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仔细地梳理了佛教的有关“牛喻”,在佛陀原始说法和部派三藏里,有极其丰富的“牛喻”,这是佛陀和部派学者为了更好地教化大众而说法时广泛采用的最重要的方便之一;其后的大乘佛教,虽然竭力抬高自己而贬斥原始和部派佛学为小乘,但是,大乘的“牛喻”大部分却来自小乘,实际上是对小乘“牛喻”的批判性继承;中国的禅宗,一向自称“教外别传”。但是,其“牧牛喻”不仅来自大乘,而且与小乘也有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后来佛教学者把禅宗的“牧牛喻”的渊源指定在大乘,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百喻经》是一部佛典的翻译作品.南齐时,由中天竺(古印度)僧求那毗地翻译天竺大乘师僧伽斯那所抄集的《百喻经》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八十余年的历史.《百喻经》译出后,成为我国古代翻译文学的宝贵遗产的一部分.因而有必要去学习它,了解它.但是,其中的教义部分是宣扬佛学思想的,其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佛教在我国流传的过程中,与我国原有的唯心主义思想、学说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唯心主义体系;再加上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支持与利用,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欺骗  相似文献   

3.
《法华经》是一部经典佛经,因为其浓厚的文学气息,历来不仅受到佛教各宗各派的重视,也为文人所偏爱,而其中的“法华七喻”更因为其特有的内蕴,被诗人们当做意象大量地运用到唐诗中。  相似文献   

4.
因明又称佛教逻辑,是通过宗、因、喻等所组成三支作法,进行推理、证明的学问。逻辑三段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演绎推论的理论,被视为西方逻辑学的基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一定范围内是等效的,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论证的目的不同;中词媒介方式不同;推理形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  相似文献   

5.
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的新特点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年轻一代为主导、以"文化反哺"为特征的后喻文化时代已经来临.成长在后喻文化时代的青少年在语言及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上必然会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何去应对,是摆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梳理较喻句的句法构成特征,尝试运用隐喻思维和概念合成理论对较喻句的形成进行解释。研究发现,从"喻"到"较",是原发思维到继发思维的进展。本体和喻体作为两个输入空间,其核心元素形成对应映射并且被投射至合成空间,在新涌现的层创结构中形成对比关系,同时本体和喻体的整体意象也被投射在合成空间中形成叠映。  相似文献   

7.
因果报应是佛教关于关系的基本理论。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是结合了中国固有思想文化,对因果报应做出了新论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果报应论。本文从因果报应的根源、报应的主体、报应的方式、因果报应理论在中国佛教理论中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莲荷的君子形象深入人心,而这一形象却并非文人儒生所独有,在宋代诗僧笔下,以莲荷寄托情志、喻托己身的诗作层出不穷,丝毫不逊色于文人诗作.不同于文人以"君子莲"自况,宋僧将莲荷视为安禅写心的象征,以莲喻修行为佛教之义,咏物言志为赋诗之法,形成了独特的"禅者莲"形象.在思想层面,体现了诗僧平衡世俗与出世的理想人格建构;在诗艺...  相似文献   

9.
自然象喻批评作为象喻批评的种类之一,是将山川、河流、天地、虫鱼、鸟兽、草木等自然之物与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鉴赏类比,运用自然物象来进行文学批评。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较为系统地运用自然象喻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家文学鉴赏创作、文学与世界关系等问题进行说明研究,探讨其象喻批评方法的运用规律,发现其多用草木、天地、气候、四时之喻,进而构建了一系列诸如"根"、"气"、"风"等文论术语,形成了一套以自然象喻批评为基础的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慧远在庐山     
慧远从事的佛教活动基本上都在庐山开展,其对佛教的巨大贡献与庐山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慧远栖止庐山创建东林寺所经历的艰苦奋斗的事迹;其次论述慧远在庐山东林寺率众结社念佛,极力宣扬弥陀净土法门等佛教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最后肯定慧远的功绩在于塑造东晋庐山佛教的新形象、开拓文人遥集庐山的新局面以及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宗派。  相似文献   

11.
异端之说出自孔子,其原初之意并无学术思想对峙的涵义。和儒学相比,由于佛学的异质异形性,故被儒者套以"异端"之名。异端之辨经宋至明前期,站在儒家的立场,儒佛间思想对峙的意味甚浓,属于"异质异形"的思维模式。明中晚期,在儒佛会通的思想背景下,异端之辨的内涵所指亦因之而变,采用的是"同质异形"的言说方式,这种言说方式表明了儒佛之间"不可合亦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隐元禅师和南明抗清人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元隆琦是日本黄檗宗的开山祖。然而,他首先是一位明末遗民,一位悲伤的亡国诗僧。这可以从他和南明抗清人士的关系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3.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的深入人心,与佛、菩萨、罗汉等的雕像、画像的传播是不可分的。观音信仰的传播是佛教传播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研究观音像的传播使我们可以看出佛教传播的存在和途径。桂林龙隐岩有一男性观音像,属世所稀见,虽然刻于清代,但从其刻像的文字记载,从明人的石刻记载、观音信仰的发展特点,从唐代的佛教在桂林发展的考察,可见应该是唐人作品,反映了唐代佛教在桂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梁寅生平经历与事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寅,江西新余人,元末明初著名的学者、儒士。他长期隐迹山林,兴办学校,教授诸生,同时又潜心研读经史、撰述文章,写下了大量诗文。当时人称其为“梁五经”和“石门先生”。根据所存《石门集》和其他零星资料,对梁寅的生平经历和平生事业做出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泰山地区是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之一.从文物考古资料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家综合考订东汉时期的佛教图像,在全国仅有六处,其中两处就在泰山附近(临沂、滕县).九十年代,邹城又有佛教图案的新发现.这些佛教图案都出现在东汉时期墓葬的画像石上,表明佛教的传入已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否则不会进入人们的生活习俗之中.从文献资料看:高僧进入,佛寺兴建,时在东晋,但在佛典中有言汉明帝时佛、道斗法之事,就有作为五岳之首的东岳道士参与其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佛教进入中土的初期,在泰山的弘法已经对本土的道教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6.
论文作者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原理和方法,如“套语”、“自我”与“他者”等,通过文本材料的考辩与分析,从中国学者的角度,来考察作为形象的制造者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如何认识和看待佛教的以及他与中国佛教关系,探讨“蜕化为国有”的中国佛教与作为“他者”的基督教在流传中国的过程中的异同规律。  相似文献   

17.
弘一大师出家学佛的人生转向及其阅藏、发愿、写经、净修、崇行地藏信仰诸方面的修持活动 ,析论其净律兼行而以佛法实践为宗归的信仰特质 ;弘一大师与晚明佛教高僧益智旭之间具有密切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8.
山西隰县小西天大雄宝殿彩塑是明末清初的反映佛教历史和极乐世界的大型塑像遗存。文章从题材和主题上分析了其佛教思想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重点从技术层面挖掘分析了其科学价值和制作工艺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代诸帝大都与藏传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尤以明武宗为甚。武宗豹房里有很多藏僧,日夜与之狎昵,并且在京城广建寺院,对藏僧大加封赏,给予他们很多的特权,可谓宠幸之至。但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已超出朝廷治藏政策需要的范畴,成为朝政败乱、宫廷生活颓靡的表现,对藏传佛教及其僧团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佛说王忠庆大失散手巾宝卷》讲唱家庭伦理和因果报应,由明末南无教教团中的民间艺人编写。它完全按照民间教派宝卷的形式演唱,但内容主要不是宣传教义,而是宣扬因果,劝善惩恶。这一宝卷对研究清及近现代北方民间念卷和宝卷的源头、形成及其演唱形式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