨气最低检测浓度也进一步降低,为更加准确地检测氨气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所谓复合纤维,就是用不同或同类的化学物为纤维原料,在制造过程中进行复合,且具有不同的性能,比传统的纤维又有显著的特征。因此,不包括用通常的原料和方法而进行混纺、交捻、包芯等的纤维。复合纤维的结构,可分为单纤维之间复合和单纤维内部复合两类。下图所示为双组分复合的断面形状,其中,单纤维内部复合的镶嵌型,是由粘结性不同的原料彼此台  相似文献   

14.
专利情报     
纤维活性染料混合物以及它们在印染纤维材料时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纤维活性染料的混合物,它可以用纤维活性染料技术领域中常用的染色和印花工艺,把含有羟基和/或羧酰胺基的纤维材料染成橙至红色的色调,这种染料包含一种或多种具有双偶氯染料以及一种或多种具有单偶氮染料,分子式中各基团定义详见说明书。(申请号:95105192.X CN:1112947A)含有微胶囊的油基涂料液体、油墨、涂布片材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含微胶囊的油基涂料液体,其中该涂料液体包含:在油墨用油基清漆或涂布用树脂中以原始粒子的形式独立分散的、以疏水物质为核心的微胶囊粒子,一种对该清漆或该树脂和微胶囊壁物质的表面层都具亲合力的、并以其亲合力与该清漆或该树脂和微胶囊壁物质的表面层相互吸引的溶剂。优选的溶剂是一种低级二元醇或多元醇。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真空蒸馏预制备上述涂料液体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上述油基涂料液体涂布的纸片材,如复写纸。(申请号:95103620.3 CN:1112948A)  相似文献   

15.
在国产设备上纺制不同比例的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成纱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纺比例对混纺纱条干有一定影响,随着芳砜纶纤维含量的增加,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的条干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归因于2种纤维摩擦性能差异导致的附加不匀减小,由于混纺比改变造成的纤维数量变化和纤维直径不匀变化对纱条随机不匀的影响不明显;芳砜纶/...  相似文献   

16.
纤维线密度及直径不匀率对成纱条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线密度及直径不匀率是影响纱线条干的重要因素.目前成纱条干的极限不匀率主要是根据Martindale公式得出的,该公式虽然综合考虑了纤维线密度及直径不匀率对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但没有分别反映出二者对成纱条干的影响程度.因此,利用图像解析的方法,分析两组分纤维混纺对纤维线密度关系对成纱极限不匀的影响,得出当二者线密度系数约为0.2~0.3时,理论上可达到最小的条干不匀.  相似文献   

17.
静电增强纤维除尘技术具有除尘效率高、压力损失小、过滤风速高的突出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除尘技术。根据静电增强方式的特征,本文对此技术进行了分类和综合分析,并回顾了静电增强纤维除尘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定向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腈纶、羊毛条纵向,横向和随机排列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发现压缩性与纤维取向有一定关系,横向排列集合体开始时抗压缩性较差,而后来抗压缩性比纵向高,松散,定向排列的纤维集休整 体,Van Wyk's压积关系式仍然适合,但毛涤混纺织物的压缩除了初始段外不符合Van Wyk's压积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实验室自制的键合型铽聚合物为原料构建荧光纤维,通过调控聚合物溶液性质溶剂体系和电导率两个参数,来调控纤维的微观形貌,并考察其发光性能。当V(DCE)∶V(DMF)=1∶2时,纤维的表面光滑、直径最小,发光性能最佳;当加入导电盐四丁基氯化胺时,提高了溶液电导率,纤维直径进一步减小,但发光性能反而下降,是因为四丁基氯化胺显弱酸性,导致发光性能略有下降。采用V(DCE)∶V(DMF)=1∶2溶剂体系的纤维,与纸浆混合制得荧光防伪纸张,获得了隐蔽性和防伪性兼具的荧光防伪纤维,可拓展应用于钞票、票据、有价证券等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0.
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和“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的教导,从1970年10月起,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实践,艰苦奋战,用60%的丙烯腈和40%的丝蛋白共聚抽丝,制成了改性腈纶。经过纺纱、织造、染色、整理,证明它不仅具有腈纶纤维弹性恢复力强、保暖性好、比重轻和高收缩性等特点,而且染色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很易用阳离子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染色,若与羊毛混纺,可以制成粗细毛料,加工膨体纱后可以制成绒线、开司米等毛型制品。改性腈纶的试制成功,不仅为我厂落绵的综合利用打开了门路,而且为国内生产天然树脂与合成树脂共聚新纤维创了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