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从基因转录水平了解大鼠肝再生中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调节库普弗细胞免疫反应的途径和方式,首先建立大鼠2/3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模型,从中分离库普弗细胞进行基因微阵列分析.发现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23个基因及其调节免疫反应的62个基因与大鼠肝再生相关.基因协同作用(Ep(t)值)和同类提取法分析表明,大鼠肝再生进展阶段,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通过TLR/NF-κB,TLR/MAPK,TLR/IRF等3条途径和TLR4,MAL,UNC93B1,AP1S2,IRF1等5个关键基因抑制库普弗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ATP合酶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关键酶,参与多种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反应.atp9基因是ATP合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码了ATP合酶A亚基上第9亚单位,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atp9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特点,据已知近缘真菌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粗毛栓菌m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PCR扩增得到atp9基因完整序列,并连接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测序与序列分析表明:该克隆片段全长222 bp,共编码73个氨基酸,翻译的蛋白质分子量是7.35 kDa.转化大肠杆菌后经IPTG诱导,可高效表达外源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与预测结果一致.经过同源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该克隆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可可丛枝病菌(Crinipellis perniciosa)和瓣环栓菌(Trametes cingulata strain ATCC 26747)中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本实验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粗毛栓菌atp9基因和其蛋白功能,阐明其调控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主要根据详细的岩芯观察,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和铸体薄片分析,以及阴极发光实验,对红井子-罗厐塬地区长9油层组物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长9油层组主要为一套灰色细砂岩、中砂岩与粉砂岩、深灰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互层,岩石中芦木化石较为常见,局部富集形成薄层煤。同时层理类型丰富,总体反映牵引流沉积特征,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岩石薄片鉴定和阴极发光分析成发现,研究区西部及东北部为变质岩岩屑高含量区,中部为火山岩岩屑高含量区,其中花岗岩岩屑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长9沉积期,研究区为多物源交汇带,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北部物源控制,同时受西南部物源影响,来自南西部的三角洲河道砂体与北东及北西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在高吴仓堡-吴起地区附近交汇。 相似文献
4.
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深部长9油气藏的生烃潜力、沉积体系、储集条件、构造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对油气藏成藏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区延长组深部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其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展布、沉积体系时空分布、优质砂体发育、鼻状隆起等因素的控制.同时指出,这几个因素的优化匹配是寻找延长组深部长9油层组岩性油藏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物源及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砂分散体系制图,沉积构造特征等对研究区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受到东北物源的影响,但长8段研究区西部小范围受到西北物源影响,2个方向的物源在王盘山以东地区发生了交汇.其母岩为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的变质岩、花岗岩以及阿拉善古陆的变质岩.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北部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以识别出北东-南西向安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北西向盐池-定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6.
油气藏成藏时间的确定一直是石油地质研究领域的难点。该文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龄及温度-时间热史模拟技术探索了如何精确限定油气藏的成藏时间。从渤海蓬莱9-1潜山花岗岩储层裂缝带和基岩带分别获取2件磷灰石样品,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的长度、年龄和径迹分布,利用 AFT Solve 软件模拟获得了它们的温度-时间热史轨迹。2件样品相似的温度-时间热史轨迹表明,在3.8~2.6 Ma B.P.期间,由于受石油流体充注的影响,样品发生异常热扰动和温度突变,在3.2 Ma B.P.时期受扰动的温度达到最大。根据受异常热扰动的起始时间,确定蓬莱9-1潜山花岗岩石油充注时间为3.8~2.6 Ma B.P.,油气藏的主成藏期为3.2 Ma B.P.。 相似文献
7.
陆梁油田L9井区西山窑组J_2x_1油藏自21世纪初探明,但鉴于对油水层识别不清,导致后期投产井相继失利。为此,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岩电分析等资料,结合测井、试油试采动态等数据,对L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低对比度油层开展原因分析及识别方法研究。研究表明,岩性是影响该区物性、含油性、泥质含量、孔喉特征差异的根本因素。鉴于此,利用分岩性重新拟定了孔隙度、阿尔奇公式参数,并建立了分岩性识别低对比度油层的模型。结果表明分岩性识别低对比度油层解释结论与试油试采符合率达到94%,因此该方法在低对比度油层识别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峰庄-红井子地区地跨西缘逆冲带和天环坳陷两大构造。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地层对比和构造对比等识别发现该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断层,早期的逆断层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呈南北向和北西-南东向展布;晚期的正断层分布于区的中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天环坳陷的形成与长7烃源岩分布及生烃高峰期在时空上匹配,促进了油气侧向运移并成藏。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9油藏发育3种类型油藏:早期鼻状隆起带成藏、西缘逆冲带逆断层成藏和晚期天环坳陷内正断层成藏。前两种类型同期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形成时间较早,为原始油藏;后者形成喜山期,时间较晚,属改造型油藏。晚期断层对油藏进行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盘油藏被破坏。建立了古峰庄-红井子地区长9油藏的成藏模式,总结其成藏规律为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异常压力和底水浮力驱动是油气运移的动力、连通宽广的砂体是油气运移的载体、泥岩和断层阻挡以及构造高点是油气运移的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