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陶潜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体现了“儒道互补”的文化哲学精神。朱熹酷爱陶诗,推崇陶潜的人格,他从陶诗中发现了以美启真与以美储善的哲学精神,并从文化哲学的高度作了较系统的分析。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研究朱熹的陶潜论,有助于我们对陶潜与朱熹作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朱熹非常重视书院教育。本文就朱熹倡导书院教育的原因,他对南宋书院的贡献,以及他对南宋及其后世书院教育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曹东 《洛阳师专学报》1998,17(4):61-62,66
严羽诗论与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南宋理学有着多方面联系。从师承关系说,严羽是陆九渊的再传弟子,他的老师包扬就是朱、陆的直接学生。从活动地域看,严羽与朱熹同为福建籍,他又与陆学传播地江西关系密切。严羽与朱熹同受大慧宗杲的禅宗思想影响。严羽生活在南宋理学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时空,其审美思想自然受到理学观念的浸染。而且,严羽诗论与朱熹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羽“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  相似文献   

4.
《朱熹文学思想论》序张立文1987年秋,厦门大学召开国际朱熹学术研讨会,吾有幸与会,结识吴长庚先生,相叙甚欢。1990年,我们再次相逢于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他以他的专著《朱熹文学思想论》的油印打字稿相赠。我觉得就朱熹思想进行微观的...  相似文献   

5.
冯流君曾说过: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只有三个人是真能懂得文学的,一是孔子,一是朱嘉,一是王夫之。在中国文化史上,朱熹素以哲学家、思想家著称。他在理学领域里的成就令人高山仰止,反倒忽视了他的同样深厚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学思想。对他的文学思想,似乎除了一些道学家的陈腔滥调外,无甚可取。在世界性的朱子学研究中,对朱熹文学思想的探讨始终是最薄弱的一环。长期以来,人们多从否定的、负面的、批判的意义上谈到朱熹的文学思想,并且主要只抓住他的文道论大做文章,把他的文学思想简单归结为干瘪的文道论,从而也就把他简单地划…  相似文献   

6.
朱熹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特点是采用了双重标准,一是义理标准,二是功业标准。前者是朱熹评价历史人物的出发点与归结点,这包括从正统论立场去评价历史人物、以公与私为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以气节来评价历史人物,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其中不乏理学的说教,但他仍然比较着重与自己所生活的历史时代相联系,反映其关心时事的心态。后者主要是歌颂狂狷者而批评乡愿,强调士大夫为政要关心时事,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肯定做出功业者而批评生事扰民者  相似文献   

7.
宋代理学家朱熹研究过天文学,而且有充分的史料证明“朱熹家有浑仪”。朱熹对浑仪的发展历史以及浑仪的结构有过深入的研究,并作了详细的描述。更为重要的是,他运用浑仪研究天的北极、北极星以及其它天文现象,以诠释儒家经典中的天文知识,从而表现出朱熹既是理学家又是天文学家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8.
《牧斋净稿》可以算作朱熹诗歌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是朱熹早年生活的记录,是朱熹早年出入佛老心路历程的记录总结。《牧斋净稿》在朱熹诗歌创作风格形成上具有奠基作用,对《牧斋净稿》的艺术价值与地位重新审视,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有三:一,朱熹孝道是每个家度成员讲道德的起点;二,朱熹修身之道是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三,朱熹的恕道是处理邻里关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朱熹道德观对当前我国提倡“三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宋时期的大思想家朱熹,一生中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从事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其主要贡献在哲学和教育方面,但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面很广,他对法的起源、法的作用,对宋代法律分析评价,对刑法、民法、行政法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他对法的认识与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朱熹的法律思想应该成为朱熹思想体系的  相似文献   

11.
徐侨,南宋理学家。他是朱熹理学在浙江的早期传播者,是宋理宗时期朱熹理学官方化的积极推动者,也是南宋后期继续张扬朱熹心性之学的重要学者。因著作不传,其理学思想隐而不显。今试从明刻《家传》以及其他史料中,对其道统、经筵、心性等方面思想作出钩沉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朱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达50年之久,并始终不倦。究其原因,除了他认识到教育在维护封建统治中的重要性外,还与他终生从教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师德观分不开。本文认真分析、探讨朱熹的师德目的现、师德修行现、师德学生现,批判其封建性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为我们现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师德修养,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心体之”是朱熹一向所倡导的经典解释方法。根据朱熹的论述看,这是一种通过心理移情来理解和把握经典文本意义的方法。在经典解释实践中,朱熹经常是自觉地运用这一方法,实现了对经典文本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朱熹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在近五十年之久的著述讲学生涯中,形成了他独特的理学教育思想体系,其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关于他对教学方法的论述。 朱熹认为“教有成法”。他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认学。曲艺且然,况圣人之道乎?”,他讲学时十分注意吸取前人教学经验,同时又不断地积累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教学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5.
所谓欲望,包含生理性欲望[本能]和满足生理性欲望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加欲]及理性的所望[希望]等意义。朱熹认为先验具有的道德性和属于人之自然本能的生理性欲望是天理。然而,他指出存在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的加欲。在他看来,加欲必然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而成为私欲的根据。与之相反,王夫之认为加欲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据王夫之的观点,加欲不是私欲的根源,私欲也不是加欲的直接结果。朱熹想通过消除利己心恢复先验地存在的普遍之道德原理来解决与现实相关的诸多问题。他认为先验普遍的道德原理之存在不是被确认的事实,而是一个信念体系,因此对同意此观点的人可以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而对不同意此观点的人,有可能成为空谈。王夫之把不断变化的气之运行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认为生理性欲望的发现和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的加欲和私人欲望的私欲等不应是被排除的对象,而应是被调整的对象。在他看来,所谓人生不是由先验不变的道德伦理构成,生物学的欲望与不停地重新形成的道德原理有机结合,实现公共义的人生。这种观点深刻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具体现实之重要性,对生活中必要的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等能够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因此,这种欲望观可以说是指向由感性和理性的有机调和而形成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6.
颜元对朱熹人性论的批判,是以实事实行作为着眼点的。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第一,颜元以"气"为人性的本原,加上"理气融成一片"的理气观,批判了朱熹的以"理"为人性的本原,这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开端;第二,颜元以"人欲合理"来驳斥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以及"变化气质"的要求,进而指出"气质之性"是人唯一的本性来批判朱熹的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又以恶由"习染引蔽"而产生来批判朱熹的"气质有恶",使"气"的人性本原得到了体现,并为修炼注重实行与践履的修心养性工夫提供了理论根据,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焦点;第三,颜元以"习动"来批判朱熹的"主静"和"死读书",而主张人们成为既对自己又对天下有利的人,正是他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归宿。颜元对朱熹所作批判,把对人性论的着眼点从形而上的东西转移到了形而下的东西上来,具有鼓动人们在实际事情与行动之中以践履来求道并修养自己身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熹《舜典象刑说》主要涉及刑法产生理论基础、恤刑及赎刑思想。心情阴阳学说是朱熹刑法思想产生的法理学理论基础,并将此学说与理气观相结合建构成更深广的理论;朱熹的恤刑观并非是轻刑宽恤,而是体现了圣人制刑止刑的严刑宽民思想,朱熹认为赎刑必须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不唯贫富,反映了朱熹适用法律的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从二程洛学到朱熹闽学、从二程理学到朱熹理学,有一个传承发展过程。在程门弟子中,福建人杨时、罗从彦是闽学的开创者,也是二程洛学和理学思想的传承者,他们全面继承二程的理学思想,但无大发展。到了李侗,除了继承师说之外,又有新的发展。他把程颐的理本论和周敦颐的太极论糅合起来,用理深化了太极。朱熹是闽学的集大成者,又是二程洛学的发扬光大者。他系统化了程颐的理本论,完善了理在气先论,发展了格物致知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朱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动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用的一个词,它的意义是大家都清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由他的生理需要或社会性需要引起的。从功能或作用说,写作动机就是写作的动力。它对写作过程和写作效果两方面都很有影响。一个作者有了强烈的写作动机(高度的写作自觉性),他对写作就表现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集中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对这样的作者来说,写作已成为他的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活的附属品,更木是与生活无关的事。所以对编辑心理来说,写作动…  相似文献   

20.
朱熹并非佛道门中人,但是,他的许多重要哲学观点与佛道有相通之处,吸收了佛道的思想成果。宇宙现问题,是宋明理学的重大论题之一,朱熹对老庄自然天道观进行了批判和利用,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有机宇宙观,这是他对道家思想吸收和改造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此外,在本体观念、思维方式、认识论上,他都不同程度参照佛道思辨材料,进行改造和发挥。同时,他对道家的修生炼气和佛家的禅养功夫及气功方法极其推崇,且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