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幽默”不是一种修辞格而是一种语用效果.运用语言能否产生幽默,决定于人对语言符号的理解程度.“预设”是预先设定的意思,是语言交际中某一陈述出来的语句所隐含着的一个没有陈述出来的先决条件.人能够理解语言并能产生幽默感与预设的获得有关.人能创造语用幽默与语言预设的利用有关.本文对这些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使壮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j■~(33)”就是其中一个,它由一个表示“在、居住”意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分一是介词;二是进行体的标记。  相似文献   

3.
外语学习者个体差异通常包括三方面: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学习者情感态度;学习者一般性因素。目前对情感态度的研究通常是从学习者一般性因素的角度入手,对于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却研究较少,然而,外语学习焦虑作为情感态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却正在于此。外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的乌托邦式的学习目标与学他们实际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语言公差“,它应是外语学习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立客观的语言学习目标,辅之以相关学习策略才能根本解决外语学习焦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说“通杀”     
“通杀”是一个新兴词语,正在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影响着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对“通杀”一词的意义、用法作了剖析,对新词语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语言的规范问题谈了有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A不AB”是现代汉语正反问句中常用的一种正反对举格式。“A不AB”是受到格式本身的语言条件、人们的语用习惯、语言文化心理、语言发展和方言渗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外语学习者个体差异通常包括三方面: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学习者情感态度;学习者一般性因素。目前对情感态度的研究通常是从学习者一般性因素的角度入手,对于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却研究较少,然而,外语学习焦虑作为情感态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却正在于此。外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的乌托邦式的学习目标与学他们实际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语言公差”,它应是外语学习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建立客观的语言学习目标,辅之以相关学习策略才能根本解决外语学习焦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用语言给事物命名时,有时会出现“名不副实”现象。语言的概括性、语言的有限性、语言的滞后性以及语言的讹变等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语言的“名不副实”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纯语言的正确理解是正确解读《译者的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翻译观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纯语言的概念入手来分析纯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本雅明基于纯语言原理下的直译观,文章最后论述了纯语言翻译观在翻译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英语听力课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主课。但听力教学多年来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普遍感到或抱怨听力“难”。那么,听力究竟“难”在何处?又怎样解决呢?本文拟从浯言知识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对此作一简析。 一、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也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听能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听力的提高依赖于各种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以及语言知识的学习。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已获得的语音、语义和句法知识对理解起着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掌握得越好,相对来说,听力就越强。在高校英语专业,绝大多数听力不好的学生,他们的综合英语、阅读、语法等专业课的成绩一般也不  相似文献   

10.
“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评判中所占分量是最大的,特别受到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探索出了很多训练语言因素的好方法。但是在测试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全面提高一个人普通话运用水平,仅仅加强语言因素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语言因素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训练。本从测试中常见的现象加以分析和探索,提出重视非语言因素,在教学训练中加强思维、观察、阅读、心理、听觉等方面的指导,更有效地全面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晓”语汇是法国通俗语的一个部分,是法国青少年通过引用外来词汇、或通过派生、节略、反读、改造等手段创造新词、新表达的语言现象。该现象反映了当代法国青少年好奇、神秘、大胆创新、游戏语言的心态。“通晓”语汇的产生是与社会发展、文化背景分不开的。因此,认识和了解该语汇有助于法语工作者弄懂该语汇的含义,研究该语汇的出现对法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具体的语言环境与大量的语言事实是正确界定一个词词义及词性的先决条件。文章就传统的析“以”为“率领”义时的介词词性与动词词义存有疑虑,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明析这一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3.
"情感过滤"假设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过滤”理论有利于教学工作者及语言学习者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重大影响力,从而利用其有利影响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同时克服乃至消除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口语教学实践中如何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强度,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演变,其中词汇最为敏锐。“红灯”一词在其基本义的基础上产生出了许多其他新的意义。分析“红灯”一词的语义演变发揭示发生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谈语言的“有标记”和“无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整个语言系统中,各种语言单位有一部分的成份是基本的,其负载的意义是中性的;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部分的成份,则在这类中性意义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某些特征意义,因而具有了某种“标记”,成了“有标记”成份。把语言的各种单位作出“有标记成份”和“无标记成份”的区分,是近代语言学较常用的一种分析手段。“标记”这一概念反映了语言一个带普遍性的特点,如运用恰当,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的“ChineseEnglish”和“EnglishChinese”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  文化和语言结构两个方面探讨“ChineseEnglish”和“EnglishChinese”产生的原因或其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避免  这两种现象 ,更准确地翻译原文。  相似文献   

17.
外语学习焦虑对学习的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的一些教育研究人员认为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因素。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其中不少结果表明焦虑对外语学习产生副作用。本文介绍了他们对语言焦虑的分类,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对外语教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红色”(red)在中英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翻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琼 《科技信息》2010,(9):230-231
人类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各种各样的颜色随处可见。颜色作为一种视觉效果,从理论上讲人们对它的感知是一致的,因此不难发现“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有相同的象征意义。但是由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和语言本身以外的因素(如民族因素和习俗因素),“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又有不相同的象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相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象征意义以及象征意义的异同对中英文中翻译互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反映了不用社会的文化和思想。日本具有岛国这样独特的地理特点,这样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式环境,也造就了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其中强烈的内外意识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意识渗透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日本的语言。该文将针对日本的内外意识和日语的某些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中抽象情感是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日常语言中用“火”词语来表达情感在英汉两种语言相当普遍,探究其意义产生和拓展的理据是揭示两种语言情感概念系统异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