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汛期强降雨对水动力型滑坡堆积体渗流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结合三板溪水电站库区东岭信滑坡堆积体工程,揭示了正常蓄水位条件下降雨入渗对深厚滑坡堆积体孔隙水压力变化的影响机理,开展了不同工况下滑坡堆积体渗流稳定性数值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滑坡堆积体前缘局部稳定性主要受库水位和降雨入渗联合作用;滑坡堆积体中后部稳定性主要受降雨入渗影响,受库水位影响不明显,因此,汛期强降雨是影响深厚滑坡堆积体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设置排水洞可有效提高东岭信滑坡堆积体整体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动力型堆积体滑坡灾害治理与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成  范柱国  范立伟  王冬冬  丁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742-4745,4756
从地形条件、地质构造与滑体结构、降雨和水文地质特征、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作用五个方面分析了王子树乡政府驻地滑坡的成因,同时总结出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和主要诱导因素。运用剩余下滑力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强降雨和地震同时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极差,因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29日岑巩县发生的大榕滑坡为突发性大型滑坡灾害,约310万方,并堵塞前缘河流,危害严重。大榕滑坡为古滑坡堆积区失稳,主要由局部不合理的人工填土和强降雨作用共同导致。应急抢险中,首先应及时排险,并逐步实施综合性应急防治措施。滑坡堆积体还需实施长期监测。大榕滑坡失稳机制研究对省内类似斜坡稳定性判断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暴雨和久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选取东岭信滑坡堆积体典型剖面,研究其在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演化机制.基于非饱和渗流基本理论研究了相同雨量、不同雨型下堆积体的渗流特性,并基于渗流场计算结果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安全系数.根据计算结果,从降雨过程中和降雨后两个角度分析了堆积体内部渗流场与稳定性对不同降雨条件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暴雨较久雨对堆积体渗流场的影响更大,并表现出强烈滞后性;而久雨较暴雨对堆积体稳定性影响更大,且表现出较弱滞后性;暴雨易在降雨结束后造成滑坡,而久雨更有可能在降雨过程中造成滑坡.  相似文献   

5.
针对古水水电站争岗堆积体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在降雨、地震等不利条件下可能发生滑坡以至于威胁下游洞室群出口安全的问题,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剖面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并建立合理的颗粒离散元模型,进行不同工况量变条件下的滑坡复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滑面倾角急剧增大和断层发育处容易产生裂隙,且影响着滑坡启滑位置;滑面平均作用3 m水头时堆积体出现蠕滑,5 m水头时三期滑坡复活;当地震强度达到0.3g时,一级平台堆积体开始滑动,形成三期滑坡。  相似文献   

6.
平缓滑坡因地形坡度小易受强降雨影响而发生变形破坏.为深入研究强降雨对滑坡复活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以湖北省秭归县土地岭滑坡为例,进行强降雨条件下的滑坡渗流-应力耦合模拟,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滑坡复活变形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位移场变化和稳定性演化.研究表明,平缓的土地岭滑坡的阶跃变形与集中强降雨密切相关,降雨导致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从后部到前部逐渐增加,前部响应最快;滑坡稳定性系数随降雨过程逐渐降低,在24 h内降幅最显著.这对强降雨引发滑坡的变形机制与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滑坡灾害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人类工程数量和规模的发展,致使堆积体滑坡灾害在滑坡灾害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如何保障堆积体稳定性值得研究。本文通过试验测试的方法,从堆积体材料的组成出发,对比分析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含土率、不同骨料比例对堆积体稳定性的综合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堆积体的含土率对滑坡规模影响较大;(2)降雨强度与堆积体破坏程度成正比关系;(3)堆积体的临界坡度越大其稳定性越好。在工程实际中,为确保人工堆积体边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应合理规划堆积体的材料组成,降雨期间应着重监测含土率较大、临界坡度较小的堆积型边坡。  相似文献   

8.
大坡滑坡是三峡库区典型的非涉水覆盖层滑坡,于2017年6月17日发生变形破坏,造成前缘道路中断和多户房屋墙体开裂。为避免后部及前缘区域邻近滑坡群被激活而加剧变形,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勘探、现场监测、室内试验和模型计算,从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及触发因素,并考虑人为活动和极端降雨在内的两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坡滑坡属于浅层多级滑面顺层岩质滑坡,该滑坡变形的外因主要是持续性降雨/强降雨和人类活动,库水位升降影响甚微。在水蚀作用下,薄层堆积体下砂岩、砂质页岩及炭质页岩层面的强度弱化是该滑坡变形的主要内因。稳定性计算结果也表明,人类活动促进了滑坡的形成和发育,极端降雨显著降低了滑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抗滑桩板墙+截排水工程”工程治理方案。相关结论对于库区非涉水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及工程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持续的强降雨极大的加速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二道坪在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同时,受到强降雨影响,导致二道坪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为了对二道坪滑坡的成因及稳定性分析,在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后,结合无人机、工程地质学以及土力学等手段,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道坪主滑方向为100°,纵向长约174 m,横向宽约92 m,滑坡体面积约1.50万m~2,滑体平均厚度约4.5 m,体积约6.75万m~3,属小型滑坡;滑坡体为浅地表为第四系松散体及含角砾粉质黏土层,滑带为易溶于水的含角砾粉质黏土层,为滑坡的启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在持续强降雨条件下(饱和状态),稳定系数为1.05,在地震和暴雨共同作用下稳定性系数为0.85,滑坡启动。  相似文献   

10.
中坝滑坡位于四川地震灾区,为大型深层崩塌堆积体滑坡."5.12"地震后滑体上出现多条地表裂缝,前缘出现坍滑现象.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坝滑坡形成机制,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地震效应下震区松散滑坡堆积体地表演化过程的时间变异和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以5·12汶川地震极震区—白沙河流域的银洞子滑坡为例,通过野外取样调查、无人机航拍以及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差分,分析了该滑坡堆积体在震后10年的空间及地表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滑坡活动频率呈震荡式衰减,震后5年内为滑坡极度活跃期;滑坡失稳地表过程首先是降雨条件下表层较松散的土体随地表径流发生运移,随后地表侵蚀作用下逐渐形成坡面侵蚀拉槽,最后发展为以堆积体前缘的牵引式浅层滑坡为主。通过定量分析堆积体失稳区土体级配组成,发现粗颗粒(≥2mm)百分含量增加,具有明显的粗化现象。最后结合灾害事件的触发降雨量初步提出了触发日降雨量演化模型。四次典型滑坡事件特征与研究区震后10年地表时空演化过程基本一致。本研究旨在为汶川震区震后地质灾害的长期防控提供参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杨家沟滑坡是崩滑堆积体沿基覆界面滑动的小型土质滑坡,其运动形式为牵引式滑坡。在强降雨的诱发作用下,滑坡前部首先产生强烈变形并滑动,致使滑坡后部因失去支撑而开始缓慢变形,严重威胁坡脚居民和潆盘公路过往行人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对其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桩板墙+地表截排水+裂缝夯填"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非饱和土力学及孔压应力耦合理论,以某库区滑坡堆积体为例,对暴雨工况下堆积体渗流及动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坡体内流场对堆积体稳定性的时间效应.研究成果表明:由于该堆积体结构相对较松散、透水性较强,且后缘裂缝的出现为雨水入渗提供通道,使降雨沿堆积体表面裂缝入渗后,堆积体、滑带岩土体力学性质弱化,随着降雨的持续、入渗影响深度增加,坡内水的运移对滑坡体前缘产生渗透水压力,堆积体局部变形,处于临界稳定状态.通过排水前、后的堆积体稳定性分析,揭示了堆积体在暴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变化趋势与滑坡机制,可为类似堆积体稳定性的预测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阿龚坪滑坡是滑坡堆积体在土体内部滑动的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前缘修筑公路开挖坡脚形成临空面,在强降雨的诱发作用下,滑坡前缘首先发生表层滑塌,前缘推移,致使后缘产生拉张下错变形,严重威胁坡脚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已有变形破坏特征,对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滑坡底部及中部公路内侧抗滑桩+滑塌区坡面格构护坡"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家岩滑坡是滑坡堆积体沿基覆界面滑动的小型土质滑坡,其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前缘修筑公路开挖坡脚形成临空面,在强降雨的诱发作用下,滑坡后缘首先发生下错,局部表层滑塌,致使前部推移,进村公路半幅塌陷,严重威胁坡脚居民以及进村公路上过往行人及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已有变形破坏特征,对该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挡土墙+裂缝夯填"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受地震影响,漳县境内沟谷两侧斜坡体岩土体结构发生松动,造成沟谷内斜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稳定性极度降低,加之近年来漳县降雨量明显加大,在强降雨等条件影响下,沟谷内滑坡、滑塌大量发育,物源剧增,存在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隐患。本文着重分析了彰显红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为该泥石流灾害的防治、预警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滑坡形成机制及其稳定特性,以便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重庆北碚区浸口滑坡为例,对滑坡形成条件、滑坡面、滑坡带和影响滑坡稳定性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现场大容重试验以及反算法,确定接近工程实际的抗剪强度指标;根据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论证。滑坡体地下水的改变使得滑坡土体与滑移带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滑移带土体软化,静水压力与水浮托力增大,最后致使滑坡体失稳。据计算,该滑坡现状基本稳定,在二十年一遇的暴雨条件下欠稳定。滑坡区有两处致灾体,泥石流现状欠稳定,崩塌堆积体现状基本稳定。在人类工程活动下泥石流和崩塌堆积体均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水电工程存在大量滑坡堆积体,部分滑坡堆积体前缘堆积物未分解,结构完整,形成坡体前缘的层状岩体。由于这些层状岩体处于滑坡堆积体底部前缘,分析其对上部堆积体,以及整个坡体的稳定性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利用某水电工程的滑坡堆积体实例,计算其在水位下降工况下前缘块状岩体稳定性;同时分析其对上部堆积体的稳定性影响。通过分析计算,该滑坡堆积体前缘层状岩体对滑坡堆积体有阻滑作用,可以当作天然挡土墙处理,不需要稳定加固处理。论证了将这些滑坡体前缘层状岩体当作挡土墙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四川宝珠寺水库滑坡地质灾害及典型滑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宝珠寺水库自蓄水以来,由于库水反复升降与暴雨的联合作用,库区沿岸发生了较大面积的滑坡地质灾害,库区许多交通等基础设施、迁建集镇和移民房屋遭到破坏.作者根据库区环境地质条件和滑坡特征调查资料,以金洞和左坝两个典型滑坡为例,对库区沿岸滑坡分布特征、滑坡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滑坡的活动特征作了详细分析,同时对库岸的地质环境及稳定程度进行了分区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宝珠寺水库沿岸古堆积体在天然条件下的极限稳定状态过渡到库水作用下新的稳定状态过程中库岸变形滑动明显;堆积体坡度陡结构松、库水反复涨落作用及修路等开挖是重要原因;按照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及不稳定划分,目前该水库岸坡多数为较稳定和较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强降雨条件下,岩土中的优先流可通过裂缝、裂隙、生物孔隙等多种大孔隙通道向下快速传播,造成深层土壤孔隙水压力增大和潜在滑动面上抗剪强度的减小。因此,优先流与滑坡触发有密切的关联。结合双重渗透模型与无限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以四川省都江堰市银洞子沟滑坡风险区的人工降雨滑坡实验为例,根据土壤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观测数据,模拟强降雨条件下滑坡体内土壤水动力过程,并分析优先流对滑坡触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降雨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快速响应与优先流相关,将双重渗透模型与无限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相耦合,可以量化优先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为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提供更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