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漆艺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古人制作的漆器精美绝伦,像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据考证,我国的大漆工艺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不同于添加了化学成分的合成漆,大漆取自自然森林中的漆树,是纯天然产品,有耐潮、防腐蚀的特点,因此可以代代传承,千年不朽,而大漆固有的神秘、深厚、温润和兼容并蓄的品质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如今,由大漆所创造的漆器和漆艺  相似文献   

2.
正漆器,指用漆髹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漆器所用的漆是天然大漆,大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具有防潮、耐高温、抗腐蚀等功能。大漆还可以和各种金属、矿物质颜料组合,配制出千变万化的色漆,描绘出绚丽多彩的装饰图案。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的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平遥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这是平遥  相似文献   

3.
正"平遥漆器之华美,穷尽人间词话,终不可道其真谛。"平遥推光漆髹饰品分为实用品(如漆柜、漆箱、条案、茶几)和陈设品(如屏风、漆画)两大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工艺价值,为广大群众所欢迎。推光漆技艺还普遍用于宫廷、庙宇、厅堂、文房的陈设装饰,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从事漆艺六十多年,融会贯通,创造了推光漆器青山绿水、金碧山水、三金三彩、沥银、沥金、沥螺等新工艺,大大促进了漆器工艺的发  相似文献   

4.
<正>螺钿漆器是中国古代漆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她以华丽多变的色彩丰富了漆器装饰艺术。螺钿漆器将螺钿镶嵌在乌黑的推光漆背景上,与清新晶莹的螺钿相衬,优雅细致,朴实清丽。该技艺自清末至今在山西省稷山县已流传百年,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师徒代代传承。2014年,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被国务院授  相似文献   

5.
分类众多 平遥漆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它从形式上可分为三大类,即屏风类、家具类、器皿类.它的主要装饰艺术是描金彩绘,是山西漆器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手法,集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体,适用性强,使用范围很广.从唐代到明清,再到民国,漆器在平遥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平遥漆器最流行的就是成套的家具,大型家具如平面柜、凹面柜、坐箱、连二柜、翘头柜、炕柜、夹柜、扣盖箱、开门皮箱、团桌椅子、床影镜、茶几、条几、银箱、书桌等;小件有食盒、茶盘、饭盘、梳妆盒、首饰盒等.有钱人家用的是描金彩绘推光的,普通老百姓则用素漆、罩漆的.这些漆器上所用的漆都是大漆,经久耐用,一般可以用一二百年.  相似文献   

6.
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漆器之一,它以大漆(天然生漆)为料,用描金彩绘及人工手掌推光的独特工艺著称于世.漆面光洁,映影如镜,有耐潮、耐热、耐酸碱、耐老化等特点.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正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平遥县又一个列入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然而,就是如此让山西省为之骄傲的推光漆器,现在却不知该推向何方?分散经营、无序竞争、后继无人以及要艺术还是要商品?是坚守传统还是抛弃传统等等,都成为平遥推光漆器前进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从新石器时代起我们的先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至明清,中国漆器工艺不断发展,古人根据漆器的特性和一些自然原料,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漆器,制作工艺精湛,在当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然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部分漆器制作工艺今已失传,有些还延续着古老的根脉,漆彩纷呈,依然光辉,比如稷山螺钿漆器。  相似文献   

8.
经过几千年的变革,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中国漆器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风格,技艺也在不断变化,日臻成熟.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平遥就有了化学漆,如永明清漆、调和漆,60年代又有了改良金漆等.这些漆一般都作为民用或是建筑部门使用,漆器上并不使用.70年代市场上又有了双组份聚氨脂漆.80年代又有了腰果漆,也称合成大漆.腰果漆在我国的产生还有一段故事.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一个地处热带的国家,宴席上有一道菜引起周总理的注意,就询问是什么菜.这个国家的元首告诉周总理说是腰果仁.因为这种果实形如腰肾,所以叫腰果.腰果树是一种热带植物,果仁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果皮能制漆.  相似文献   

9.
防晒防熏 收藏漆器应注意避免阳光曝晒、烟熏. 防干防湿 避免忽干忽湿、温度忽高忽低,最好把漆器放在温度和湿度比较恒定的房间中.空气过于干燥,漆器容易发生断裂;湿度过大,则易出现变形和脱漆.  相似文献   

10.
<正>说到良渚古城,就不得不提到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苏南地区以及上海的西部。人们对良渚文化的第一印象,也许是其中精湛的琢玉技术,也会被如玉琮上用微雕与浅浮雕技艺表现的神徽像、玉冠状器上的镂空技艺所吸引。其实除了玉器,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也很精妙。这些漆器不仅代表了当时制漆、用漆的高超技术,更展示了良渚先民审美意识的发展及良渚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1.
平遥漆器艺术3 000多年来之所以唯独在平遥本地发扬光大,没有辐射到周边地区,有地域条件的因素,有经济条件的因素,更有人文环境的因素. 令人惋惜的是,现在全面掌握平遥漆器工艺的老一辈艺术家,唯有获得国家级最高艺术称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如不及时挽救,传统平遥推光漆器工艺将面临断代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正>稷山螺钿漆器的制作,需点螺技师的手艺达到"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的境界。因为哪怕是微微的一丝风,也会将这些薄如蝉翼、细若秋毫、小如针尖的点、丝、片吹掉。要将这样的一点一丝镶嵌在乌黑发亮的漆坯上,必须全神贯注,一气呵成。这一件件的作品,不单纯是双手在劳动,更是背后心的投射,使手制作器物,使人遵守法度,器物之美便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陶瓷艺术是其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被人们称为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历史上飘舞的精灵。而采用传统手工技艺烧制出来的黑陶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磬,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如铁之质似玉之润"……文人墨客的词赋,可以使人想见黑陶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梅艺漆坊手工漆艺工作室成立十几年来坚持传承传统手工工艺,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目前工作室主要以孝字为主要题材,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引出姓氏家训系列作品。把大漆工艺表现在器皿、葫芦、漆画上,创作出茶具系列、漆器屏风、首饰盒、旅游纪念品、家具、大漆饰品等更贴近人们生活的作品,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新石器时期的漆器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了一只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相似文献   

16.
正外地人提起山西来,可能大多数都知道山西的煤、山西的面、山西的老陈醋,却很少听说这里的漆器。这并不是因为山西的漆器算不得精品,恰恰相反,平遥推光漆器,始于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山西省晋中地区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平遥有三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处于"三宝"之首的漆器,就是名震中外、位列我国四大著名漆器、号称漆器中的高档奢侈品——平遥推光漆器。  相似文献   

17.
正平遥推光漆器以家族式生产方式为主,从业者多为父子相承、师徒相承的民间手工艺人。这些手工艺人们扎根于民间,感知着普通百姓的审美倾向,传承着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近代以闫道康为代表的平遥漆艺"三杰",到乔泉玉的"乔派"漆艺,再到现代以薛生金为代表的"薛派"艺术,平遥漆器传统髹饰技艺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薛生金先生从事漆艺六十多年,在总结继承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兼取诸地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薛氏漆艺。精雕细磨匠心坚守薛氏漆艺创始人薛生金1937年出生于山西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书法艺术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已迈入艺术殿堂的大门,成为东方历史上必不可少的艺术瑰宝,并发展成为一门广博高深的学问。书法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漆漆酚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乔源 《科学通报》1983,28(5):274-274
在我们的前一篇文章中,已发现中国漆中存在饱和漆酚、单烯漆酚、隔离双烯漆酚、共轭三烯漆酚的结构。曾经有人研究毒栎树漆酚的特性,用薄层分离其漆酚烯类化合物,并用光谱定了其结构。我国也有人对中国漆的漆酚进行了测试,提出了漆酚的侧链有不同的饱和度,有单烯漆酚、隔离双烯漆酚、共轭的三烯漆酚、饱和漆酚,并进行过含量的分析。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核磁共振的方法比较全面地定出中国漆漆酚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漆器和油漆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在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出现了油漆技术的萌芽。例如,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出土一件木碗,内外均有色泽鲜艳的朱红涂料;江苏吴江梅堰遗址曾出土彩绘陶器,其彩绘原料颇类漆。这些涂料膜,经过一些初步的鉴定,认为其性质与天然漆膜相似,但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尚不能断言它们是漆膜。至迟到商代,我国的漆器和油漆技术已趋成熟,这一点已为出土文物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