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克院士在他的論文《关于相对性原理和等价原理在爱因斯坦引力論中的作用》里闡述了他反对把相对性原理作为爱因斯坦引力論的指导原理的观点。他企图把下列二原理来代替广义相对論中的相对性原理和等价原理: (1) 具有柔性度规的統一四維流形中时間与空間的結合。 (2) 物理过程对度量的影响,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度规場和引力場的統一。相对論学者一般都认为,爱因斯坦原来提出相对性原理与等价原理,是用它們作指导来建立引力場方程与物体运动规律;他自己和同意他这种看法的人从来没有把引力論与相对性原理等同起来。等价原理在一般普通的引力場中只有局部意义。但在球对称质量分布引力場的希瓦尔茲希德(Schwarzschild)解中,在球面如地球表面附近的引力場可以近似地当作平面的重力場时,等价原理在有限的而不是在无限小的范围内也有普遍的意义。即在这有限范围条件下的重力場  相似文献   

2.
目前,形式系統(演算)理論已經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这是因为它在邏輯学、数学、計算机理論、控制論和語言学等科学部門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科学又是計算技术、通訊技术、自动控制和机器翻譯等領域的理論基础。所以,人們对于形式系統理論的兴趣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引起的。唯心主义者片面地夸大了形式系統理論的抽象性,抹煞了它同客观世界的联系,从而束縛了它的順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基本粒子理論方面有較大的进展。其一是发現了大批基本粒子,其二是由古典(?)論演变出了重正化的理論,并进一步发展出色散关系的理論,第三是发現了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下不守恆,并由此发展出一整套有关弱相互作用的理論。以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正确地評价这些重要的发現。并加以哲学上的总結,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基本粒子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这个任务是十分巨大的,笔者們限于水平和能力,不拟对这里面的全部哲学問題加以探討,只想对其中若干問題做初步的討論。  相似文献   

4.
有时人們对控制論提出的哲学問题(包括大脑的活动和控制机器的工作的类似和区别,人造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的关系,机器的本质等)的提法本身表示怀疑。例如,索波列夫院士宣称,必須“取消”控制装置对大脑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問題,认为“关于这些問题的全部爭論都是没有意义的”。在讲到人造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的关系时,索波列夫写道:“从唯物主义者的观点看来,这些概念之間没有什么对立,就象它們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样……对‘人造’生命机体来说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就像在創造生命机体的“人造的”和‘自然的’方法之间没有任何原则的差别一样。全部問題只是在于学会把有机体的组織提高到应有的程度”。因而“在具有很高级机构的控制論机器和人之  相似文献   

5.
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在其科学活动的初期,即所謂“前批判时期”,对自然科学作了許多研究。写过不少具有辯証法观点的自然科学論文和专著,主要的有:《关于活力的正确評价的思想》,《关于地球自轉問題的研究》(即潮汐摩擦的假說),《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論》(其中包括星云假说),《将負的力概念引入自然科学中的研究》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潮汐摩擦假说和星云假说,它們的问世,不仅轰动了当时德国自然科学界,而且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恩格斯认为这两个假说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第一次动搖了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沒有任何历史的观念等等。  相似文献   

6.
人类是怎样起源的問題是长时期来人們所关心的問題,也是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自然科学方面的重要根据之一。有关人类起源和人种形成的問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直在进行着剧烈的斗爭。人类起源和进化中的哲学問題也就是人类起源中的基本理論問題,現在拟就以下三方面的問題提出意見。  相似文献   

7.
1963年9月26日,北京自然辯証法学会筹委会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辯証法组联合召开了控制論哲学問题座談会。到会的有北京有关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等十多个单位的四十九位同志。龔育之同志首先发言,说明了开会的目的。他说:馬克思列宁主义和自然科学是一致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了新材料,新論据。控制論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在技术上已有巨大成就,对科学有很大影响,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应当很好地了解它,研究它,吸取和概括其中的科学成就来丰富哲学的研究,并且通过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共同探討,为这門科学的发展指出正确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論的帮助。列宁說过:“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注意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革命所提出的种种問题,并吸收自然科学家参加哲学杂志所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学所固有的新的特征是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以及教学和控制論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不断增长。这些新的特征又产生了一些問題,从中引出的一个最明显的哲学結論是关于机械論活跃起来的結論。“近年来机械論在生物学中复活”等議論频繁起来。許多作者还竭力“警告把有机体和控制論的自动机等同起来的机械論錯誤”,說现代机械論給“自然科学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損失”。关于现代生物学中的机械论問題远不是簡单的。应該注意到两种可能的极端:第一,对机械论的复活估計不足;第二,没有根据地使用“机械論”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很久以来,对实物的性质及其轉变的研究,就已显著地离开了研究自然的一种方法,那种方法的特征,在于力图在时空概念和因果概念的基础上描述我們周围各物体的行为;这可以称为物理的方法。实在,这样的企图曾是牛頓力学和以奧斯特及法拉第的发现为根据的电磁理論这一整个建筑的基础;电磁理論的技术应用,已經如此强烈地改变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关于物质原子結构的古代想法,在上一世紀中得到了发展;这一发展曾经促使人們去寻求化学和物理学之間的更加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化学元素概念的闡明,有助于理解决定着这些元素在化合物組成中所占比例的那种规律性。另一方面,对气体的极其簡单的性质的研究导致了热的力学理論的发展;这一理論,给在物理化学中也已得到有效应用的热力学普遍定律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員、伦敦皇家医学会会长布兰(W.Russell Brain)在1951年发表了一本从神經学的角度探討认識論基本問题的书,书名叫《精神、知觉和科学》(《Mind, Perceptien and Science》, Blackwell, 1951),全书分七章:知觉問题的神經学研究,語言和思想,意識的大脑基础,两个“世界”,符号和模式,精神的地位,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一場对話;前面有一簡短的序。  相似文献   

11.
一百五十多年以前,原子論同当时积累的关于元素、物质始原和它的組成的經驗知識相結合,成了化学科学理論的集中点和中心。最初,化学原子論被归結为只存在着一种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的观念。但是不久就发现了,关于物质不連續結构的“二級”(原子——物体)观念对解释許多现象說来是不够的。道尔頓已經不得不区分簡单原子和复杂原子了。在前一世紀最初几十年化学观点中产生的一切混乱,在关于分子的假設中得到了解决。关于存在着分子的思想,早在17—18世紀伽桑狄、罗蒙諾索夫的著作中就得到了发展。化学在确立分子概念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1860年卡尔斯卢埃化学家代表大会以后,在这个大会上原子和分子的质的区别的观念被明确规定了。  相似文献   

12.
当我們仔细考察近百年来物理学的发展史时,就无意中会得出这样的結論,科学进步受到两种完全对立的倾向的共同制約。一方面,要是没有根本改造旧观点的各种大胆的假说出现,这种进步就会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起着一定积极作用的还有一种“健康的保守主义”,这种倾向不希望轻易地改变物理理論的基本原理,除非是到了不根本改变它就毫无希望摆脱困难的时候。如果在实际上能够确定旧理論所蘊藏的潜力是否已經消耗殆尽,那么以上所述就将是多余的。不幸的是,这一点只有到事后才能知道,即只有当跟旧理論有根本区别的新理論得到实驗証实之后才能知道。至少到目前为止,旧物理观点的基本原理的不适用,从来也没有用其他办法証明过。  相似文献   

13.
問題的提出社会制度、阶級及其思想体系对自然科学的影响問題,是我国自然科学界科学工作兩条道路的大辯論中有关自然科学与政治的关系的一个重要問題,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科学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質和特点的理論中的一个重要問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G.F.丘(Chew)代表目前基本粒子研究中的一个較为流行的派别。他們希望通过S矩陣的解析性質(卽色散关系)来解决基本粒子研究的問題。丘在本文中,主張抛弃时空和場的观念,用S矩陣这种数学形式代替物質。这反映了現代部分西方物理学家的唯心主义观点。現在发表此丈,以供我国理論物理工作者和自然辯証法工作者作为研究和批判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物机体的理論,对于解决现代生物学的主要任务,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恩格斯曾指出,有机体是把力学、物理学和化学结合为一个整体的高度的統一,生命——这是自动进行的化学过程,而生物組織具有主动的特性。在研究生物机体理論时,碰到了許多困难。辯証唯物主义者提出“生命”这个概念来克服这些困难。他們认为,在生命过程中,較簡单的运动形态(物理的、化学的)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被保留在較高级的、生物的物质运动形态当中。唯物辯証法在强調注意生物运动形态的特点、以及它同其他运动形态的继承性的联系时,克服了把生命特性簡单归結为个别原子或分手规律性的“机械论”,和把生物学本身的规律同在有机体内进行的物理、化学过程絕对割裂的“活力论”这两个极端。所有现代生物学証明:研究生命同物理的、化学的物质运动形态的联系是必要的。现代生物学为生物机体这个辯証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驗和理論的資料。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化学成分和细微的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是由于生物机体和外  相似文献   

16.
论爱因斯坦的经验约定论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爱因斯坦的主导哲学思想,中外学者比较公认的看法是“理性论的实在论”(Rationalistic Realism),按照传统的哲学概念,也可以称之为“理性论的唯物论”。对于这一观点,我没有什么异议。在本文,我要论证的是:经验约定论(Empirio-conventionalism)也是爱因斯坦主导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领域和某种程度上,它在爱因斯坦的思想中甚至和“理性论的实在论”一样强烈;而且,像理性论的实在论一样,经验约定论在爱因斯坦的早期思想中就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常常被许多研究者所忽略,有必要在此加以强调。下面,我将依次展开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N.玻尔(1885—1962),是本世纪以来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历史上第一种相对正确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和原子核结构模型(液滴模型,1937年),并在他的核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对释放核能起了重大作用的原子核裂变理論(1939年)。由于在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方面的工作,玻尔获得了1922年度的諾貝尔物理学奖金。在1920年,在他的建議下成立了哥本哈根理論物理学研究所,玻尔担任該研究所的所长,先后达四十年之久。现在世界上很多有名的理論物理学家,都曾长期或短期地在該研究所学习或工作过;其中一部分学者在关于量子物理学的理解方面和玻尔一致,形成了以玻尔和W.海森伯为代表的所謂哥本哈根学派。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当前我国哲学界正在进行着一場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問題的大論战。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无論什么事物,总是一分为二。”而楊献珍等同志却說什么:“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到人类社会、思維等等,沒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而他們的所謂“合二而一”,指的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矛盾的对立面双方的“求同存异”、“共同要求”。因此“合二而一”論的实质是否认矛盾的斗爭和轉化,企图調和矛盾。用这种观点来研究社会现象,就必然会得出阶級調和的結論,用这种观点来研究自然现象,也必然会歪曲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从而引导出錯誤的結論。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究竟是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本文以信息过程作为例子,来談談对这个問題的几点看法。信息过程是自然界中一种相当普遍的过程,它不仅与很多自然科学有較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过程有关。为了使討論比較具体起见,不妨从几个典型的信息过程的例子开始。  相似文献   

19.
当新的科学产生或者旧的科学前进一大步的时候,那末这时候,不仅仅某些早已发生的問題可得到解决;而且,許多在这以前被认为是重要的和确定的問題的提法本身也要改变。有些問题表面上看起来是深远的,有哲学意义和新穎的;而实际上,这些問題的提出只是某些人没有本领或者不願搞清楚科学上許多新成就的结果。在这  相似文献   

20.
系统和信息     
本文是W.R.阿希貝在美国第三屆全国仿生物电子学討論会(1964年3月)上的报告。文章討論了控制論(特别是生物控制論、仿生物电子学)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它們对于现代自动化技术的指导意义。阿希貝对机器人与未来世界发表过一些荒謬絕倫的奇談怪論。他在本文中对于“机器的方案”一概念的定义就是这种性質的錯誤。按照他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东西,包括生物、人、人腦、社会以至整个宇宙就全都是机器了。这自然是荒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