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朵 《世界博览》2009,(14):62-64
两份已经公开的秘密档案显示,美国政府对中共1947年军队力量的调查相当谨慎精确,这会导致美国政府做出什么决策?更为重要的是,对于1947年的美国来说,调查苏联的真实动机更为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1941年2月4日中美两国政府代表签订了《金属借款合约》,这一合约在中美关系史上并未引起人们足够地注意,在国际关系史的论著中更几乎不见只言片语.如果对这一合约签订的背景稍加考释,人们不难从一个侧角观察到珍珠港事变前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典型矛盾心态与举措.而这矛盾心态与举措矛盾又反映了美国政府对外政策上的目光短浅.军国主义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受重创,罗斯福政府才幡然醒悟.重温历史总会给人以启示.一、罗斯福的紧急声明1940年11月29日美国东部时间11:30分,美国财长摩根索在六人会议上说:“例才总统在电话上向我…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以色列建国,威尔逊、罗斯福、杜鲁门竞选连任彼此交叉着的复杂的关系,以及美国犹太人为了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理想,支援以色列建国,从总统竞选方面对美国政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战后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革命的胜利宣告了美国战后初期对华政策的彻底破产,也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政策走向失败的开端。援蒋抢占果实美国战后对华政策在其全球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罗斯福生前就已大体确定:美国需要一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它在表面上保持独立,实际上听命于美,享有大国地位,政治上、经济上相对稳定,以便遏制苏联和充当美国亚洲政策的支柱。为此目的,就要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同时要使国民党政府接纳中国共产党以之为联合政府的点缀,以排除所谓苏联通过中共来“干涉中国内政的可能性”。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障碍是:存在着一个得到人民支持并拥有强大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当时美国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狼狈为奸,一方面,不让日本侵略军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另一方面,却加紧用美国空军的运输机和海军舰只,把大量的蒋介石军队运到被日伪军占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港口,以挑起内战,企图从抗日军民手里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美国政府还派了5万名海军陆战队,抢占了我国沿海的好几个主要港口,以阻止我军受降和进驻。当时的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在他卸任后于1956年出版的同忆录——《考验和希望的年代》一书中不得不承认说:“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尽管美国政府用了种种办法,给了蒋介石政权  相似文献   

6.
孙建峰 《世界博览》2012,(22):81-81
美国在伊拉克打了8年仗,被解职的军官中职位最高的是一位上校,军队已经成为官僚机构。 总统和将军之间的矛盾在美国历史上并非什么新鲜事,林肯总统在找到可以打败南方军队的格兰特将军之前。不得不与一群平庸的将军周旋。相比之下,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一战期间很幸运,因为他有约翰·潘兴将军,更幸运的是罗斯福总统。他存二战中有无可比拟的乔洽·马歇尔将军相助。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拉丁美洲“睦邻”政策之刍议韩和鸣“睦邻”政策是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实行的针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政策,它构成了“新政”中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睦邻”政策虽然有“平等”、“不干涉”的高调,但它只不过是美国在控制、奴役拉丁美洲的手法上的改变,而其...  相似文献   

8.
看如今台海局势及美国的对台政策,让人不由得回想起60多年前抗战后期中国国内局势以及美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1944年末,侵华日军已成强弩之末,美国的对华政策也逐渐发生转变,由“援蒋抗日”到“扶蒋反共”。美国一方面以“内部和平”为由敦促中共谈判,以牵制中共的军事行动,一方面又向蒋介石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以期加大他在谈判中的筹码。但这种政策却让蒋介石误以为有了美国作靠山,进而自掘坟墓——挑起内战,最终使美国对华政策全面破产。当年,美国把蒋介石作为其“拯救中国”的惟一选择,不断予以援助。尽管到后期美国国内已经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参加旧金山制宪会议的代表团问题源起于1944年中国战场形势的发展、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内政治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讲,中国代表团问题是国共"联合政府"之政治争议的延伸,反映了国内政治力量独裁与民主的不同诉求。在中国代表团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罗斯福政府特别是总统本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折射出抗战末期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一十一月五日,美国大选就将开始,决定掌握美国今后四年政权的白宫主人。这次大选为什么特别惹人注意?这是由于下列两种原因: 第一、从美国国内的观点来看,罗斯福总统参加第三次竞选,是打破了美国一百多年来的传统的习惯。第二、就目前国际的形势来说,罗斯福总统和威尔逊总统一样,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的人物,他象征着今天美国的全部外交政策,他竞选的成功和失败,多少足以反映美国统治层对于干预欧洲战争的新意向——前进一步或后退一步。英国要求罗斯福总统联任,轴心国家反对罗斯福  相似文献   

11.
所谓“睦邻政策” 1933年,美国总统佛兰克林·罗斯福提出了“睦邻政策”。从那时以来,美国在同它的拉丁美洲邻国打交道时总是扛着这块招牌当法宝。罗斯福总统提出的所谓“睦邻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29—32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美国。美国国内工业生产锐减,信用危机,金融混乱,银行、企业倒闭,贸易萎缩。因此,扩展国外市场、转嫁危机后果成为美国的迫切要求。但是,由于美国政府连年对拉丁美洲各国进行频繁的军事干涉,经济掠夺,已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广泛仇恨;另一方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识》2008,(6):66-66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的决战。此时,苏联政府对中国的政策也面临着抉择。早在1945年5月,抗日战争结束之前,斯大林就表明了他对战后中国的看法。他认为蒋介石是中国领导人中最好的,统一中国的将是蒋介石。他认为中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没有能力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30日在白宫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世贸组织(WTO)"再不好好表现"、继续让美国"吃亏",美国将退出世贸组织。据报道,特朗普不止一次抱怨"美国怎么还留在世贸组织",甚至称"其他国家设计(世贸组织)让美国吃亏"。特朗普5月曾下令拟一份草案,建议美国政府制定贸易政策时可不顾世贸组织关键规则,由美国总统根据美方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其他国家征收或修改关税。  相似文献   

14.
有些读者来信问,美国第32任总统、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何一反美国惯例,连任了四届总统?现请肖旅同志对此作一简复。罗斯福一直是美国一位有争议的总统。在他执政期间,曾搞了”新政”来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他第三次就任总统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因此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对他的评价和他连任四次的原因,在美国众说纷纭。本文作者表达了他的看法,仅给读者提供一个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至约翰逊总统时期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经历了阶段性发展。了解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阶段性策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可说是遐迩闻名,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一个海德公园,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美国的海德公园是曾连续4次出任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故居。罗斯福于1945年4月12日去世,三天后,他的遗体运回故里,安葬在玫瑰园内。今天,这里辟有罗斯福纪念馆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图书馆,总统的旧居也对外开放供人们参观。从纽约市出发,驱车向北行,一路郁郁苍苍,驶出七十多英里便到了海德公园。公园占地180余英亩,原是罗斯福家的产业,1944年1月,罗斯福总统把它献给了国家。总统的旧居坐落在哈德逊河岸边,  相似文献   

17.
中日战争初期,美国政府奉行了一条举棋不定的“中立”政策:一方面,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美国不甘心让日本独占中国,对中国的自卫行动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和支持,以牵制日本扩大侵华;另一方面,由于罗斯福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国内受到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的牵制,既不愿意放弃有利可图的对日贸易,在军事上又没有作好对日作战的准备,因而不肯切实采取支持中国抗战、制裁日本侵略的有力行动。  相似文献   

18.
1939年10月,为防止法西斯德国首先制造原子弹,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研制原子弹。1945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不断被媒体传播时,人们第一次感到了对科学的恐惧。那些参与发明原子弹的物理学家产生了自责的心  相似文献   

19.
「已在战争中」的美国,自从罗斯福在九月十一日发表了「射击」演说以后,牠就更加走上了战争的边缘。据路透社十月九日纽约电,罗斯福曾经在「驿者杂志」说:『美国政府政策的目的,始终在保持美国不加入战争,但此举显将成为不可能,如欧洲最后的一个民主堡垒英国,不幸失败。我们现在明白自己可能保卫美洲的惟一方法,乃在  相似文献   

20.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3,(1):71
奥巴马:年度人物又是我2012年12月19日,《时代》杂志年度人物评选揭晓,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当选为2012年度人物。据悉,《时代》杂志对奥巴马中选的评语是:"我们都身处一场历史、文化和人口的巨变之中。而奥巴马总统,既是这个新美国的象征,从某些方面而言,也是这个新美国的建筑师。"从小罗斯福总统开始,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除福特外)都至少一次被选为年度人物。罗斯福三度中选,成为获得此头衔最多的人。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