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安农S—1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以近年湖南新选育的7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不同光周期与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它们育性对光周期与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30.5℃、23.5℃)条件下,在育性转换光敏感期进行15 d左右(13~18 d)长、短日处理,7个材料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2.0%.说明这7个材料均为温敏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长日条件下,在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23.5℃的恒温冷水连续处理6 d,7个材料也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0.3%;用22.0℃的恒温冷水连续处理6 d,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 6个材料依然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0.1%,但H629S则表现为可育,自交结实率为24.0%,花粉可染率为29.7%.说明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小于22.0℃(恒温),而H629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大于22.0℃(恒温),小于23.5℃(恒温).在湖南,如果在生产上用来进行杂交制种,株25S、株77S、H628S、DS、88S与96-5-2S会比较安全,而H629S则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4.
一个反向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对温度与光周期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两用核不育系go3S为材料,在其育性转换敏感期,用不同光周期与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其育性对光周期与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30.5℃)与短日高温处理条件下,go3S均表现为可育,自交结实率为40.9%~41.5%,花粉可染率为58.5%~61.4%;而在长日低温(23.5℃)与短日低温处理条件下,go3S均表现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均为0.育性表现在长、短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在高、低温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go3S育性受温度控制,不受光周期影响,且为高温可育、低温不育型,其育性转换方向与通常的温敏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相反,故go3S为反向温敏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005年,在长沙夏季自然条件下,当其育性转换温敏感期遇到平均日均温31.4~31.9℃的高温时,go3S表现为可育,花粉可染率为57.7%~65.0%,自交结实率可达40%以上;而遇到平均自然日均温25.7~26.0℃的较低温度时,则表现为不育,花粉可染率为Q2%~0.7%,自交结实率为0;进一步在其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26.0℃及28.0℃的人工恒温冷水连续处理7 d,go3S也表现不育,花粉可染率为0~0.8%,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go3S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界于28.0~30.5℃之间.  相似文献   

5.
水稻籼型不育系安农_(s-1)经自然和人工光温处理结果表明,它的雄性不育基因表达条件要求高温(敏感期日均温大于27℃)而不是日长,但日长在育性转换中有一定的作用。当敏感期日均温低于24℃时,该不育系的育性将由不育转向可育。在湖南的自然条件下,稳定不育期可达30天,湘南地区稍长于湘北。安农_(s-1)的不育性从7月15日至8月15日比较稳定,宜于杂交制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植物雄性不育的分类、产生机理及育性恢复,重点介绍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及线粒体与叶绿体在这一现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安农S-1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不同育性时期花药、花粉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可育季节花药充实粗壮,开裂正常。可育花粉率达70%以上。高温长日照的不育季节花药干瘪瘦小,花药不开裂,花粉发育停止在单核期,为典败花粉,不育率达100%。由可育转变为不育过程中,花药由充实粗壮转变为干瘪瘦小,由黄色转变为白色,由正常开裂转变为不开裂。绒毡层内表面乌氏体由结构清晰转变为乌氏体上沉积着很多物质。花粉由可育转变为典败,花粉萌发孔由正常转变为异常。当由不育转变为可育时,花药和花粉的变化与前述变化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9.
利用天然低温地下水串灌繁殖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当水温为18.2-19.0℃时,结实率可达41.85%,随着冷灌水温升高,结实率下降,当水温为20.7-22.0℃时,结实率为4.25%,当水温升到23.0℃时,则结实率为零。96-5-2S与E32、马七的配组制种,其播始历期比培矮64S长3d,制种产量分别比培矮64S配组的高195kg/hm^2和225kg/hm^2。  相似文献   

10.
11.
光温敏两用核不育水稻特异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光温敏两用核不育水稻(PTGMR)在特异蛋白质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PTGMR在种子,幼苗,叶片,叶绿体及花药中的特异蛋白质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对此领域的综述,促进PTGMR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最后对PTGMR育性调控研究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昼 /夜 2 4℃ /2 2℃的温度处理下 ,小孢子发育正常 . 2 9℃ /2 6℃的温度处理下 ,部分减数分裂出现异常 ,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期 ,开花时镜检为典败 .日均温在 30℃以上高温条件下 ,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到中、晚期出现败育 ,开花时镜检为无花粉型败育 .结果表明 ,小孢子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 ,其中减数分裂期对温度最敏感 .  相似文献   

13.
水稻对硒的生物富集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常规早稻为样本,采用盆栽、亚硒酸钠供硒,原子吸收光度法检测.研究了水稻对硒的生物富集分布,结果显示:水稻对硒有一定的富集和较高的有机转化能力,水稻从土壤环境中吸收富集的硒大部分被转化成有机态,积累分布于全株,成熟时各器官中硒的分布依次为:根>剑叶>茎>叶片>(不含剑叶)>叶鞘>穗;水溶性生物大分子中硒的分布为:蛋白质>核酸>多糖;硒在蛋白质组分中的分布为:谷蛋白>球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说明植物所吸收的硒旺盛的参与了其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陆稻抗旱性与剑叶中可溶性蛋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水,陆稻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时,其抗旱性均有差异;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表明,它们的剑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模式也不一样,且与抗旱性不呈线性关系,SDS-PAGE图谱分析表明,干旱引起蛋白质成分的变化表现在整体水平上,而单一成分的变化极少。  相似文献   

15.
硒(Se)对降低水稻重金属Pb,Cd,Cr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检测湖南省不同地域82份大米中的Pb平均含量为0.288mg/kg,Cd平均含量为0.085mg/kg,Cr平均含量为0.1155mg/kg。水稻补施低浓度的Se可降低大米中Pb,Cd,Cr等重金属的含量,早籼稻施Se效果大于杂交晚稻,但品种不同降低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编制有效评定青年婚育观的量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结构式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分析,建构青年婚育观的基本理论维度,在此基础上编制包含72个题项的青年婚育观初测量表.通过对440名青年群体预测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对1141名青年群体正式施测,而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青年婚育观正式量表共有41个题项包含8个因素,分别为:心理资源等价观、性生理资源等价观、外在生理资源等价观、社会资源等价观;婚姻态度契合观、婚姻角色契合观、婚姻关系契合观、育儿态度契合观.8个因素可解释总方差变异量的54.984%;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98(p〈0.001);分半信度为0.839(p〈0.001);各因素与总分间的相关在0.3-0.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表明问卷的8个维度与理论构想模型拟合良好.结论:青年婚育观量表信度较高,结构稳定,拟合良好,适用于青年婚育观调查.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图像复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aik型Hopfield网络神经元状态变化规则,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全并行算法的收敛性、残值误差和能量变化,并依据"由粗至精"的思想和相邻精度层能量变化差估计提出了一种改进迭代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无限逼近能量极小点,大大提高了Paik型Hopfield网络的精度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8.
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的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始花至终花历期为14d,盛花期7d,盛花时段较高温晴天为09:30~12:00,较低温阴天为ll:00~13:30,午前花率64.5%,开花习性与培矮64S相似,在较低温阴天时。午前花率较培矮64S略高,而在较高温晴天时,午前花率较培矮64S略低,与父本93-1l配组制种,在抽穗期遇长时间阴雨天气时,异交结实率为35.3%,较培矮64S高1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李健全 《松辽学刊》2006,27(3):9-11
本文讨论了一类与年龄相关的时变种群系统最优生育率控制问题,得到了生育率控制为最优的必要条件和极大值定理.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稻谷是否具有致敏性,采用SDAP、Farrp和NCBI三大数据库对磷丝菌素乙酰转移酶(PAT)进行致敏原序列对比,并用蛋白质结构模拟SWISS-MODEL预测PAT的三维构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将60只昆明小鼠分为2组,分别喂养含相同剂量Bar基因水稻和常规水稻90 d,持续3代,每组抽样20只用ELISA分别检测其肠道粘液免疫球蛋白A(sIgA)、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蛋白质生物信息学比对结果表明,PAT酶与数据库中已知致敏原无任何同源性,三维构象亦表明其与其他N-乙酰转移酶大家族(NATSF)成员相似,无致敏性的可能;ELISA的3项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转Bar基因的稻谷对小鼠无明显致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