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在低温弱光下茄子叶片腐胺、亚精胺、精胺等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选取6个不同茄子品系,进行低温弱光处理,前2 d白天15℃,夜间10℃;后10 d白天10℃,夜间7℃,设常温对照(日间8:00~17:00保持25℃,夜间17:00~8:00保持18℃)。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各材料内源激素的叶片多胺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腐胺质量分数在57.197~63.194 ng·g~(-1)之间,亚精胺质量分数在3.656~4.459 ng·g~(-1)之间,精胺质量分数在11.752~12.480 ng·g~(-1)之间。经低温处理后差异显著,腐胺、亚精胺质量分数上升,精胺质量分数下降。相关性分析发现,茄子幼苗耐低温性与处理后的腐胺、亚精胺、精胺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以用上述指标鉴定茄子耐低温弱光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美国产LI-6000便携式光合分析系统对库布齐沙地植被建群种油蒿和其它几种主要沙生植物的蒸腾作用及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蒿等几种天然沙生植物和羊柴等几种栽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不同的特征,即油蒿等几种天然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午休现象,而羊柴等几种栽培植物蒸腾作用却无明显的午休现象,并且不同沙生植物蒸腾速率差异很大.油蒿表现最大蒸腾作用的时间在8月份,较地上生物量的高峰期提前一个月左右.沙生植物蒸腾作用受诸多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的影响,其中气温是影响油蒿蒸腾作用的主导因子.油蒿蒸腾速率(Tr)和主要环境因子-气温(AT)、有效光辐射(PAR)和大气相对湿度(RH)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Tr=-543.49+0.048RAR+4.138RH+23.447AT  相似文献   

3.
运用单波长、双波长2种比色法对淀粉质量分数w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发现,后者更优,因其可有效排除其他物所造成的影响.直链淀粉波长在500和600nm、支链淀粉波长在550和680nm的条件下,当溶液pH值接近3.5、淀粉与碘化合物的反应时间在20min、标准曲线与样品测定环境温度控制在5℃温差时,淀粉w分析误差均达最小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温带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沙源丰富和大风频繁,这种特定条件进化出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植物--油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油蒿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繁殖习性,能够很好地适应沙地环境.油蒿群落不仅能够防风固沙,影响沙地生态系统的水分运移与分配,还能促进土壤的发育.因此,油蒿在适应沙地生境的同时对沙地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改造作用.油蒿群落对沙地生境的不断改造,推动了植物群落的演替,最终使流动沙丘转变为丰茂的植被.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合基质人工湿地和煤渣基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2种不同基质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及影响脱氮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组合基质人工湿地在水力负荷为10 cm·d-1时,表现出较高的脱氮效果,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2%和76.2%;煤渣基质人工湿地在15 cm·d-1时脱氮效果最佳,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  相似文献   

6.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四川马先蒿(原亚种)为研究材料, 长期施肥模拟氮沉降, 分析氮沉降对花表型选择的影响 . 连续施肥 NH4NO3(5 g/m2) 5 a 后, 于盛花期测定花特征, 观察访花频率, 分批收集种子,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雌性适合度进行表型选择分析 . 结果显示, 氮添加处理组, 四川马先蒿(原亚种)株高变高, 叶长变短, 种子产量增加; 氮添加处理减弱了花大小、访花频率与其他特征的相关性; 对照处理中株高、叶长、花数目和花大小有显著的选择差, 氮添加处理中花大小无显著选择差, 氮添加改变了对花大小总的选择压力, 两组处理中, 花数目均有显著的选择梯度, 但氮添加处理降低了对花数目的选择强度, 两组处理中对花蜜量的表型选择均不显著 . 氮添加导致对花大小的表型选择减弱, 可能是因为氮添加处理增加了种子的产量, 即增加了种群平均适合度, 削弱对植物特征的选择强度, 从而降低对植物特征选择机会 . 因此氮添加可以通过增加种群平均适合度改变对植物特征的表型选择.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污水脱氮中N2O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工湿地技术具有良好的污水脱氮效果,但污水中脱除的氮有可能会以N2O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由于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随着人工湿地的不断推广应用,其向大气中释放N2O的研究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综述了目前关于人工湿地系统N2O的产生机理,从污水水质、环境条件、人工湿地系统以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人工湿地系统释放N2O的影响因子的研究现状,并对该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影响长垣油田固井质量的地质因素,根据长垣油田储层特征,选取六、一、三厂具代表性的岩心样品106块,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岩石密度。通过各项物性参数与固井综合优质率及非优井段分别进行回归拟合分析,得出其最大相关系数,以此区分影响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固井质量影响较大的地质因素是孔隙压力和气油比。气油比与非优井段比例相关系达到0.76,压力系数与综合优质率呈反相关,相关系数0.665。通过开展油田高含水后期油层物性变化对固井质量影响关系及配套技术的研究,定量分析油田高含水后期储层物性变化对固井质量影响,为研究适应油田开发需要的调整井固井工艺技术提供依据,对保证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致密油资源丰富,但物性较差,而可动油饱和度一定程度上表征储层开发难易程度及开发潜力的大小。为了定量分析致密油储层可动油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核磁共振可动油实验为基础,结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对致密油储层23块岩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3个层位致密储层可动油主要由亚微米喉道(0.1~1μm)和纳米喉道(0.1μm)控制,而微米喉道(1μm)控制的可动油含量很少。可动油饱和度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加,且随着渗透率的增大,亚微米和纳米喉道控制可动油的含量增大较高。对于致密油储层,渗透率越大,最大喉道半径越大,分选性越差,粗歪度,储层可动油饱和度越高;而孔喉半径比越大,可动油饱和度就越低。孔隙、喉道发育特征是影响可动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质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粉煤灰+石灰石混合基质床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并与石灰石单一基质床相比较,结果表明,粉煤灰是一种磷吸附能力很强的基质,在人工湿地中填充粉煤灰和石灰石组成的混合基质可以明显提高磷去除效率,而且粉煤灰还可以作为碱源供应碱而有利于氮的去除;磷素在人工湿地中的主要去除机理是基质吸附,因此加大基质填充深度增加基质填充量可以明显提高磷的去除;而氨氮的主要去除机理为硝化/反硝化反应,湿地内部溶解氧是限制其去除的关键因素,因此增加基质填充高度虽然能增强反硝化作用,但不能增加复氧而强化硝化作用,故对氨氮的去除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12.
1999年夏季对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67种鸟,其中湿地鸟类群落的种数最多,38种;固沙林鸟类群落次之,34种;荒漠鸟类群落和村庄农田鸟类的相近,分别是16种和15种。湿地鸟类群落的数量也最高,达126.11只k/m,其中家燕(Hirundo rustica)、大麻开鸟(Botaurus stellari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和苍鹭(Ardea cinerea)4种鸟的数量占56.51%。固沙林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最高,2.860;优势度最低,仅0.084。荒漠鸟类群落与固沙林鸟类群落的相似性最高,0.52。群落多样性随种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随优势种百分比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优势度与群落多样性刚好相反,与种数呈负相关,与优势种百分比呈显著性正相关。物种数和优势种所占百分比是决定沙坡头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食物是湿地鸟类群落的种数和数量较高的主要原因。病虫害和荒漠化使固沙林鸟类群落与荒漠鸟类群落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夏季对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67种鸟,其中湿地鸟类群落的种数最多,38种;固沙林鸟类群落次之,34种;荒漠鸟类群落和村庄农田鸟类的相近,分别是16种和15种.湿地鸟类群落的数量也最高,达126.11只/km,其中家燕(Hirundo rustica)、大麻(开鸟)(Botaurus stellari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和苍鹭(Ardea cinerea)4种鸟的数量占56.51%.固沙林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最高,2.860;优势度最低,仅0.084.荒漠鸟类群落与固沙林鸟类群落的相似性最高,0.52.群落多样性随种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随优势种百分比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优势度与群落多样性刚好相反,与种数呈负相关,与优势种百分比呈显著性正相关.物种数和优势种所占百分比是决定沙坡头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食物是湿地鸟类群落的种数和数量较高的主要原因.病虫害和荒漠化使固沙林鸟类群落与荒漠鸟类群落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夏季对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67种鸟,其中湿地鸟类群落的种数最多,38种;固沙林鸟类群落次之,34种;荒漠鸟类群落和村庄农田鸟类的相近,分别是16种和15种.湿地鸟类群落的数量也最高,达126.11只/km,其中家燕(Hirundo rustica)、大麻(开鸟)(Botaurus stellari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和苍鹭(Ardea cinerea)4种鸟的数量占56.51%.固沙林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最高,2.860;优势度最低,仅0.084.荒漠鸟类群落与固沙林鸟类群落的相似性最高,0.52.群落多样性随种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随优势种百分比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优势度与群落多样性刚好相反,与种数呈负相关,与优势种百分比呈显著性正相关.物种数和优势种所占百分比是决定沙坡头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食物是湿地鸟类群落的种数和数量较高的主要原因.病虫害和荒漠化使固沙林鸟类群落与荒漠鸟类群落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宁夏沙坡头地区环境结构变化与鸟类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9月 ,对宁夏沙坡头沙漠地区景观类型、植被盖度、鸟类种类和多样性逐月进行了调查 .与 1987年沙坡头地区夏季鸟类种类与数量调查结果相比较 :荒漠半荒漠景观中鸟类种数不变 ,密度 (只· km-1)由 4 3.4 5减至 2 2 .73,多样性指数 (H)由 2 .4 639降至 1.95 00 ,均匀度指数 (D)由 0 .90 60降至 0 .7641;人工林中鸟类种数从 1987年的 8种提高到 15种 ,密度由 2 1.64降至 14.32 ,H由 1.7113升至 2 .1760 ,D从 0 .7697提高到 0 .84 32 ;居民点景观中鸟类种数由 16种增加到 2 1种 ,密度由 5 2 .72增加到 112 .2 4 ,H由 2 .0 4 36提高到 2 .60 10 ,D由0 .7798升至 0 .915 0 .结合 1987年以来沙坡头地区环境的变化 ,讨论了环境改变与鸟类多样性的关系以及鸟类在促进沙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中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6.
 以沙蒿(Artemisia arenaria)为材料,通过无氧炭化法制取生物炭,研究炭化温度对沙蒿生物炭全K、全Ca、全Mg 元素含量及富集效应和pH 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中K、Ca、Mg 元素含量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K 含量的升高幅度最大,K、Ca、Mg 元素含量在900℃较300℃分别提高了52.47%、25.76%和86.32%,元素含量的提高与沙蒿生物质中可挥发和分解的组分在不同的炭化温度下逐渐去除有关;升温炭化过程中对K、Ca、Mg 等元素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相对富集系数RE>1),低温有利于K 元素和Ca 元素的富集,中温有利于Mg 元素的富集,K、Ca、Mg 等元素的RE 值分别在300、300、500℃时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17、1.15 和1.22;pH 值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生物炭的碱性与K、Ca、Mg 元素的富集及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均有关,与生物炭表面的总碱性官能团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665)。  相似文献   

17.
宁夏沙坡头繁殖鸟类群落及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1~2011年空间分辨率为500 m的NDVI数据和分布均匀的10个气象站点数据,运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研究宁夏植被的四季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主要结论如下:①宁夏植被生长在年内呈典型的单峰分布,夏季植被生长最好,平均植被指数为0.424 7;冬季植被覆盖最差,植被指数仅为0.156 5。②2001~2011年,春季植被覆盖呈明显退化趋势,夏季趋于平稳,秋冬两季明显改善。③整体上,2001~2004年植被覆盖变化不大,2004~2011年植被覆盖明显改善,其中2005和2009年植被指数分布处于两次低谷值。④宁夏中部和北部地区,植被四季覆盖差异较大,而南部差异较小,且植被指数较高。夏季NDVI值在0.3水平以上占全区面积的55%左右,其中0.5~0.7水平之间的在23%左右。⑤宁夏植被生长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主要生长期受春季和夏季的降雨量影响,其中夏季温度过高抑制了全区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19.
借助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人工-自然荒漠景观分类、格局分析及流动沙丘,荒漠和绿洲的景观格局分析及其景观多样性、优势度、斑块大小比较,阐明了荒漠景观中绿洲和人工防护林建设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景观的多样性增大,破碎化加剧,特别是铁路公路的建设以及为此而进行的防风固沙林的建设有效地保护了人类活动的成果;人为活动巳改变了荒漠局地的景观特性,生态恶化受到一定的遏止,但由于人类活动的经济目的性较强,因此人工景观中多样性值较低、斑块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缺乏合理的布局和有效地管理和监测,沙化影响正在进一步威胁着人类对荒漠景观的管理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