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元初期,萨迦派、噶玛噶举派高僧先后来到河西地区,与当地的畏兀儿佛教徒有所接触。此后,元廷设立了通往西藏的驿站,便利了吐蕃高僧前往中原地区,也密切了其与河西畏兀儿的联系。同时,大批畏兀儿人陆续迁入中原地区,逐渐由信奉大乘佛教转而皈依藏传佛教,其中有的受到蒙古贵族的信赖,充当蒙古皇室与吐蕃帝师之间的译者,有的修习喇嘛教,翻译佛典,为藏传佛教的弘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元代蒙古统治者尊崇藏传佛教,封萨迦派高僧为帝师,尊藏传佛教为国教,使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畏兀儿人亦接受了藏传佛教,用回鹘文翻译了许多藏文佛典,将畏兀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境界。虽然藏传佛教传入畏兀儿人的时间较短,却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对畏兀儿的宗教典籍、语言文字、密宗真言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兀者"在《庄子》里的形象进行研究,认为《庄子》中的"兀者"形象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深厚的美学意义。并对"兀者"和后世文人的一些作品中的"神仙"描写进行对比,认为他们多具"兀者""身残德全"的特点,然而不可过分夸大"兀者"和"神仙"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市场文化伴随市场经济而生成发展,现在已在我国也形成一股巨大的时代潮流.因此,只有市场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而无市场文化学研究市场文化这种不均衡不相称局面,日益显得突出明显,以至终于出现了争论重点由市场经济逐步向市场文化转移的新变化新时势,从而将建设一门现代市场文化学的任务推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5.
巫山文化是三峡文化的核心。它是一种根植于本土的原生性文化 ,同时亦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质。在神女故事的流变与探源中 ,又铸就了巫山文化浪漫主义精神文化特质。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 ,则使巫山景观文化独放异彩。现代巫山旅游文化即是构筑在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多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巫山文化之上的  相似文献   

6.
中亚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是指距今300—200万年至30—20万年前的史前人类文化遗址。这表明在很久以前原始人类就开始在中亚地区生息繁衍。在此期间,他们开始制作简单的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7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多种宗教并存,各宗教之间尽管存在着冲突,然大体上能够和平相处。8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中亚,一部分居民改宗了伊斯兰教;然而,终倭玛亚王朝一代,伊斯兰教并未在中亚取得胜利。阿拉伯人的征服将阿拉伯文化带到中亚,直到倭玛亚王朝统治末期,阿拉伯文化并未在中亚产生重要影响。在共同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过程中,突厥文化开始与中亚本地文化融合,开启了中亚早期的突厥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意旨在说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娱乐青年身心、陶冶其性惰、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重要性,并论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批评一些错误的认识,强调校园内应孕育一种民族的爱国主义的文化氛围,一种崇尚英雄献身为国的氛围,一种勤俭为民艰苦建国人民利益至上的氛围,使校园充溢高尚的文化学术气氛,并以之去抵御社会不正之风,给社会以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里所谈的毛泽东文化思想是指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有关文化的思想,而不包括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的早期文化思想和毛泽东晚年在文化政策和思想方面的偏颇。  相似文献   

10.
汉、唐两代,中国势力不同程度地深入中亚地区,该地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量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提高了中亚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汉唐两代,唐文化对中亚的影响远远大于汉,唐朝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对中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略论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察生态文明是独立的文明形态的基础上,着重阐述生态文明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影响,据此确立生态文明作为第三种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样重要的地位。在人类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变革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国或一地区为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开展的全部生态实践,其价值在于实践层面。基于此,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主体、客体和操作工具方面进行辨析,有助于加强认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互动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底观测网络在海洋地质、生物、海洋地球化学与海洋地球物理等领域实现对海洋参数的长期、实时和连续观测。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国海底观测网络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海底观测网络的关键技术,如能源供应技术、海底接驳技术、网络基础设施、工程布设技术等,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最后对海底观测网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论政治文明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贡献,在于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列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常晓华 《科技信息》2009,(16):116-116
农家乐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随着农家乐的蓬勃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将以兰州市为例,浅谈农家乐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汤因比和亨廷顿的文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以《历史研究》而蜚声史坛,亨廷顿则是美国当代政治发展理论权威,两人身为各自学科的智囊,均对明社会诸问题,特别是对西方明的前景做了有益的探讨。由于生活的时代与历史背景不同,身份和学术渊源不同,他们研究明问题的目的、角度及明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人的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要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使其走向世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既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内涵,也是建设政治文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思想方法和价值判断标准,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中必须坚持的核心理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多方位多途径地积极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行的人类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确立、完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规范政治行为的社会现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精髓,以及从哲学角度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解,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作了简要梳理,探析了龙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生态意识的培养、生态文化的培育、生态习惯的养成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