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界对编辑的社会责任讨论较多,但对编辑的权利及其社会地位却言之较少。由此导致编辑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不甚明了,对编辑的价值评价亦难界定,编辑要向纵深发展,必须首先对此作出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传统德育重“灌输”,现代德育重“自主”。学校的德育过程,实质上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现代学校必须走一条既重视基本价值的引导又不妨碍道德学习主体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的综合德育之路。确立“人性向善”的人性观,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需要,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训练,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必要的、适度的、非恶意的说谎是可以接受的;频繁的、刻意的、不必要的说谎令人反感与厌恶。恶意的、造成负面影响的说谎要予以严惩与打击;只有在力环境所迫的情况下、心怀善意且取得正面效应的谎言,才有积极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德之义务是否排斥爱好?具体地说,就是出于义务动机的行为是否彻底排除爱好等情感?尽管理查德·亨森、芭芭拉赫尔曼、宫睿、杨云飞对于该问题持不同的观点,从而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模式,但他们的观点或解决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在对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合理的解决模式,即动机决策模式。该模式主张在动机方面,义务动机与爱好动机完全不相容,必须彻底排除爱好动机。但在实践过程方面,道德情感与爱好情感可以作为一种推动力共同促使一个行为发生,如此康德的义务论一方面保留了义务动机该有的位置,另一方面也为爱好留下了一席之地,从而也不是一种冷酷无情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以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的价值中立为核心原则,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以人性观和自我论为理论基础,在心理咨询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价值中立原则的合理性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但是并非每个咨询流派都承认和使用它。在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还是价值参与是咨询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消除对价值中立原则的认识误区、对其进行本土化也是其更适合我国心理咨询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艺术作品的价值问题是艺术家与艺术理论家必然回答的问题,回答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然而,通过把价值原理与艺术原理、创作实践相结合,并从传统的价值论原则出发来评判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仍然是一个较为客观的途径。由此得出如下结论:艺术作品的根本点是技术问题,不能物化为技术的知识只能以一种思想或者形而上学的形态存在;对"观念化"的不断追求而忽视技能技巧,必然导致艺术走向死亡;对艺术作品来说,伦理价值、审美价值在当代、后现代,甚至21世纪仍然不会成为过时的评价指数,因为这是人性使然。  相似文献   

7.
从一定角度上说,道德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离开经济关系的道德判断是没有意义的。在民营企业,两个道德主体(企业主和雇佣者)在经济地位和管理地位上具有非对等性,导致了道德主体之间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失衡,使弱势道德主体(雇佣者)的道德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实行“道德代理人”制度是构建民营企业道德主体地位平等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8.
数学理论的价值是数学与人的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数学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例如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精神价值;对数学理论的价值评价是人们对数学理论的价值的主观判断、情感体验和意志保证及其综合.价值评价的关键是评价标准,在探讨了历史上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对数学理论进行价值评价的现代性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导致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随之而来影响着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道德选择。新时期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公民道德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向阳  余小游 《科技资讯》2009,(19):244-244
学校道德感悟教育是教育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道德教育情景,使受教育者通过感知具体道德案例引起认识和心理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觉悟,从而自觉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德育教育。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包括:一是道德感悟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道德感悟教育"以人为本",把学生的生命价值放在核心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实践中去体现个体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本体论真理观以经验与超验的二元对立为基本模式,企图仅凭理性来把握彼岸之真理,虽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维度,但由于忽略了实践,因而陷入了神秘的思辨。而近代的真理观只囿于认识论的视域,虽具有实证性,却丧失了价值意义的维度。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此两者予以扬弃,在真理观中实现了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由是,真理作为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而具有了批判现实和昭人奋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基本建构了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学科和道德建设体系。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所导致的社会伦理结构的剧烈变迁,向当代伦理学理论和道德建设实践提出了新挑战。以研究道德冲突、道德矛盾和道德困境等现象、规律和消解理路为旨归的道德悖论研究,不仅与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当代取向具有相应性,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无偿献血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关心友爱的坚强纽带?.<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10多年来,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时常有"献血义务"或"义务献血"的说法.笔者就"献血义务"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法律的角度来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杨华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4):40-41,56
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是一个法律制度化的过程,社会保障法以权利本位为其典型特征,公平为其唯一的价值目标,并体现在一系列社会保障法的各项权利义务规范的内容中,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当代伦理学的关注点受到多元交往实践的需要以及现代性、后现代性思路的转变影响,伦理学的对象已经逐渐从道德主体中的我转向了道德主体中的他性问题。伴随着生态问题逐渐激化,人类也开始面临着不具备理性的主体自然界。当代普遍认可的生态圈理念,要求伦理学的视域不得不扩展到人之外,将我们生存于其间并且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纳入关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心学修养理论,详尽而系统地阐述了道德养成中知,情,意,行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特别是在道德养成的高难环节,即道德的自律与践行两方面畅发其意,赋予了主体巨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抓住了道德养成问题在理论上的重点和实践中的难点,其心学修养理论具有不可移易的超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典型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在发展,典型身上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也在发生着渐进的变化,反映出道德价值标准在历史的进程中的逐步嬗变。适应道德价值标准的变化,道德教育也应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生态理念的树立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我们不仅要正确地对待人生、对待社会,而且要正确地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这体现了一种新的道德教育价值——生态人格教育的本体价值。生态人格教育的终极道德发展价值是唤起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形成环境保护的自律精神,它包括生态意识及其伦理良知的价值、生活意念与生活方式品质的价值以及法律意识与自律规范尊崇的培养价值。生态人格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农业社会的超稳态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被打破,农民深层心理结构中经久沉积而成的价值取向也开始带有一定的近代色彩,但主要还是体现为传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性压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封闭性、限制性阻碍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探究性道德学习则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并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