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了300名武汉地区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自我报告法将所得数据以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家庭养育方式与性别角色类型在年级、性别、城乡、专业和是否独生的差异,以及家庭养育方式与性别角色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养育方式的各个因子在专业、年级、性别、城乡和是否独生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性别角色之中男性正性和女性正性两个因子在专业、年级、性别、城乡和是否独生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父亲温暖理解和男性正性特质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父亲拒绝否认和男性正性特质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总是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特别是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状况已经成为影响人们事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高等院校中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3.
从重视宿舍人际关系矛盾问题解决的必要性着手,分析了大学生容易产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构建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变迁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密切联系。因此通过深入调查,掌握丰富资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用人际关系科学知识,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构建高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措施,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浅议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用喻引出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略述其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结合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就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维度2个视角探讨性别角色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以性别角色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为工具对812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性别角色类型差异,双性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得分最高;在总体、一般以及部分特殊自我价值感因子上,双性化与男性化大学生无显著差异;在5个特殊自我价值感因子上,双性化显著高于男性化;双性化和男性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均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大学生.相对重要性分析的结果则表明:男性度比女性度更能预测自我价值感.由结果可知:双性化是最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性别角色类型,男性度比女性度对自我价值感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8.
剖析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和探讨其产生的三大原因: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和理想与现实落差,提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和谐宿舍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自然、和谐、平等、文明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编制的CSRI量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性别角色的类型分布的研究分析。该量表的编制过程是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称许性为基础,同时使用了正性量表和负性量表。研究调查了武汉市的三所高校598名大学生,有效问卷507份。发现全体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化类型占23.9%,女性化类型占21.1%,双性化类型占30.0%,未分化类型占25.0%。通过研究发现:(1)大学生专业与性别角色类型差异不显著。(2)是否是学生干部在性别角色类型上存在差异,性别角色类型为双性化的大学生相比非双性化大学生在是否为学生干部方面所占比例更大。(3)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上分布存在差异。(4)家庭居住地在城市与家庭居住地在乡村的大学生在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敏  韩朝 《科技信息》2011,(3):114-114,93
文章从企业人际关系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和谐企业人际关系的表现,由此基础上引出建立和谐企业人际关系的意义: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最后从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沟通、团队、竞争、薪酬、企业目标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际和谐量表、羞怯量表、焦虑量表和孤独量表对1 54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羞怯、焦虑和孤独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同学和谐、师生和谐以及族际和谐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羞怯与焦虑、孤独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焦虑与孤独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羞怯、焦虑、孤独与人际和谐呈显著的负相关;高职生的羞怯和焦虑程度对人际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贵州民族地区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其人际和谐结构进行探讨,并编制出贵州民族地区中学生人际和谐问卷对180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修正问卷的理论构想,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证明中学生人际和谐共包含家人和谐、同学和谐、师生和谐与族际和谐四个维度。自编中学生人际和谐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3.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社会和谐度。首先讨论社会和谐度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把变权综合评判应用到社会和谐度量化评价中,给出和谐度量化评价的惩罚型、激励型、惩罚-激励型及混合型等变权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大一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当中存在着地区差别、专业差别和已有的心理状况差别。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考察其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和不同地区的学生,其幸福感没有显著地差异;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与个体的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对于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一直追求的梦想,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一直探讨的问题.公共利益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它是人类社会维系生存、延续种群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以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按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转变观念,正确把握好交往的"四度",灵活运用社交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的目的,真正做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和UCLA孤独感问卷对103农村特岗教师、107名非特岗教师进行调查,探讨农村特岗教师人际关系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特岗教师人际关系困扰和孤独感显著高于对照组;(2)农村特岗教师在人际关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孤独感呈正相关,异性交往困扰与孤独感没有显著相关;(3)人际关系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孤独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现阶段,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认识并处理好和谐与稳定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即和谐是稳定的前提,稳定是和谐的保障,而和谐又是稳定的更高阶段。同时,和谐与稳定统一的基础是发展,关键是协调。目标就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程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重要而复杂的实践活动,其管理实效的提升是确保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工程活动中出现了一系列创新不足及不和谐的现象,如集成化创新度较低、事故频发等。提升工程管理实效,其核心在于工程管理者在完善工程和谐与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和谐与创新的互动发展。界定工程和谐及工程创新之后,提出和谐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属;反过来,创新是维持和谐的原动力,又是实现更高层次和谐的内驱力。和谐与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有利于人类改变传统的工程创新观,追求工程组织内部、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