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针线合璧,玲珑尽现。作为山西省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晋绣是可与苏绣、蜀绣、粤绣、湘绣四大名绣媲美的精湛手艺活;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传承技艺,晋绣用金针银线巧绘万物之春,以指尖功夫独领群芳之萃,一针一线,勾勒出了1700余年的艺术春秋。本期传承文明,我们将随晋绣坊创立者兼核心传承人贺志坚,一齐领略穿越千年、绮丽多彩的民间手工,共同欣赏盛世吉祥、福禄喜寿的绣中精品。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15,(2):22-23
<正>从民间绣活到主流绣艺,繁峙晋绣主要通过设计、描稿、上绷、勾绷、配线、刺绣、装裱、检验等8道工序和直绣、斜针、盘针、虚实针、倒扣针、散错针等近20种针法,利用蚕丝花线在棉麻布料、丝绸锦缎上绣织各种民间美术图案或缝制立体自然形象,寓民俗知识于传统手工技艺,其独特绣艺针法和简单明了的图案,使绣品极具吉祥喜庆意义和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当地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具有很强的晋绣艺术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15,(2):17-19
<正>"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著名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很早便展现了木兰从军前作为绣女织造《和亲图》的情景,生动演绎了北魏时期晋北绣娘的精湛技艺。在晋绣坊的展厅里,有一块特别引人注目的红色牌匾,上书"木兰巧绣和亲图,中华晋绣传千古",意在说明晋绣在古代繁峙一带已经非常兴盛。依托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2006年,繁峙晋绣第四代传承人贺志坚创办了晋绣坊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15,(2):26-27
<正>栩栩如生的小狗、令人馋涎欲滴的寿桃、生动逼真的《西厢记》、气势恢宏的《清明上河图》……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遐想、无比美好的指尖世界,这就是近年来国内异军突起的"晋绣坊"的作品。晋绣是我国黄河流域深扎在民间的一种古老传统工艺,绣法主要为牵绣,立体感强,整体饱满、厚重,以宫廷绣品鞋垫、虎头葫芦为代表作,在晋中一代流传有1 700多年之久,极具山西地方特色。然而,一直以来,它"养在深闺人未识",声名和影响远不及"四大名绣"。  相似文献   

5.
正民间艺术是艺术之根,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一切艺术从此而生也从此而变。民间刺绣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宝藏。晋绣,山西民间刺绣瑰宝,是我国黄河流域深扎在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绣法主要为牵绣,立体感强,饱满厚重,以宫廷绣品鞋垫、虎头葫芦为代表,在晋中一代流传了1700多年之久,极具山西地方特色,延续着山西地域文化古老的根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正晋绣造型独特优美,色彩艳丽鲜活,绣工精细,针法紧密,整体层次分明、对比强烈,奢华的同时又不失乡土气息。晋绣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图案的运用上,多以神话传说内容为题材,一般多作为喜庆、吉利的象征,或者通过谐音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体现了黄土地独有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晋绣没有被当代主流刺绣所同化,依然保持着独立自身的特色,沿着原生态的  相似文献   

7.
虎头帽是一种民间手工刺绣制作的工艺用品,因为它是一身之冠首,所以尤其重要.一顶虎头帽两侧、后面均可以刺绣上各种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图案.可以绣上凌空飞翔的凤凰,可以绣上争奇斗妍的梅花、荷花,还有生动真实的喜鹊、水鸟、麻雀、燕子、蝴蝶、花瓶等各种花乌草虫.  相似文献   

8.
芮城雅婷布扎技艺经历代传承,精工细作,至今有相当时期。传统布扎是以布、绸、绢、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品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挑、拔(扎)、拼、缠、纳、叠、镶等技法制作的一种布制工艺品。布艺作品造型多样,风格多变,色调纯朴,轻巧实用,呈现出清新朴拙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9.
正晋绣,也叫"牵绣",在山西广为流传,是与山西人民服饰、鞋帽、家庭生活用品密不可分的手工艺品。它是山西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土地上用双手创造的智慧结晶,既具物质的实用性,更有精神文化层面的艺术养分。刺绣融入美好寓意山西特定的地理环境,为山西民间刺绣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绣地资源。绣地是绣花用的底料。山西和顺旧时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以农业、畜牧业、刨药材为生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百姓种植棉花、纺纱、织造的老土布(又命名为老粗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  相似文献   

10.
<正>"你看这个双头虎,都是一针一线绣的。两个虎头绣好,一个熟练工最少要用10天。老虎身上绣的这些也都是有讲究的,这边绣的葱是希望孩子聪明,这边绣的鸡冠花则预示着吉祥。"提起手工布老虎,芮城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雅婷是头头是道。今年65岁的张雅婷,是芮城陌南镇人,自幼心灵手巧,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从小对工艺布扎有着浓厚的兴趣,练就了一手缝制布老虎的好手艺。  相似文献   

11.
正万荣面塑的制作工艺包括传统土法制酵、蒸笼、捏形、着色等工艺,深入民间,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型、着色等,都是精益求精。8道工艺,道道有讲究。制作原料:小麦粉、红枣、核桃、黑豆、红豆、食用色素等。制作工具:擀杖、刀、剪子、筷子、梳子、竹签、面盆、发面褥、灶火、蒸笼等。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其图案丰满,装饰性强,因极具楚韵遗风得名"汉绣".在汉绣的纹样中可以看到很多象征性的造型,其中大部分的纹样都是驱邪接福、谐音寓意等祈福、吉祥文化的体现,这些装饰图案的形成都受到了中国民间民俗思想的影响,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吉祥富贵的向往.成为民间艺术中最富美学价值、学术价值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14,(5):30-31
<正>窗明几净,客厅四壁挂着块块蓝夹缬,整齐舒展,纹样古朴、活泼,光从窗户打进来,屋子里充满了江南民间的味道。此为来自温州的民间文化学者张琴女士在北京的家,传统印染藏品点缀了她的小屋,俨然一个精致的民艺博物馆。她是一位资深的中国传统印染织绣工艺和戏曲纹样的收藏者,"蓝夹缬"这个名字便是由张琴命名,她为之做了5年扎实的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刺绣,人们自然会想到苏绣、湘绣、粤绣、蜀绣这四大名绣,而"晋绣"是近几年才走入了人们的视野,闪烁出了耀眼的光彩。对于"晋绣"的扬名和推广,民间绣女范素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绣鞋垫绣出了名气范素萍1965年出生在和顺县石叠村一个"晋绣"世家,心灵手巧的她从小酷爱绘画和刺绣,放学后或星期天就向奶奶学绣花,读初中时已学会了很多种针法。"从我记事起,就非常喜欢观察山上面长的花、草、鸟等大自然的植物动物,那时生活条件不太好,想要画画还得拿块石头画,我经常画一些小花、小鸟、叶子,观察它们的正反面颜色变化,我觉得观察那些变化对我有了很大的启发。后来我到了八九岁上学了,那会儿我  相似文献   

15.
京绣又叫宫绣,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绣属手工刺绣,所以在今天机绣发达的时代,为区别于机绣又名手绣,它以铺绒绣为主要针法,题材多为花果、草虫、庭院小景、戏曲人物等,写实而生动.一般采用工笔为蓝本,绣线为无拈劈绒,以缠针、接针、铺针等主要针法,根据物体的阴阳面,用变换色块及在绣花色块上黼绣其他针法来表现物象的层次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16.
"此情有景道不得,羌姑刺绣在前头",你在羌寨听到这样的话一点都不夸张.在羌寨,羌族刺绣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羌绣是活着的具有灵性的景观,作为骁勇善战的羌族,在刀光剑影中开放出的温柔之花,一直鲜艳在羌族人的生活中.羌绣无疑是羌族民间工艺艺术的一朵奇葩,羌族无论老少皆穿戴羌绣制品,尤其是妇女从头到脚均有羌绣点缀.羌绣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再绣有各种图案.颜色对比强烈,却十分和谐.其中挑花和刺绣,是羌族妇女的拿手好戏.这些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的绣品,无论是点缀服饰还是装扮居室,都显得秀美而大方.挑花有3种针脚,即十字挑、串挑和编挑.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14,(2):36-40
<正>作为中国服饰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块瑰宝,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堪称精致,制作者独具匠心,于细微之间造就经典,不断创造神奇。湖南省湘西州毕果民族服饰研制中心及其所扶持的民间作坊在日常的生产性活动中,始终坚持保护湘西苗族服饰的本真性和完整性,致力于核心技艺的传承,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总的来说,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主要体现在纺织、印染、剪纸、刺绣、制衣、打花带、制鞋、锻制银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布艺,是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等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古代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它不只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物件,更是华夏民族对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延续。潞城布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丰富的素材多采自民间,是劳动人民从自己的审美情趣出发,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巧妙地运用做衣服、被褥剩下的零星布头缝制而成,是流传于民间的手工艺品,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深受人民的广泛喜爱。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15,(2):20-21
<正>"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从《五台山四季图》《文殊菩萨》,到《穆桂英挂帅》《映日荷花》等,图案饱满、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浓烈……晋绣独特的地方风格,逼真的艺术效果,生动再现了滹沱河畔的手工艺术魅力。3 000年前,古人用纹身、纹面对自身进行装饰,随着麻布、丝织品和衣服的出现,人们又逐渐开始在这些物件上面刺绣图腾花样。相传舜禹时期就有"舜令禹刺五彩绣"一说。刺绣在夏、商、周  相似文献   

20.
正晋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历史文化内涵的结晶。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如同基因一样生生不息地遗传,一代代艺术儿女薪火相传,继承了这一承传千年的精粹技艺。源远流长中华一脉晋绣中的"硬质绣"工艺,是三晋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一朵奇葩,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513年,古晋国先君献公时期。晋献公在他大婚之际,令官中能工巧匠把落金片制成十种果子造型的金花缀于鞋上,然后让新娘子姜氏穿上"十果鞋",意在宣扬晋国吞并十国("果"与"国"谐音)的丰功伟绩。姜氏穿上此鞋,极显尊贵富丽,于是姜氏提倡晋国女子出嫁时都应像她一样的穿上此鞋。此风俗在民间渐渐流传开来。然而,金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