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电影的辉煌离不开小说为其提供的养分,特别是新时期以后,国产片多从同时期小说改编而来。新时期中国影坛相继出现了与新时期文学思潮相对应的热点,第四代、第五代的电影创作体现了小说改编对电影的深刻影响,第六代导演和新生代作家的创作也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以《西游记》为原型改编的电影层出不穷。作为时代的集中反映,电影改编的程度与角度反衬出文化变迁的样式。作为《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被挖掘出的品性在人性、魔性与神性之间游离。在文本创作层面,颠覆式与取材式改编共存,逐渐远离对原著的忠诚。同时,特效技术将电影进一步奇观化,蚕食着以蒙太奇理论为主导的传统故事片版图。就整体来看,近年西游题材电影改编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样式是分裂的与反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吴静 《科技信息》2009,(35):107-107,48
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历来为电影导演们所青昧,但是如何成功地将文学语言转化成电影语言同时还能保留文学作品里面的精华并形成自己的影像风格也是让电影创作者们头痛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影改编大师、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的改编作品进行影像风格方面的详细分析.总结出导演的影像特点,为电影改编者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戏剧与电影的比较谈起,以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莎剧电影改编史上著名的布拉纳版《哈姆雷特》的改编特色和艺术魅力,指出莎剧电影改编对戏剧文学和电影艺术的意义以及电影改编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毅 《世界博览》2010,(3):86-86
小仲马说,爱情会使人变得更好,不管这爱情来自何处。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匣的主题。小仲马在爱情小说《茶花女》中对主角的塑造,使每个观众心里都臆想了一个“玛格丽特”。小说问世后,世界各地出现了根据这一题材改编创作的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包括话剧、歌剧、电影和芭蕾舞等,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由德国编舞大师约翰·诺伊梅尔执导、汉堡芭蕾舞团演绎的版本。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6,(1):11-12
<正>莫言是当下文坛最为活跃、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长度逾30年而不衰,作品数量巨大,文体多样,长、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舞台剧和电视剧,都有所涉猎,成绩斐然。早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就是中国作家在海外被翻译出版作品最多的一位,也是荣获中外各种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近几年来的影坛比较萧索。但毋庸置疑,每年还是照常要开出一批批绚丽之花。在这姹紫嫣红、春意未减的银幕上,由其他艺术形式改编的影片也纷呈异彩,蔚为壮观。其中,由小说改编的影片不乏佳作。如《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环》、《野山》等等,相继在电影创作的改编之路上树起了一块块丰碑;而由话剧改编的影片却出手平平,少有成功之作。改编者往往无力挣脱舞台的桎梏,究其原因,根本问题还在于:改编者未能出  相似文献   

8.
在电影诞生的早期,好莱坞的影人就着手拍摄经典童话的改编电影,历经了萌芽期、经典期、低谷期、现代期,这种改编的热情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改编的对象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好莱坞通过改变影片类型和改编策略的不断创新,使经典童话的改编电影保持了常变常新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数字电影并非只是技术堆砌的“奇观”,同时也是电影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支柱,是电影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无论是从电影影像还是电影创作方面探讨,还是从电影受众角度观察,数字技术总能满足电影影像的虚拟真实、电影创作的无限可能。其次,数字电影可以满足电影受众的审美期待,由于这种可视的影像或意象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所以会使他们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华亮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501-1503
上个世纪80年代,电影生产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革。此次变革以几代电影人创作观念的成熟和中国电影中现实主义的深化作为显著标志。但这种创作模式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出现了转型,大量涌现的商业电影多表现出了逃避现实的倾向。现实生活在古装大片和喜剧电影中几近消失,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也不再被奉为圭臬。中国电影又一次站在了巨变的十字路口,我们的电影人将做出何种抉择,将用什么样的方式为时代塑像,这会决定中国电影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暖》,在尊重原小说主题思想和文学构思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二度创作和改编,使影片充分发挥了电影艺术作为与文学文本截然不同的艺术门类的优势。笔者将从表面层次的悲喜转换、女性意识走向觉醒,以及精神的忏悔和良心的救赎这三个方面,结合原作,阐述《暖》这部影片之所以可以实现成功修辞移植的原因所在。在艺术思维、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三个方面展现了影视作品新的艺术生命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小说《闪闪的红星》具有流浪汉小说的某些特征,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成为红色经典的代表作。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是一部流浪汉作品向红色经典生成的过程,包括从追寻母题到斗争主题变化、从缀段性到戏剧式结构的调整、从流浪汉到小英雄的人物塑造、从纪实性到理想化叙事风格的演变等改编策略。  相似文献   

13.
梁晓平 《科技信息》2008,(4):198-198
影视作品中总是有悬念,它是影视剧创作者利用观众对人物命运、情节发展的期待心理,使情节引人入胜,雏持并不断加强观众兴趣而使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本文首先阐述影视作品中设定悬念的理由以及产生悬念的三种情况,接着浅析电影剧作中组织悬念故事的一些技巧与方法,主要以电影《惊魂记》、《伤城》为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演奏风格与小提琴换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音是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法,而小提琴滑音产生于换把。本文通过民歌改编和创作歌曲改编的小提琴滑音的具体应用,阐明换把的应用对中国民族演奏风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邢艳群 《科技信息》2009,(22):I0222-I0223
本文旨在探求“数字电影时代”给中国大学生DV电影创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大学生数字电影创作中的艺术特征变化和走向,并提出如何有效地引导高校学生,尤其是高校影视专业学生创作出精品DV影视作品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到日本,商业电影改编畅销小说来保证票房已成为趋势。当年靠改编小说起家的张艺谋、陈凯歌们,面对这一风潮再次底气十足起来。  相似文献   

17.
冯梦龙在戏曲创作和改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明确树立了“情节可观”和“不甚奸律”两条原则,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戏曲改编理论。他的戏典改编思想论和戏曲改编艺术论的建立,为以后中国戏曲理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六场壮剧《白云村姑》是在壮族民间长诗《风流才子与白云村姑》的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在改编创作中,改编创作者设计了溶故事性、突变性很强的剧情结构,使该剧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叠起;在情词与旁白上认真推敲、反复琢磨,使该剧唱词优美、真切、深刻、透彻。整部剧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戏剧大师陈白尘对其进行的电影改编遵从了原著的主题精神,同时附加上时代色彩和个人风格,表达出自己对原著的理解。电影的直观性降低了原著的晦涩度,使之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契合现代人的心理,在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给观众巨大的精神震撼。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二》是由冯小刚执导,根据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的电影。影片上映后获得极大的反响,虽然我们不可否认原作对于电影的成就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但是影视文化散发的独特魅力对于电影的成功更是功不可没。本文就以电影《一九四二》为例,从叙事文本的重新编排,视觉造型的完美打造两个方面来探讨其改编的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