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学家正在寻找塑料回收利用的新途径,使塑料不再被填埋。但是——你或许以为,只要我们尽可能地把饮料瓶、塑料袋和酸奶杯等从其他垃圾中分拣出来,或者尽可能多地让塑料垃圾进入蓝色的分类垃圾桶,就会让塑料远离填埋场和海洋。但实际并非如此。今天大多数塑料都是无法回收的,它们最终还会被填埋或进入海洋。  相似文献   

2.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推行垃圾分类投放。但是,多年来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分不清手中的垃圾究竟该往哪种垃圾箱中扔。在芬兰,研究人员为了解决人们的这种困惑,开发出一种可以将垃圾自动进行分类的机器人。从源头上对垃圾分类,便于对垃圾分类处理,废纸、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用于制造新的产品;碳含量高的垃圾则可以送到垃圾焚烧厂发电;不能回收而且热值不高的垃圾则需要填埋。而对于居民来说,难以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之一是不知如何分类;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少人家里空间有限,很难设置多个不  相似文献   

3.
正塑料垃圾是否会给海洋生物传播疾病?科学家发现,珊瑚患病与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有关。美国生物学家乔拉·兰姆曾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潜水,她潜游的海域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但她仔细一看发现,水中竟漂荡着一些塑料垃圾。这实在令人遗憾!不过,当时她正专心记录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因此对塑料垃圾没有太在意。  相似文献   

4.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推行垃圾分类投放.但是,多年来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之一是人们分不清手中的垃圾究竟该往哪种垃圾箱中扔.在芬兰,研究人员为了解决人们的这种困惑,开发出一种可以将垃圾自动进行分类的机器人. 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分类,便于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废纸、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用于制造新的产品;碳含量高的垃圾则可以送到垃圾焚烧厂发电;不能回收而且热值不高的垃圾则需要填埋.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垃圾分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民生话题,本刊以往的栏目曾对此类问题进行过探讨,令人欣慰的是在当下的一些城市,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经济快速发展了,但如果人们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就会对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却出现了"油画河"、"牛奶河"、"泡泡河",这是环境受到污染的最好证据。每个双休日的清晨,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去小区旁的河边散步。可这条河又脏又臭,水面还漂浮着很多垃圾。我总能看见两位伯伯划着一只铁皮小船,手拿一根带着网兜的长竹竿,费力地清理着这些垃圾。就在前几天,我和妈妈又到河边散步。等这两位伯伯的小船靠岸时,妈妈忍不住向他们了解水上垃圾的处理情况。听伯伯说,他们每天要划着船,沿着这条河道来回两趟,大约10千米,将垃圾运送到中转站后全部卸下来,再用垃圾专用车运至垃圾场。每天工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当家里有垃圾时,我们都会这么做:清理→拿到楼下垃圾桶→垃圾车清理拉走,然后呢?垃圾最后会被运到哪里,我们已经不再关注。不关注不代表不存在,现在垃圾问题已经是全球性难题。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底,科学家在恒河和孟加拉湾分别投放了25个带有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标签的塑料瓶。3个月后,通过卫星追踪,他们发现漂流最远的塑料瓶移动了2845千米,平均移动距离为267千米。城市塑料废物被排入河流后,会在全球水体中快速散布。有研究显示,海洋塑料中的80%来自河流运输。科学家希望,未来研发出太阳能的塑料瓶追踪装置,以便能更长期了解塑料垃圾在全球水体中的移动模式,助益塑料垃圾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们的普遍使用,产生了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它们应该漂浮在各个大洋表面,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其中99%的塑料垃圾已经失踪。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是被鱼吃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塑料垃圾可能进入了全球海洋食物链,而我们是这个食物链的一部分。"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的海洋学家卡洛斯·杜阿尔特说。人类每年生产近3亿吨塑料,大部分最终被处理到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坑里,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大城市的垃圾堆积成山,正面临着处理它们的困难。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是填埋。但现在要贮藏不下了,原因之一是日益增加使用塑料产品和包装。现在美国、欧洲饮料业正在广泛使用塑料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它们很轻,但体积庞大——几乎占填埋废物的30%容量——并且本身不会分解。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扩大塑料的重复利用来减  相似文献   

11.
很久以来,塑料垃圾袋的制造商们一直把袋做得很耐用,由于这些原因,到明年,全国城市中的50%的垃圾堆都得塞满,许多城市正在寻找新的垃圾堆放地。由于塑料的化学物不易被生活在泥土中的微生物和酶所分解,乙烯也耐水蚀,可在水中长期存在,故袋内的垃圾也不易腐烂。同时,海鸟和海上哺乳动物由于吃下或缠结在塑料残渣物中而死掉。在海上倾倒垃圾和废料已使海滨非常肮脏,使世界各地的动物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12.
蒋凤华  谢林青  孙承君  张雨  李景喜  鞠鹏 《科学通报》2021,66(13):1571-1579
塑料自问世以来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改变和方便,但同时由于其难降解性而产生大量塑料垃圾.这些垃圾在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破碎降解产生微塑料,成为环境中微塑料的一个重要来源.本研究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袋、垃圾袋、厚塑料膜和快递包装袋等塑料薄膜制品开展UV光降解实验,通过拉伸性能检测,结合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  相似文献   

13.
谈谈垃圾     
一个国家所产生的垃圾往往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增多的态势,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也在迅猛增加。为此,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今年2月26日刊出了一组专题报道。报道指出:对环境状况的担忧使得垃圾产业有所转变,然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政府制定的政策仍然处于一个没有条理的状态……相对于过去,垃圾正在得到越来越合理的处置。尽管进展是缓慢的,但可喜的是一些地方产生的垃圾比以往少了。——编者  相似文献   

14.
走在时代前列的"乐活族" 目前,日本已经彻底执行垃圾分类,东京、横滨的垃圾必须被分类为6种以上,某些小城镇,垃圾甚至必须被分类成34种.  相似文献   

15.
<正>更新世、全新世……下一世会是"塑料世"么?塑料的泛滥将给地球留下永不泯灭的遗物。距今100万年之后,当地质学家们探测地球土层时,发现了来自逝去文明的奇怪痕迹。"快看这个!"其中一人惊叹道,他破开一块石头,发现一个薄薄的有着微小刻痕的黑色圆盘。"这是来自‘塑料世’的一块化石。"塑料海洋我们对塑料制品疯狂消费,而对塑料垃圾置之不管,意味着这种数量庞大的人造物质早已在地球上留下了肮脏的痕迹。如今,每年近3亿吨的塑料产量中,  相似文献   

16.
<正>轻便、耐用的塑料制品自1960年代量产以来,迅速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到了1990年代,塑料污染逐渐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议题,特别是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与微塑料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许多塑料垃圾在海洋环境中难以降解并持久存在,小型海洋塑料垃圾,即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也使得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全球层面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和微塑料要实现从污染到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正>塑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便利,但与日俱增的塑料废弃物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消除塑料垃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产品,称为"升级回收"。然而,现在的塑料升级回收技术通常需要高温加热,这个过程会产生复杂的混合产物,分离它们代价高昂。日前,我国科学家使用地球储量丰富的镍基和钴基催化剂,升级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将其转化为价值更高的化学材料和氢燃料。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持续方案,有助于管理塑料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从小区的垃圾桶面前走过的时候,你一定会掩着鼻子,皱着眉头,心里想:"这些讨厌的垃圾!"垃圾真的是一种让人头痛的东西.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却能让垃圾变废为宝.或许,你家的电灯还是垃圾帮你点亮的呢!  相似文献   

19.
从2008年6月1日起,超市一律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一律不得"应理解为是对塑料购物袋的全面禁止,其实很早以前沈阳、北京和杭州就都曾极力推行过全面禁用塑料垃圾和筷子、餐巾纸等一次性用品的法规,这说明我们在加强城市规划、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已达成共识,但纵观各地的治理效果,我们发现,便宜的发泡餐饮具及超薄塑料袋在市场上还是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人口的集中地,也是垃圾的产生地。如何处理垃圾已成为各国环境保护工作者及各国政府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据报导,美国城市家庭每天总计产生的垃圾为500万吨,人均3.6磅。按传统的办法是用垃圾车运往城郊理填处理掉。该法至今已出现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埋填地点已越来越少,并已达到饱和状态。如美国纽约,素有“垃圾之都”称号,过去廿年间已封闭了17个垃圾埋填处中的14个。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