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将多孔质生态河床技术引入生态型灌区受损水体修复中.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通过室内试验,延续了前期研究,采用仿生植物填料丝改良了块石多孔质生态河床,并与碎石多孔质生态河床对比,分析了两种河床模型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仿生植物填料丝改良的块石多孔质生态河床是修复受损水体较理想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水力条件的改变对河床的扰动,减轻由于底质污染物向上覆水体的再释放而导致的二次污染程度,还有利于增加河床的比表面积,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此外,对比分析了两种河床模型对TP,TN、NH4 -N和CODMn去除机制.  相似文献   

2.
地表水资源的污染控制技术与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对持续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介绍了水体的污染控制技术和修复技术.河流污染控制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控制、农业污染源控制、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源控制以及社会源废物回收处置;河流污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或适用条件,指出应重视利用生态组合技术解决河流水质恶化问题,构建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理念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河流逐渐渠道化,城市河流更是开发过度、污染严重.近年来,河流的生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利用河流,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本文通过对河流生态修复理念的阐述,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并从缓冲区恢复、植被恢复、生物—生态修复、生态修复耦合系统四个方面对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体的功能和作用不断被弱化。我国已经开始通过发展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强化自然界的自净能力和物质循环规律治理被污染的水体。这是一项清洁环境的低投资、高效益、便于运行、发展潜力较大的技术。本文主要就水土保持中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内容作出浅析,希望能为从事此方面研究的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河流生态修复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河流逐渐渠道化、非连续化,城市河流更是开发过度、污染严重.近年来,河流的生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利用河流,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本文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之后从生态护岸、水质改善、生态景观建设3方面对现行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河流生态修复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流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河流逐渐渠道化、非连续化,城市河流更是开发过度、污染严重.近年来,河流的生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利用河流,提出了河流牛态修复的理念.本文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之后从生态护岸、水质改善、生态景观建设3方面对现行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河流是孕育人类的摇篮,从古至今,河流在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中国在发展经济和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同时给水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根据城市雨源型河流特点,构建符合雨源型河道特征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频度分析法科学筛选出河岸带指标、水体理化指标、水生生物指标、水文指标和社会服务功能5个指标,提出适合雨源型河道修复的关键技术和治理策略,并将该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成功应用于深圳市某雨源型河道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社宁 《甘肃科技》2009,25(23):55-56,82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系统修复可以采用的技术,即基础生境改善、外源控制、内源清除、河道疏浚、生态调水、湿地保护区、生态护坡、河道污染控制工程、生态浮床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群落结构和长效管理。同时,在水源地生态修复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流域治理与饮用水水源治理的关系、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关系、陆域治理与水体修复的关系、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严重现状,选取6种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试验,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通过人工模拟受污染水体水质,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对富营养化指标氮的测定研究六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模拟污水中不同浓度氮的净化效果,六种水生植物包括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nna indi...  相似文献   

10.
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河流系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以往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中,常以防洪为主要目的,修建了大量的堰坝、堤防、硬质化边坡外,这些工程措施,都不同程度地损伤河流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提高,对河流的生态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对河流的生态修复的研究不断深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河流系统的四维结构特征和生态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木栅栏砾石笼生态护岸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林庄港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系统地研究了木栅栏砾石笼生态护岸的技术要求和生态效果.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河段内河道水体中CODM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0.7%,13.9%,21.1%,同时生态护岸建设前后河段内底栖动物结构、种类和优势物种均出现明显变化,底栖动物的类群发生了由耐污类群为主向中间类群为主的转化,说明木栅栏砾石笼护岸对林庄港河流生态系统的改善和修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受损河流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划分了原始自然、工程控制、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4个阶段,以此为前提来分别审视不同阶段河流系统诸功能与河流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各个阶段河流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河流系统的粗放式开发利用,许多河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损害。受损河流的修复需要对多目标、多层次、多约束条件的复杂系统进行优化,对河流功能及其阈值和受损状况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阶段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河流形态单一、污染严重、萎缩、景观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具体程序。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发展的3个阶段,最后提出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和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探矿、采矿过程中,会排放和堆积大量污染物,不仅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引发区域河流、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但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也给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矿山退出后的修复治理已刻不容缓。本文全面分析了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修复的必要性,从水体、土壤和景观等三个方面探讨祁连山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路径,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贵琪 《甘肃科技纵横》2013,(11):57-58,101
中小河流以防汛保安为主要目标的堤防工程建设的实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Lt益显现,河流的生态修复治理则成了水利行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结合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阐述了中小河流生态修复治理的基本特征,旨在恢复中小河流生态系统,促进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16.
河流生物栖息地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河流生物栖息地评估在河流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栖息地评估可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本文将河流生物栖息地评估方法分为水文水力学方法、河流地貌方法、栖息地模拟法和综合评估法4种类型,分别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各种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徐敏  张迨  熊珊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8):50-50,58
河流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河流就承担起为人类发展和自然生态延续服务的双重功能,同时也承担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但是人们在开发利用河流时并没有很好的遵循它的自然规律,使得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河流都处于"病态"之中。对于不同的部门来讲,河流健康意味着不同的含义,我们在了解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指导思想以及原则后,根据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运用河流生态修复措施对"病态"的河流进行修复,并且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参考国内外水体生态修复模式,分析各类水体生态修复模式的优缺点,调查了解黄河流域兰州段流域生态现状,结合水体生态恢复的目标,将黄河流域兰州段待修复的水体划分为黑臭治理型、水质改善型、生态功能恢复型、景观美化型和水资源恢复型共五种类型的生态修复水体,并针对不同类型待修复的水体提出不同的修复模式,为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强化混凝法原位修复黑臭水体中易形成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新型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生态草填料协同曝气技术对强化混凝处理后的黑臭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原水采自某流动性差的小型封闭黑臭水体,经高锰酸钾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作为试验用水,分别研究了空白处理、单独曝气处理、单独CF生态草修复和CF生态草协同曝气处理后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和UV254(ultraviolet absorptio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F生态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10 d后即可形成成熟较厚的活性生物膜。CF生态草协同曝气技术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处理方式,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和UV254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5. 37%、80. 78%、77. 27%和77. 50%。可见CF生态草与强化混凝技术联用修复黑臭水体,可解决混凝沉淀技术易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强化混凝、曝气和CF草生态修复三种技术相组合的新型黑臭水体修复工艺,在黑臭水体的整治和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基于AQUATOX的景观水体水生态模拟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以华北某生态小城镇(HM镇)内的景观湖泊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利用AQUATOX的水生态模型,对景观湖泊富营养化与水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了景观湖泊中需要改善和控制的水质指标与富营养化藻类,并对植物和动物修复的生态修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QUATOX可以模拟景观水体的水生态变化过程和水质状况,为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和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