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是我国传统民间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2006年,针灸经过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中国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申请,针灸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正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常说,华夏文明看山西。作为一名山西人,这也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山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类繁多,是一座蕴藏极丰富的宝库,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最亮丽、最精彩、最生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植根于人民群众,存活于老百姓的生活中,因此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民间技艺的需要,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促进山西文化繁荣昌盛的需要。正如在2016年两会上,代表委员聚焦非遗保  相似文献   

3.
记者手记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担当。保护非遗,义不容辞。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为了挽救和保护这一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做过很多努力。在2008年、2009年与县劳动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4.
非语  李超 《科学之友》2010,(3):14-19
流传民间3000多年,以其色彩鲜明、造型生动的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广灵剪纸,继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一步一个台阶地快速发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0月更上一层楼,被成功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桑蚕文化。2009年9月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端午节、侗族大歌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初介绍中国的桑蚕生产分布于江浙、四川、湖北和山东一带,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桑蚕收入都是人们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地灵则人杰,人杰则乐道。2011年,源于道教文化和吕祖文化,以"吕祖桃木灵剑"为代表的永乐桃木吉祥物传统手工雕刻,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永乐桃木雕刻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乐桃木雕刻,这一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手工雕刻技艺,以其独特形式和无穷魅力弘扬吕祖道教及桃木文化,逐渐形成了别具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剪纸     
正2006年5月,剪纸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剪纸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的前世今生一般认为,中国剪纸起源于汉代,在纸的发明完成并普及之后才逐渐形成了剪纸艺术。不过,在纸张出现之前,剪纸所使用的剪、刻、雕、镂空等技法已经广泛  相似文献   

8.
王肃 《科学24小时》2009,(12):29-31
2009年9月30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传来消息: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金陵刻、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安徽宣纸、浙江龙泉青瓷、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端午节等22个中国项目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我国的申遗工作又一次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已先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面对这种境况,人们难免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已先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面对这种境况,人们难免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正万荣县地处山西省西南,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脉络绵延数千年,因而传统民间非遗项目也非常丰富。在前两期的"传承"栏目中,小编分别向大家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软槌锣鼓和万荣笑话的艺术魅力,本期"传承",我们继续走进万荣,领略万荣花鼓和万荣抬阁这两项民俗艺术的惊艳之美。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20,(7):22-25
正嵩山木雕始于先秦,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具有浓厚的汉文化特色,多见于建筑、装饰、家具、器皿、陈设和宗教等,为华夏木雕的肇始者,但就是这样的文化瑰宝,却差点儿成了沧海遗珠。2004年,嵩山木雕被河南省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2008年又成为首批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背后,一位执着坚守的匠人功不可没。他就是登封市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嵩山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王振北。  相似文献   

15.
李瑛 《科学之友》2008,(9):105-106
文章从晋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入手,以田野考察中所获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之间的11种锣鼓杂戏古抄本为具体实例,分析研究了宋元说唱艺术对民间戏剧的影响作用,进而对解决中国戏剧的起源问题提供一个珍贵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李瑛 《科学之友》2008,(11):104-106
文章从晋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入手,来分析研究民间信仰习俗对戏剧作品的影响,从而对我们了解民间戏剧剧本的思想根源、精神基础和形成过程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瑛 《科学之友》2008,(4):104-106
文章从晋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杂戏入手,来分析研究民间信仰习俗对戏剧作品的影响,从而对我们了解民间戏剧剧本的思想根源、精神基础和形成过程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2月,以阳泉市张文亮刻花瓷文化有限公司为申报主体和保护单位的"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填补了山西省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陶瓷技艺类的空白。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山西省平定黑釉刻花瓷在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长达近千年的历史中,黑釉刻花瓷制作工艺在平定这块黄土地上,悄然隐匿。直到20世纪60年代,历经无数次磨难,在山西省古陶瓷研究专家水既生的带领下,才成功地将这一失传近千年的黑釉刻花瓷制作工艺重放光  相似文献   

19.
刚刚过完春节,以虎为造型的各式"中国红"剪纸仍热销大江南北.一幅幅喜庆精致的剪纸贴在家中,寄予着中国民众对新年的美好祈盼.从一种自给自足的民间传统手艺,到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所喜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剪纸,正向世人展现着独特的中国之美.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基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