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福建闽北地区十县市的钩藤资源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情况,为筛选闽北地区良好的钩藤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不同种质资源钩藤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结果不同种质资源的钩藤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差异性较大,其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含量最高的是武夷山的钩藤,含量最低的是松溪县的钩藤。结论不同种质来源的钩藤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差异较大,提示引种闽北各县市钩藤时应注意不同种质资源来源,同时为福建闽北本土的钩藤引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钩藤不同提取工艺样品中钩藤碱(Rhychophylline)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甲醇-5 mmoI/L乙酸铵水溶液用氨水调pH=9.8(60:40)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  相似文献   

3.
钩藤     
又名双钩藤、鹰爪风、金钩草、大钩丁。化学成分主含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等吲哚类生物碱。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肝、心包经。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常用量10-15克。入汤剂宜后下(即水煮沸时间20分钟)。中药基源本品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鉴定药用植物钩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钩藤茎枝用90%乙醇回流提取,通过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中低压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乙醇提取物分离和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钩藤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高丽槐素(1)、去氢钩藤碱(2)、3,4,5,-三甲氧基苯酚(3)、喜树次碱(4)、(-)-N-甲基金雀花碱(5)、毛钩藤碱(6)、去氢毛钩藤碱(7)、缝籽嗪甲醚(8)、3α-二氢卡丹宾碱(9)、卡丹宾碱(10)和喜果苷(11)。结论 从钩藤的茎枝中分离鉴定了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酚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和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为钩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应用表面增强技术将薄层色谱(TLC)与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联用,获得了中草药钩藤中的钩藤碱光谱研究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薄层原位2.5ug多心藤总碱,即可很好的分离出多心藤碱等多种钩藤生物碱。应用薄层原位表面增强(TLC-FT-SERS)技术,获得钩藤碱分子的特征振动谱带,进而阐述了样品分子在表面增强基底银胶表面的吸附模式,钩藤碱以分子中甲氧基O原子的孤电子对吸附于银晶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黔产钩藤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10 nm下,对钩藤的皮、叶、钩、茎、木质部、薄壁组织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对照品在0.3428μg/mL~2.056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0.3896X+0.03(r=0.9994);加样回收率96.34%,RSD=2.17(n=6);钩藤不同部位中皮的含量最高,为196.26μg/g。薄壁组织含量最低,为38.70μg/g。如下:皮叶钩茎木质部薄壁组织。结论: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钩藤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造成黄酮类化合物在钩藤不同部位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黄酮类的生物合成途径有关,植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需要相应的酶发生作用,该结果可以为钩藤的更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压密封消解ICP—MS测定钩藤不同部位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钩藤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高压密封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钩藤不同部位微量元素。结果: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0.9967,各元素检出限为0.0021~9.46rig/m1,标准偏差为1,29~2.80,加标回收率为93,9%~106.0%,适用于钩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本实验测得Na、K、Fe、Eu、Mo、Sb、Hg在钩中的含量大于茎中的含量,有害元素A8、cd、sb、Ph在钩和茎中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钩藤中钩藤碱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人星型胶质细胞(Human Astrocytes,HA)的炎症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用TNF-α诱导HA造模,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钩藤碱组、依达拉奉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钩藤碱对HA增殖能力的影响,用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mRNA、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mRN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的表达,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mTOR,mTOR,p-Stat3和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32ng·mL-1的TNF-α对星形胶质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P0.001);400μmol·L~(-1)的钩藤碱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0.001).与模型组相比,200μmol·L~(-1)的钩藤碱对模型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P0.01);钩藤碱组和依达拉奉组NOS mRNA,NO和SOD都显著上升(P0.001),IL-23mRNA,IL-6mRNA和MDA都显著下降(P0.001);钩藤碱组p-mTOR/mTOR和p-Stat3/Stat3都显著下降(P0.01).结论钩藤有效成分钩藤碱具有抑制TNF-α诱导HA炎症的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mTOR/STAT3信号通路增加氧化相关因子NOS,NO,SOD的表达,减少氧化相关因子MDA以及炎症相关因子IL-23和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不同产地钩藤不同部位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采自贵州剑河、都匀钩藤样品进行钩、茎微量元素(Na、Mg、K、Ca、Mn、Fe、Co、Zn、Cu、Mo)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剑河钩藤钩、茎中Na、Mg、K、Ca、Fe、Zn、Cu、Mo含量均高于都匀钩藤钩、茎中含量。Zn/Cu比大小顺序均为茎钩和茎钩,都匀钩藤钩、茎、钩和茎中Zn/Cu比均高于剑河钩藤对应部位的Zn/Cu比。不同产区钩藤间Mn和Mg,Mn和Ca、Fe和K、Zn和Mg、Zn和Ca、Cu和Na、Cu和Na、Mo和Fe(p0.05)显著正相关,K和Na、Ca和Mg、Cu和K、Cu和Fe(p0.01)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研究钩藤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机制。方法从BATMAN-TCM数据库中提取钩藤的化学成分,以Score cutoff≥30和P≤0.05筛选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分析靶点富集的信号通路与疾病,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预测钩藤的多维药理机制。结果获得钩藤碱、毛钩藤碱、卡丹宾碱等23个主要活性成分;以及DRD2(多巴胺受体D2基因)、HTR1A(5-羟色胺受体1A)、HTR1B(5-羟色胺受体1B)、SLC18A2等21个核心靶点;活性成分可关联细胞间隙连接、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通路11条;可治疗疼痛、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21种。可进一步验证钩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钩藤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通路及多种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仁海  何敬 《贵州科学》1994,12(3):68-75
地甲病主要分布在我省南半部,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病区岩石子均含碘0.413ppm.而非病区的岩石平均含碘量为0.925ppm,上壤严均含碘星为0.613即m及0.87即m;非病区为3.55ppm以上,高于病区的土壤含碘量,八十年代贵州省各级政府在发病区成立了地甲病防治小组。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茯苓及茯苓皮中多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测定茯苓多糖的方法。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比色法)。结果:湖南省茯苓相对于贵州、云南省茯苓多糖含量偏低,贵州、云南省不同县的茯苓多糖含量有一些差异,茯苓皮中的茯苓多糖含量明显比茯苓中的含量低。结论:本法对茯苓多糖成分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为系统全面建立茯苓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和贵州玉米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田间试验,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对分别来自云南和贵州的各15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t检验和变异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和贵州玉米地方品种在个体形态水平上表现较高的遗传变异.SSR标记在云南和贵州的各15个玉米地方品种群体中分别检测到多态性位点数265和241个,其位点平均数分别为6.3和5.7个;42对相同的SSR引物分别在云南和贵州的玉米品种群体内检测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各3.36个和2.92个,玉米地方品种在DNA分子水平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且云南较贵州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程度更高,各SSR位点遗传变异参数,均以前者高于后者.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和贵州玉米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均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品种群体的遗传变异均以群体内遗传变异为主.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区旱涝灾害频发,为深入研究贵州地区降水特征,运用0-1测试方法对贵州省33个雨量站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值进行了混沌识别及降水混沌特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并研究高程与纬度对贵州降水混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降水在旬、月、双月与季尺度下均具有明显的混沌性,且随时间尺度的增大而降低;降水混沌特性的空间变化特征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底的特点,反映出贵州北部地区与西南部地区的降水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且气候条件是决定降水混沌特性变化的主要因素;高程与降水混沌特性负相关,在双月、季尺度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68、0. 74;纬度与降水混沌特性呈正相关,在双月、季尺度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 43、0. 49。该结果可为研究降水系统的时空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超声法提取马齿苋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于488nm波长处测定黔产不同产地马齿苋的多糖含量,结果为独山9月份采收的马齿苋多糖含量最高,表明采收期和产地是影响马齿苋多糖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黔中喀斯特山地8种树种早期生长和叶片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贵州普定县典型喀斯特山地8个3年生树种生长特性、叶片养分含量以及落叶前后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它们对该立地的适应性,从而为喀斯特困难立地造林适生树种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结果表明: (1)3年生冰脆李的生长量明显优于其他树种,其高生长比香椿、核桃分别大1391%和1537%;植株胸径大于等于10cm株数的百分比以冰脆李最高达到919%,其次是榆树和青檀,分别是495%和488%;? (2)8个树种落叶的全N、全P和全K的总含量变动为136%~252%,其中全N、全P含量以滇楸最高,全K含量以冰脆李最大; (3)从各树种落叶前后各元素含量及其转移情况看,冰脆李、青檀表现出对大部分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循环利用养分或保持养分的能力,而香椿及刺槐相对较弱。综合生长状况、落叶对土壤的改良以及养分内循环率等方面的因素认为,冰脆李、青檀、榆树等树种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生境有良好适应性,是喀斯特山地造林绿化较适宜的树种。  相似文献   

17.
贵州岩溶山区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布与植物生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丽  程星  蔡雄飞 《贵州科学》2009,27(2):50-54
本文研究喀斯特山区不同厚度土壤含水量在雨后和雨后数日的垂向分布特征、不同厚度土壤对应植物叶片的含水量以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同一山体中,不同厚度土壤的同一深度的土壤含水量雨后远大于雨后连续数日的含水量;雨后不同厚度土壤的含水量垂向分布从地表向下呈递减趋势,而雨后数日则呈递增趋势;相对应的山区植物(花椒)叶片含水量也与降雨有很大关系,其叶片含水量与表层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关系,但与土壤的厚度呈正相关。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山区晴隆锑矿不同介质砷锑铋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喀斯特山区锑矿冶炼厂周围旱地农田土壤、水和典型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和植物中重金属As、Sb和Bi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喀斯特山区晴隆锑矿冶炼As、Sb和Bi对环境介质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壤表层受As、Sb和Bi污染程度不同,生物有效性Sb>As>Bi,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黄家洞山泉水Sb含量符合饮用安全标准;调查3种野生优势本土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exD.Don),发现同种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对重金属的积累有显著差异,芒萁和白茅可作为修复锑矿污染土壤的首选植物,头花蓼可作为修复砷污染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