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红彬 《科技资讯》2008,(32):158-158
学生体育社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其发展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高校中成立体育舞蹈社团可以更好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但是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和引导,使学校群体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品德是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归旨和追求目标,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选取陕西省咸阳市4所普通高等学校(西藏民族大学、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3662份《大学生体育品德培育现状调查问卷》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体育品德整体平均得分较好,但仍有提升和进步空间.提出了学校要营造大学生体育品德培育的良好环境、教师要设计大学生体育品德培育的教学计划、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等促进策略,为高校培育学生体育品德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以身体素质和技巧训练为主要标志,学生在动态与静态的交替中进行身体各部分的练习,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危险性.因此,体育教学存在着产生心理障碍的内在可能性.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单纯的研究身体素质、技术、体能等还远远不够.心理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认识、情感体验、意志品质等心理过程.为了更大程度地揭示高校体育教学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试从学生厌学体育现象的不良心理的诊断入手,探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的心理训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大学精神理念的诠释,分析了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外延,继而应用自治组织理论对高校体育社团进行理论分析:认为高校体育社团有助于促进和发展大学生的多种社会属性;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契合人的本质内涵.最后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精神构建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社团可以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高校体育社团使学生充分体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激扬青春的大学文化;高校体育社团是培养大学生精英精神与领导能力的体育文化;高校体育社团既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更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体育;高校体育社团可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不仅使大学生当下受益,也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5.
休闲体育是指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良好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价值、功能和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它对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强调休闲体育教育,创造积极的高校休闲体育文化,将对大学生未来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品质、社会文化等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从高校体育俱乐部对学生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学生素质发展对高校体育的影响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现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现状,从艺术设计人才所必需具备的专业基本功、审美素养、文化素养、生活体验、心理及其品德等方面出发,探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以期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个性(竞争意识、自信心、注意力、情绪、行为示范能力)与社会性(独立性、自主性、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团体精神、合作意识)方面的影响,论证了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培养所起到的教育职能,就如何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文化,以便更好地促进师范类大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璟 《科技信息》2010,(16):I0275-I027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荷球的运动特点入手,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判断出该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心理行为能力发展,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针,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计划,适合在高校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加强体育运动的文化效能,对“科学发展观”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有效地贯彻,对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构建和谐人格和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个性、社会性影响分析认为,其实施路径:建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接轨机制,利用高校优势建立体育俱乐部来发展学生个性与社会性;营造高校体育市场环境为学生的社会性培养创造条件;提倡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为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奠定基础;力求体育教学的立体性与多元性、艺术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合理引导高校体育中个体与群体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实现高校培养和造就合格人才的目标体系而实施、传播的与身心健康直接相关的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精神文化现象,具有时代性、动态性、民族性和互动性特征,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教育中起着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活动习惯,促进学生社会活动能力不断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健身、娱乐、弘扬体育精神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念。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讨论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作用,并提出了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健身气功在高校阳光体育推广中的作用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阳光体育旨在提高中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水平,培养青少年的体育习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高校阳光体育推广的主要内容,健身气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青少年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最好形式.健身气功在阳光体育推广中具有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随时随地的锻炼环境、经济成本低廉三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少数民族体育在高校推广与普及中的问题进行研究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大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普及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前,贵州的各个高校正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而少数民族体育对于贵州高校体育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思想,以及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伟 《科技信息》2013,(6):338-33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在论述了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基本概念后,提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意义及基本途径。提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造就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完善各项体育设施建设、重视相关体育学科的建设、注重师生共同参与、保持民族特色、把握流行趋势、利用阳光体育的平台、创建学校特有的体育品牌。  相似文献   

16.
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精神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手段。体育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体育的竞争精神、意志精神、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品德。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即是在进行造就全面发展人才.使学生确立正确人生哲学和培养优秀民族性格等方面的精神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院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在市场经济对人才思想品德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倡导具有鲜明特征的德育教育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充分利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体育德育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和资源,体育文化也因此成为体育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高校体育教育毫无疑问肩负着体育文化教育的重任.高校体育文化应着重从以下方面构建:深化教学改革,挖掘体育文化资源;构建体育文化体系,促进体育与社会互动发展;强化文化批判,引导体育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隐性课程的内涵是以内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的非理性文化课程,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是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新时期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应从科学设计、科学施教、科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从体育教学调查统计中,说明应试教育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必然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高校体育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条件改革教材体系与课程设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使高校体育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基础怀、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