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风起云涌的变革大潮中,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等都步入了现代化的征程。与此相伴,中国的美术史学研究也在此种背景下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术史学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史学的牵引,二是新式美术教育与出版机构的推进,三是近代美术考古学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在谈到中国文学形式的现代转型时,学术界多侧重于强调西方文学的输入在其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却往往淡化了中国本土文化对这一转型的能动参与。实际上,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民间文学以其现代性品格,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文学十分幸运地发生、发展在一个现代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影,是现代传播的一种形式.在过去的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的文学作品借助电影这一现代传播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经久不衰;电影也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宝库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源泉.近百年来,它们互生互长,共同繁荣,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平面设计在受西方影响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者,一是追随大潮混迹于其中且无所事事的伪设计师,一是吸收西方设计文化的先进理念并混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探索者。这两种人的设计价值观所呈现的设计态度的普遍意义,对现代设计具有反思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强调中西方设计文化混的客观现实性下,中国平面设计目标性吸收消化并成就和发展中国的现代设计,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梦",美国文学的传统主题,成了美国文化的化身和美国人民的精神支柱.随着现代文明的出现,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怀疑和否定,作家们更是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批评.美国现代戏剧和美国梦有怎么样的一种联系,是本文的一个出发点.分析作品背景、人物和写作手法,对美国现代戏剧界顶尖人物的三部代表作进行探讨,发现他们的作品从各个层面剖析了"美国梦"的失落这一文学的主题.从传统的"美国梦"主题的角度,重新研究美国现当代戏剧作品,对我们理解、研究美国现代戏剧作品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扬并成为中国核心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套以家庭养老为主线的尊老养老制度.而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线,形成了现代养老制度.综观世界各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外乎有以下三种模式:国家统筹的现收现付保险模式、基金模式和自我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道德标准、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等方面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 ,也是中国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进一步繁荣我国体育事业 ,振奋民族精神 ,提高民族素质 ,与世界体育接轨 ,本文着重研究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现代体育的影响 ,意在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 ,更好地发展我国现代体育事业。一、“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内涵与现代意义伟大的民族必然有伟大的文化 ,历史悠久的…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是中国词学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当时彊村派对传统词学作了总结,但也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南社及新文化派开始崛起,然而观念却存在着较大分歧,因此有了南社内部的南北宋之争和二胡(胡适与胡先骕)之间的传统与现代之争,最后以胡云翼《词学概论》、《宋词研究》、《中国词史略》为界,标志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儒学运动的主将之一,他的反儒学言论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儒学观主要由二个方面构成:一是对儒学孔道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抨击:二是对儒学孔道产生的社会根源、历史与现实价值作了较为冷静的考察和客现的分析.研究陈独秀的儒学观,须对这两方面的内容作统一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客观、中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产品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设计的竞争,为立于不败之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融合正逐步成为设计师们的共识。有基于此,从外形、内涵、色彩、材质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的融合形式,并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设计产品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梅瑞江 《河南科技》2009,(11):10-11
<正>在中国,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扬并成为中国核心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套以家庭养老为主线的尊老养老制度。而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线,形成了现代养老制度。综观世界各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外乎有以下三种模式:国家统筹的现收现付保险模式、基  相似文献   

12.
上古祭坛是早期文坛。祭祀诗是祭祀文学的源头,也是中国早期文学的重要形态。从祭祀诗的功用出发,以是否直接运用于祭祀典礼为依据,祭祀诗可分为祭祀典礼上的祭祀歌辞和以祭祀场景为描写对象、以祭祀活动为创作题材的祭祀诗两大类型。前者是祭祀中的“诗”,后者是《诗》中的祭祀。对两种祭祀诗歌形态的辨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早期祭祀诗的特点,认清上古祭祀和早期文学的内在联系,从而界定祭祀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美林在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多个门类进行综合性创造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他在篆书、楷书、草书、彩墨动物画、水墨人体画、雕塑、公共艺术、陶瓷、紫砂壶设计、印花图案、标志设计、琉璃艺术、剪纸、刺绣、岩画、山水画等门类的创作中,均有不俗的成绩.他的创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文字和民间艺术.他走的是一条民族的、现代的艺术创新之路.他以独特方式在激活民族艺术的创造力方面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他创造了一种新的中国文化符号和中国艺术语言,饱含着醇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彰显了民族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14.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史诗是文学的早期形式,但是有着悠久辉煌古代文明的中国,却没有与《荷马史诗》齐名的史诗。本文从史诗的定义,史诗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希腊文明比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中国文明的优越性,希腊神话对史诗的影响,中国缺乏神话的原因等方面剖析了希腊能孕育出史诗名篇的必然原因。本文同时也在中国缺乏神话作为史诗来源方面做了简单探讨,中国神话的稀少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是集合宗教,文化,历史,文学等的跨学科课题。  相似文献   

15.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其独特的文化观出发,对20世纪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现代文化性格"作了深入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权衡了中西文化的各自价值及其关系.这些构成了徐复观文化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古人的小说现念中,有"史家小说"和"文家小说"两种小说文体:"史家小说"主要是笔记体小说,"文家小说"包括传奇体、话本体和章回体.二者的文体差别是:在记述方式上,前者是记事型,后者是叙事型;在文体形态上,前者单一,后者杂糅.古代小说文体上的分野不代表小说本质概忿的差异,忽略古代小说文体形态和写作特点的差异,是造成学界长久以来对古典小说的范畴难以完全界定的原因之一.恢复古人对小说文体的划分,有助于打破现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研究的壁垒,为二者的打通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继《中国银耳属》一文之后,又报导中国银耳科(Tremellaceae)的11个种,全为我国新纪录,包括波多耳属(Bourdotia)、德克耳属(Ductifera)、拟黑耳属(Exidiopsis)三个新纪录属和版纳拟黑耳(Exidiopsis banlaensis Peng sp.nov.)、勐仑银耳(Tremellamenglunensis Peng sp.nov.)二新种。皆有形态特征描述、地理分布记载并有附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继《中国银耳目分类摘记之三》后又报导中国银耳目(Tremellales)新种两种,新纪录七种。新种为黑褐德克耳(Ductifera nigro-brunnea Peng sp.nov.)与黑蜡壳(Sebacinafuscata Peng sp.nov.)。新种新纪录皆有形态特征描述及产地和生态环境记载,并有附图。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耳目分类摘记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继《中国银耳目分类摘记之二》后又报导中国银耳目(Tremellales)新种两种、新纪录六种和新分布两种。新种为展生银耳(Tremella,effusa Peng sp.nov.)与尖峰拟黑耳(Exidiopsis jianfngensis Peng sp.nov.)。新种和新纪录皆有形态特征描述及产地和生态环境记载。新分布种与前人记载无多出入者,就只列名称和新产区.除个别外,大都有附图.  相似文献   

20.
崇老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型文化,它通过多种渠道维系着整个社会的运行.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崇老文化也不例外,它已经从过去那种绝对的、唯一的崇老文化演变成一种调节代际关系的尊老文化.这种变迁并不是全盘否认而是一种由个体责任向社会责任的转移,一种由极致化向多样性转化的过程,一种秉承与变迁之间的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