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坐落于新绛县北张镇西庄村的玉顺石雕厂不仅是家家人的骄傲,同时也是新绛石雕文化中家族式传承的一个代表。近百年来,从家氏大院走出了多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因石头而生,也因石头而活,一生一世都倾注在石雕这一件事上。在他们的遗传基因中,雕刻似乎是一种天赋。他们用粗糙的双手,一锥一锤雕刻着岁月  相似文献   

2.
正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雕刻艺术的博物馆,丰富多样的砖、木、石雕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片瓦有致,寸石生情",其装饰题材十分广泛,吉祥花鸟、祥禽瑞兽、人物故事等都有表现。既有具体生动的形象造型,又寓以一定的哲理内涵,既充分显示出文人士大夫的雅气,又通俗反映出民间艺术的淳朴,可谓雅俗共赏。一组组"三雕"作品,通过一代代雕刻匠人精湛高深的技艺手法,把历史上积淀下来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主人的美好希望和理想,都寄托于仙人瑞兽等吉祥物上,营造出一个极富立体感的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石雕匠人是万千手工艺人中的一小部分,也是传统手工业者的代表。从拿起刻刀的那一天,就继承了千百年来石工的灵魂。手工雕刻,凝结着世代相传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基因。或许在匠人本身看来,雕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也是不自知的艺术行为,围绕多种工具,信手拈来,如  相似文献   

4.
3 第一次路过墨西哥,在墨西哥城国际机场的候机厅,一尊比常人还高的石雕头像引起我的兴趣。这尊头像方头大耳,厚嘴唇,目光炯炯,凝视着从他面前经过的匆匆过客。一看这熟悉的造型,我知道他是很有来历的,他是墨西哥早期的奥尔梅克人。1938年,美国史密斯博物馆的考古学家M·W·斯特林,在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州的一个村庄附近,发现了巨大的人头雕像,像高约2米,重约10吨。后来又陆续在其他地方发现13颗巨大的头像,都是用整块的玄武岩雕刻而成,其中最大的高3米多,重达30吨以上。 这些巨型的石雕人头像所代表的奥尔梅克文化,最生动不过地表明美洲文明的神秘,充满难以理喻的扑朔迷离。就以奥尔梅克文化来说,从发掘的奥尔梅克人聚居地可以知道,奥尔梅克人的城镇已具备城市的雏型,建筑井井有条,以南北向的一条大道为中轴线,两侧分别是房舍、庙宇等建筑,他们的房屋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物一世界,一石一匠心。新绛石雕雕工美,意境美,寓意美,制作石雕的过程十分考究,不仅限于雕刻,还需经选材、绘画、制坯、精雕、打磨抛光、做旧等多道极为复杂的工艺。石雕匠人们专注在自己的领域里,将一块石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凿、磨、勾勒,每道工序都必须按严格的要求操作,每一刀都要精确到毫米。  相似文献   

6.
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并在工艺和造型上相互借鉴.中国砖雕历经千年演变,技艺炉火纯青,文化沉积厚重,风格流派众多.  相似文献   

7.
<正>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与木雕、石雕合称为建筑三雕,并在工艺和造型上相互借鉴。中国砖雕历经千年演变,技艺炉火纯青,文化沉积厚重,风格流派众多。  相似文献   

8.
1998年,非洲石雕艺术馆的摄影师大卫·考尔森在尼日尔东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了一块雕有长颈鹿图案的巨型石刻。石刻中的长颈鹿有6米高。据估计,雕刻年代约在8000年前,在长颈鹿图案的周围还刻有一些粗糙的花纹,其雕刻的年代看上去要比长颈鹿晚得多。迄今为止,无人知晓是谁雕刻了这些图案。人们只知道非洲古代的手工艺者制作这些精美的石刻时,撒哈拉地区的气候是十分舒适宜人的,因此动植物繁盛,众多人口居住于此,他们在撒哈拉建立起城镇,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文明。但是随着撒哈拉地区气候的异常变化,风沙掩盖了一切。撒哈拉沙漠中的石雕@王文…  相似文献   

9.
正王家大院因其恢弘大气的布局、浓郁的晋派文化备受游客们的喜爱。而融于整个建筑群的砖雕、木雕、石雕,更好比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王家大院的每一个角落,匠心独具,精巧绝伦,举世瞩目。2016年9月1日,本刊记者来到具有600余年辉煌历史的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一睹王家大院这座三雕艺术宝库的绚丽风采。王家大院,可以说是一座建筑雕刻艺术的博物馆,精明的能工巧匠综合运用圆雕、浮雕、线刻、透雕等手法,创作了大量古朴浑厚又不失精美的三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中,音乐与社会的关联随处可见。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每一种文化中都有音乐,音乐似乎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然而,早期音乐未能一代一代流传或记录下来,因此.并没有正式记录的“史前”音乐。即使如此,用骨头雕刻的笛子却可以证明史前音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繁盛于公元3世纪的美洲玛雅文化,以其神秘而发达的文明吸引了世人。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在玛雅文化之前,美洲就有了发达的社会。1853年,一位墨西哥农夫在整地时,发现了一块类似壶底的石头。出于好奇,他仔细地进行挖掘,没想到挖出一个庞然大物——人头石雕。由于石雕的脸孔十分怪异,消息一下传开了,舆论为之哗然。1862年,另一个墨西哥人荷西·美尔噶尔在特雷扎波提狩猎时,也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人头石雕。他一眼就看出这个石像的面孔不同于玛雅石雕的隆鼻斜额,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中国传统桃木雕刻技艺之一的永乐桃木雕刻,做工精湛、造型古朴,因其工艺考究繁杂,需取材、下料、阴干、雕刻、打磨等11道核心工序,制作周期长达数月或一年之久。永乐桃木雕刻原料选材独特,雕刻所选桃木皆取自吕祖故里,材质细腻、光滑,不易裂缝,愈用愈光;其装饰图案多以八卦、太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龙、凤、连心云、同心如意、八宝、暗八仙等传统吉祥纹样组成;作品采用道教吉祥数字及比例定格确码,按道教要求手工制作,并辅以镶嵌、剔轧等装饰手法;成品需经道长"开光加持"而用之。  相似文献   

13.
<正>地灵则人杰,人杰则乐道。2011年,源于道教文化和吕祖文化,以"吕祖桃木灵剑"为代表的永乐桃木吉祥物传统手工雕刻,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永乐桃木雕刻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乐桃木雕刻,这一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手工雕刻技艺,以其独特形式和无穷魅力弘扬吕祖道教及桃木文化,逐渐形成了别具一  相似文献   

14.
朱江 《科学之友》2010,(3):88-89
常家庄园给后人留下了中国民居中璀璨的艺术瑰宝——砖雕影壁作品。砖雕影壁作品的艺术光彩在常家庄园中可谓俯首既是、美不胜收,可以说她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中集大成的博物馆。这些砖雕影壁,无论是雕刻艺术上的讲究、文化上的品位、结构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是建造规模都堪称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奇观、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5.
常家庄园影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家庄园给后人留下了中国民居中璀璨的艺术瑰宝——砖雕影壁作品。砖雕影壁作品的艺术光彩在常家庄园中可谓俯首既是、美不胜收,可以说她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中集大成的博物馆。这些砖雕影壁,无论是雕刻艺术上的讲究、文化上的品位、结构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是建造规模都堪称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奇观、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常家庄园给后人留下了中国民居中璀璨的艺术瑰宝--砖雕影壁作品.砖雕影壁作品的艺术光彩在常家庄园中可谓俯首既是、美不胜收,可以说她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中集大成的博物馆.这些砖雕影壁,无论是雕刻艺术上的讲究、文化上的品位、结构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是建造规模都堪称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建筑中的上乘之作、中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奇观、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7.
田璐 《科学之友》2015,(1):20-21
<正>"桃木是中华民族吉祥文明的象征,桃木剑雕刻工艺同样也是芮城永乐当地文化的象征,它不光承载着山西民俗文化,也承载着道教文化的内涵。"永乐桃木雕刻传承人李艳军如是说。桃木灵剑来自700年前吕洞宾故里说起桃木剑,很多人会想到神话故事中神仙老道背后的那把木剑。而在现实中,桃木剑的确是道教的一种法器,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也被认为有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20,(7):16-21
正我国古建筑美轮美奂,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正是"三雕",即石雕、砖雕和木雕。其中,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不少初具雏形的工艺品,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臻于完美。中国木雕,分布极广,此衰彼兴,潮起潮落。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工艺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国内木雕主要有四大流派: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和金漆木雕。此四大流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工艺风格,享誉全国,其中浙江东阳、福建福州、广东潮州还被称为我国木雕三大产地。  相似文献   

19.
正王家大院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素有"王家三宝"的美誉,而在这一件件雕刻精美、保存完好的文物背后,是该景区三雕传承人任清文16载如影随形般的精心守护。初见任清文,就一个字"精",小眉小眼小身材;再见任清文,还是一个字"精",精于武术,擅长跳舞;再近任清文,更是一个字"精",精通匠艺,精益木雕。任清文精精瘦瘦,虽已年近五十,但每天都会习武健身,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有他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使得他在王家大院口碑芬芳。他自小痴迷木雕,16岁时拜师学木工,后专门从事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而言,民间美术具有根源性、地域性、群体性、自娱性、传承性等特点,体现在绛州木版年画上,则反映出以人为本、以群众需求为根本目的的造型思维,以绛州地界独特的乡土情感、民风民俗为表现形式,以广泛的艺术消费和接收主体为基础,经由一代代传承人口传心授的传承与发扬而形成的艺术形式。概念化的造型思维绛州木版年画作品旨在追求"概念真实",而非"事物真实",体现在作品创作中并不是要完全地再现真实,而是带有了主观情感的、加入对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