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趣谈年轮     
李津军 《科学之友》1997,(10):13-14
提起年轮,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树干中那一圈圈深浅相间的环状纹理,它便是树木年龄的象征。亚里士多德的同事就曾提到过年轮,不过到达·芬奇才第一次指出年轮是每年增加一圈的。  相似文献   

2.
止敬 《科学之友》2002,(2):16-16
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的爆发现象。耀斑存在的时间短则5分钟,长则几小时。由于地球高层大气中的氮14发生核反应,会使大气中的碳14增加,碳14和氧作用形成的二氧化碳,被植物所吸收,结果,树木年轮中的碳14便会相对增加。切开一段木头,我们会发现,在它的横截面上,有许多像圆规画出来的同心圈,人们称之为“年轮”。年轮,一年长一轮,真实地记录了树木的年龄。树木的生长是树皮内层的形成层分生的结果。由于春秋两季气候的显著差别,造成细胞分裂的速度和强度有所不同,色浅而疏松的春材与色深而致密的秋材相间排列,形成了不同的环纹——年轮。树木年轮的形成与变异,除受树木本身的遗传因子控制外,还要受环境因子的制约,例如降水量、湿度、病虫害、水灾等。因此,利用树木年轮资料可以评估过去的森林病虫害、火灾、水位、环境污染等演变的过程,为环境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植物趣闻     
"会说话的树"巴黎一次农业展览会出了一棵"会说话的"柠檬树。它被栽在一个大木桶里,每当缺水时,它就会说:"我要喝水"。原来,根据树木缺水就会产生微小收缩的原理,专家们在柠檬树上安装了微机,使它在缺水时发出"人语"。树缠人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缠人树。它长有许多细长枝条,当人或其它动物碰到枝条时,该树所有枝条都伸过来,将  相似文献   

4.
说到袋鼠,我们就会想到它们在地上跳跃的样子,可您听说过有会爬树的袋鼠吗?有!那就是树袋鼠。树袋鼠为什么要生活在树上?科学家的解释是:数百万年前袋鼠的老祖宗都生活在树上。过了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由于某些原因,它们转移到了地面而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普通袋鼠。可是又过了几百万年,有些生活在地上的袋鼠又重新返回树上生活,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树袋鼠。目前了解到的树袋鼠只有10种,它们仅分布在全球两个地方:一处是澳大利亚东北部及北部的一个大岛;另一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一般说来,树袋鼠大的像只大狗,小的像只…  相似文献   

5.
曹夫 《科学之友》2003,(4):21-21
说到袋鼠,人们就会想到它们在地上跳跃的样子,可您听说过有会爬树的袋鼠吗?有!那就是树袋鼠。树袋鼠为什么要生活在树上?科学家的解释是:数百万年前袋鼠的祖先都生活在树上。过了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由于某些原因,它们转  相似文献   

6.
热带雨林林冠,高于地面15至40米一片迭盖的树叶丛,是植物和动物奇特联盟的家乡。一根拉紧的白绳在前面挂着不动。我在地球上最少研究过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最高层树里,一棵“浮现”树的大树枝上保持平衡。一会儿,我必须把这不稳变化移向绳上,但首先,我重新检查了传动  相似文献   

7.
戴开美 《科学通报》1987,32(6):441-441
Stuiver和Quay分析了公元1000年以后大约900年的已知年代树年轮样品的~(14)C含量。他们的结果表明,对应于Maunder、Sprer和Wolf这三个太阳活动极小期,树轮~(14)C含量正好具有极大值。Lin等和Kocharov等得到了周期为80—90年的树年轮~(14)C含量的变化。Suess和de Jong等则测得了树年轮~(14)C含量周期大约为200年的变化,这些工作中得到的~(14)C含量变化的幅度在1%至2%之间,反映了太阳风对银河系宇宙射线的调制作用。但是,对11年周期的太阳活动是否引起可以测出的大气中~(14)C浓度变化的问题,长期以来还未有比较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雨中闹剧     
正天空中像打鼓一样,雷声响彻云霄。一阵风刮来,"呼—呼—呼"。雨前,好清爽!"哗哗哗……哗哗哗……",下雨了,所有的树爷爷和草弟弟都向我鞠了个躬,招了招手,为我跳了一段舞!这时,天空中乌云密布,豆大的雨滴"叮咚"一声像石子似的落入小水坑中,我发现:每当有一个小雨滴落下触碰水面时,水面上就会"开"一朵小花,并且飞起来一个稍小的水滴,然后,水滴落下,又会"开"一朵小花,又飞起来一个稍小的水滴……  相似文献   

9.
正七月盛夏,蝉鸣声声。我自幼在江南的乡村长大,听惯了蝉声,如今在城市里工作与生活,每闻夏日蝉鸣,尽管没有小时候那么热闹,但也觉得很亲切,勾起我浓浓的乡愁,让我想起童年往事来。到了晚上,蝉鸣渐歇。尽管辛弃疾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之句,但毕竟是偶尔几声。夏夜,郊野的草丛中,另外一种昆虫正在振翅而鸣,发出甜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4,(6):9-9
正竹子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一株树要长到5米高大约需要25年,而一株竹子长到同样高度只需要25天。树木生长缓慢的原因在于它们的质地致密,扎根于土壤的根与呈同心圆的木质细胞支持着树木的成长。此外,树木生长主要发生在春季,一到秋季,树木生长就变缓。所以,随着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树木形成了明显的年轮。竹子则不同。竹子的生长点不在年轮,而在竹节。由于竹节是中空的,竹子达到与树木相同高度所消耗的能量更少。竹子的茎有两个不同的细胞分裂区,被称为分  相似文献   

11.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 明天,是一张未知的汇票. 惟独今天,是你拥有的现金.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抛弃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牢牢抓住"今天",那么,你也就抓住了一生.  相似文献   

12.
抢座游戏     
正"Duck,duck,duck。"玛蒂一边说,一边敷衍了事地触碰圆圈里每个人的脑袋,"duck,duck,"她不知不觉间在一名金色鬈发的小姑娘面前停住,"外星人。"这个名叫丽贝卡的小姑娘爬起身,同时玛蒂绕着圆圈跑起来。"玛蒂快跑,玛蒂快跑,玛蒂快跑。"其他的小孩尖叫起来,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兴奋,同时玛蒂穿过了空地,开始跑第二圈。没人为金发的小姑娘加油。没人想让外星人赢。  相似文献   

13.
人体秘密     
大脑中的"年轮" 人脑和树木一样有年轮,这是日本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的.他们通过对39名日本人和9名外籍人员进行的音波实验表明,当音波的频率和人的年龄相同时,便会发出特殊反应;若音波的频率与人的年龄不相同,则没有这种现象.这种变化可以从脑电波的荧光屏上明显地看出来.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人的真实年龄.  相似文献   

14.
正1924年,鲁迅先生创作了一首散文诗——《秋夜》。也许大家对它的印象不太深刻,但若提到它的开头,想必许多"学生党"都会恍然醒悟——"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虽然我对读书时,语文老师常常让我们揣摩作者的用意并不赞同,但我仍从这句话里读到了一份寂寥。也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23,(9):10-11
<正>为了确定树龄,科学家需要从树干底部提取样本,并数出样本中包含的年轮数量。运用这种方法,科学家初步确定了世界上一些高龄树木。第一名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原本矗立于美国内华达州惠勒峰的一棵大盆地狐尾松。1964年,美国地质学家库里在获准后砍伐了这棵树并提取样本。他发现样本中的年轮数量为4862条,但因为样本并非提取自树干底部,所以他估计这棵树的实际年龄超过4900岁。而哪怕只有4862岁,普罗米修斯也依然是迄今能够确定的最长寿的树。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来信内容被本栏目摘登过的朋友,将会收到杂志社赠送的礼品--本刊编辑部我是一个资深的科普爱好者,在30多年前的高中时代就是一名热心读者。时至今日,科普杂志已成为我生活中的"必需品"。现在,某些科普杂志改变了方向,令人失望,而贵刊仍不改初衷,以科学性和知识性赢得了众多读者。  相似文献   

17.
旧金山州立大学研究员亚历山大·斯泰恩的一项新研究找到了树木生长过程中,光密度变化会引起树木年轮密度变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青海都兰地区1835a年轮序列的建立和初步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康兴成 《科学通报》1997,42(10):1089-1091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获取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数据资料,弄清气候变化的事实,并建立历史气候的长序列.在我国,竺可桢利用物候资料和历史资料恢复了过去5000a来我国东部地区的温度变化曲线.吴祥定等在拉萨利用不同时期树木年轮资料衔接的方法,恢复过该地区2000a来的气候变化历史.姚檀栋等根据古里亚冰芯资料,给出了青藏高原近2000a来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证据.本文将根据青海都兰地区树木年轮资料来讨论这一地区1835a间的气候变化趋势.本研究是我国目前在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方面资料较为完整和时间序列最长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我们所观察到的年轮,是在树桩上看到的那一圈圈同心的圆形纹路,像极了操场跑道,一条跑道代表一道年轮.当树木生长季节开始时,在老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会产生大量体大、壁薄的细胞,即形成层.随着生长季结束,细胞个体日渐变小,胞壁加厚,直到形成层细胞停止产生,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20.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近日发现贝加尔湖冰面上存在两个神秘的巨大黑色圆圈。这两个黑色圆圈位于贝加尔湖冰面消融的中心位置,可能是由于温度较高的湖水向上翻涌,冰面变薄导致那里显得颜色较深。贝加尔湖的湖水翻涌发生在湖水比较浅的地方并不罕见,但是图中显示的黑色圆圈位于贝加尔湖的南端,那里湖水相对较深且水温很低,因此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目前还无法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