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從「中東司令部」到美國政策的「新面貌」美帝國主義對中東地區一直表示十分「關懷」和「重視」.重要的戰略地位、豐富的石油資源,使中東被華爾街納入於它的計劃中的戰略體系之内,美國一意要在這個地區拼凑起一個侵略集團.「馬歇爾計劃」在西歐孵育出一個北大西洋侵略集團.美帝國主義在中東,也採取了並繼續採取着這樣一種辦法,爲拼湊中東地區的侵略集團製造條件.一九五一年上半年,美國與伊朗、沙特阿拉伯、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以色列、約旦和黎巴嫩,分别簽訂了根據杜魯門「第四點計劃」的所謂「技術援助」協定;同年十月,美國國會又給中東各國撥款三億九千六百二十五萬美元供「軍事援助」之用.接着,由美、英、法、土耳其四國共同簽署的「聯合建議」就提出來了:要成立一個所謂「中東司令部」.根據這個「建議」,中東各國的武裝力量必须交出來,放在一個由美英將軍把持的「聯合司  相似文献   

2.
歷史一瞥薩爾是德國的領土,位於德國西部,與法國東北部摩塞爾省(洛林的一部分)毗連,面積約二千平方公里,人口九十六萬五千餘人.這是一個面積達十一萬六千公頃的廣大煤礦區域,煤的儲藏量估計有三十二億噸,這就奠定了薩爾重工業的物質基礎.薩爾有十個工業中心,薩爾布魯根是首府.薩爾的冶金業特別發達,電氣、玻璃、陶磁、蒸溜、食品、紡織等工業也有發展.由於薩爾在經濟地理上所具備的特殊條件,所以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一直到現在,始終成爲法德矛盾的??結.根據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凡爾賽條約第四十四條,薩爾交由國院聯盟管理,但國聯所組織的薩爾行政委員會的主席就是法國人,薩爾實際上受法國支配,並被被法國置於軍事佔領狀態中.洛林的鋼鐵托拉斯温台兩家族擴展它的壟斷勢力,  相似文献   

3.
瞭望台     
世界危機的新階段 歐洲國際間的危機,终於在三月的下半月全面地爆發了。經過了近一個月的醖釀,希特勒突然在三月中旬採取行動。三月十五日,德軍進佔布拉格,捷克全部陷於淪亡。德軍繼續東進,在二十二日,又逼使羅馬尼亞簽字於一個商約——事實上是一個經濟上的「亡國條約」——,把全國大部分的重要資源與商業上的(?)與權給與德國。  相似文献   

4.
圖殺德國元首的陰謀败露了,德捷關系緊張。 兩個英國女士卡麗塞和拍第塔同往捷都訪在英使館供職的男友羅蘭斯。在火車中,一個納粹黨人把一束秘密文件偷放在拍第塔的手提箱内,結果引起英德捷間的許多糾紛。 兩國談判終於决裂,捷政府動員軍民准備應戰。隨後德機壓境。捷航空部長派機截阻。同時當地納粹黨首領在離境時被捷警捉住了,他用巧妙的詭計欺騙了公安部長,終於炸燬了避彈所,死傷了無數的人民。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政治蜕變的過程中,六月二日法國和義 大利的選舉,是應該注意的。法國和義大利,這兩個西歐和南歐重要的國家,一個由於大戰初期的挫折和敵人的長期控制,一個由於戰争的最後失败,國際地位都已大大地低落  相似文献   

6.
一批又一批的伊朗愛國者被薩希迪政府捆上繩子並被蒙上眼睛後槍殺了.同時,從伊朗全國各個角落新逮捕來的更多的愛國者被投進黑暗的監獄.隨着薩希迪政府和「國際財團」簽訂了石油協定,全中東最著名的煉油廠-阿巴煉油廠內  相似文献   

7.
金圓與巨棒     
貝爾納斯所執行的美國的强硬外交,是拿兩項武器來作為贯澈的手段的:金元勢力所能完成的,就用金元的攻势;金元勢力所不能完成的,就以巨棒政策來支待它的金元外交的進攻,美國海軍部長福萊斯特九月卅日聲明,“美軍繼續留駐東大西洋與地小海,共目的是在協助美佔領軍,保護美國的利益及支持美國在該區的政策”,把美國巨棒政策的面目,赤裸裸现露了出來。  相似文献   

8.
美蘇之间     
由於東北和伊朗局势的激湯,美蘇間的關系似乎發生了‘不愉快’的發展,這種發展可指出有如下的幾端:(一)二月二十八日贝爾納斯發表演說,一般人視爲美國對蘇採取較強硬政策的表示  相似文献   

9.
萨尔问题     
薩爾是位於德國和法國之間的一個地區,原属德國娣e僅七百四十一二平方公里,人口不到百萬。它是以丰富的煤礦和高度集中的鋼鐵工業聞名於世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成為德國軍国主義的主要工業基地之一。按照一九一九年凡爾赛條約,划給法國管理十五年,以赔償法国北部矿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遭到的損失。根據一九三五年薩爾區公民投票的結果,歸還德國?诙问澜绱髴鸾Y束後,被划入法國佔領區。法國提出的‘舒曼計劃’的企圖之一,就是想使美國和西德承認法國併吞薩尔。因此,薩爾問題便成為西德与法國間矛盾的焦點,同時也是‘歐洲煤鋼聯營集團’中不斷激烈爭吵的中心議題。  相似文献   

10.
四強外長會議,於六月十五日重行在巴黎開會,美國務卿貝爾枘斯,英外相貝文,蘇外長莫洛托夫,都已先後飛抵巴黎了。自上月四長會議失败以後,四國外次雖仍繼續商談,顯然一無結果。因了這種僵局,英美與蘇聯的間隙日深,欧洲的和平也顯得日益黯淡了。所以,舉世對於這次四長會議的  相似文献   

11.
編輯後記     
世界局勢的發展,依然非常沉重;但是僵持和混亂的情勢,顯然不能長時間的繼續。物窮則變,最近期間遠東與整個世界的情勢,就是如此。赫爾利大使的辭職在遠東投下了一顆‘政治原子彈’,然而其結果却並不是壞的。美國國務院對於遠東的政策,不能不有更明朗的表示。遠東和歐洲的局勢正在推向明朗的方面,莫斯  相似文献   

12.
一巴黎五國外長會議之後,首先由孤立派的首領范登堡,接著由貝爾納斯和英國工黨内閣的貝文外長,發動了國際规模的神經戰。老調重弹,無非把國際間不能合作的责任,往蘇聯身上一推,然後呼籲國際反動势力要“團結一致”,部署一切。終於大資産階級的代言人李普曼警告說: “這種接近戰爭的措置,祇有在毫無疑問地准備進入戰爭的國家裏實行,才能發生效力,而美國人氏,還沒有准備就緒,也沒有打定主意進入戰爭,所以貝爾納斯的計劃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3.
反蘇的惡梦     
自從二月中旬聯合國大會結束以來,逆流的波盪又復使世界處於不安狀態中:初則有原子彈祕密的軒然大波,繼則有東北風雲的驟然緊張,再後則又環繞着中東的伊朗,展開了白熱化的外交戰。在這混亂與動盪中,原子彈的幽靈搖晃在後面,蘇聯被资本主義國家的紳士們拉到了國際舞台的中心。做過二十世紀的英國首相而具有十八世紀頭腦的邱吉爾出場了,如前期本刊所述,他明目張膽地  相似文献   

14.
一英美硬化的原因自抗戰進入第二個階段后,英美遠東政策逐步趨於强硬,首先表現於美国二千五百万元的借款,英国五十萬鎊的借款;其次,滇緬公路的通車与軍火的暢運,美國政府勸告商人停售軍火與日的見效,又可做证明;去年十二月卅一日美国第二次致日本反對歧視美國利益的照會,美国会開会時羅斯福總統主張修改中立法制裁侵略的咨文,一月四日美國致日本反對近衞声明的通牒,更明確地說明英美的遠東政策,是比前强硬和积极得多。  相似文献   

15.
在一片‘歡迎馬歇爾計劃適用於亞洲’的呼聲中,帶來了東南亞各國一連串動亂不安驚心動魄的消息。一方面是‘东南亞赤化危機迫近一的叫囂,另一方面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和壓迫者之間的血戰,而在這種混亂騷動之中,東南亞一千多萬華僑的命運,更陷於水深火熱蹌呼無應的悲慘狀態。新的排華運動,正在東南亞各地以各種方式和藉口劇烈地展開着。  相似文献   

16.
拍賣民族主權的貝貝格斯政府希臘在巴爾斡半岛南端,三面環海,北與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接壤,東北部延伸出的一部分和土耳其相連,面積共十三萬二千多平方公里.在名義上,希臘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但是在實質上,希臘却沒有得到真正的獨立.一八二九年希臘擺脫了土耳其的統治以後,就變成了英國的势勢力範圍,受着英國的支配.從一九四七年起,美國打着「杜魯門主義」的招牌,侵入了希臘,並且逐漸代替了英國的勢力,把希臘變成了美國在巴爾幹半島的一個軍事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對華政策已走到進退两難的歧路上了。由於美帝国主義之錯誤政策,不但没有使中国達到如美遠東司长范宜德在去年十月二十日所說的‘美蘇間的橋樑’,反而使中國成為世界不安的中心。勝利倏忽己一年有餘,美国對華政策應該是被清算的時候了。本文作者拉鐵摩爾(Owen Lattimore)為美國遠東问題專家,戰時曾任蔣主席政治顾問。原文載十二月一日‘聖路易斯郵報’(St.Louis Post-Dispatch)特譯寄以供參攷。——譯者  相似文献   

18.
國民生活是社會經濟改造的一面鏡子。從新民主國家的國民生活上,就可照得見新民主主義的實踐與發展。儘管國際造謠家——邱吉爾——誣稱東歐為‘鐵幕’,但鐵的事實早就否定了這些污衊!在一個新民主國家裏,並沒有掛起過‘鐵幕’祇是拉開了‘天幕’!長年呻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半法西斯的黑暗地獄裏  相似文献   

19.
美國人民對邱吉爾的答覆是‘英國踢出邱吉爾’‘美國拒絕邱吉爾’。(聯合社紐約十五日電)甚至美國開明的上層人士,如羅斯福夫人也認爲:‘世界和平不是單由操英語的人民,所能够保護的。……美國與蘇聯是兩個最强的國家,美國應與蘇聯合作’。(三月十七日大公報紐約通信) 只有美蘇合作纔能維持世界持久和平,反動政  相似文献   

20.
在一九三五年底美國替它的屬地菲列 賓製造一個‘自治政府’的時候,它允許在十年之後,給菲岛完全獨立。十年可以算是一個漫長的時期了!但是在本年三月十八日,菲列賓自治政府總統奎松在訪問華盛頓之際,忽然向羅斯福总統建議把獨立提前於一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