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微囊藻毒素微生物降解机制,研究了鞘氨醇单胞菌对微囊藻毒素-RR(MC-RR)的降解作用与影响因素.通过色谱及质谱方法阐明了鞘氨醇单胞菌对MC-RR的降解能力及途径,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和酶活性分析探究了反应温度、营养基质及同类毒素(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表明:鞘氨醇单胞菌...  相似文献   

2.
从多地区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得到了一株产羧酸酯水解酶的菌株,它能够高立体选择性水解乙拉西坦中间体甲酯(α-乙基-2-氧合-1-吡咯烷乙酸甲酯).通过观察该菌株的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rDNA测序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鞘氨醇杆菌SIT102.通过该菌种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到其最佳的发酵培养条件.利用鞘氨醇杆菌整细胞催化拆分外消旋乙拉西坦中间体甲酯的转化率、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_p)及对映体选择率(E值)分别达到48.3%、96.5%和176.  相似文献   

3.
选用乙醇作为沉淀剂,对鞘氨醇单胞杆菌Sphigomonas sp.WG产威兰胶的提取工艺进行设计和优化。考察了发酵液加热处理、固液分离方式、乙醇用量、沉淀温度和沉淀时间对威兰胶提取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3种不同干燥方式对威兰胶溶液粘度的影响。优化后的威兰胶醇沉工艺为:发酵液与乙醇的混合比例为1∶5.5(体积比),乙醇沉淀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0℃和6 h,威兰胶沉淀物采用过滤分离,最后经真空冷冻干燥获得成品。  相似文献   

4.
土壤微生物在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文章在夏、秋两季对西藏拉萨市林周县甘曲湿地10个样点的土壤进行了培养和分离,鉴定出10种不同的细菌,在此基础上对各样点间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夏、秋两季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分离到的10种细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inaquosorum),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嗜根寡氧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金黄杆菌属细菌(Chryseobacterium gambrini),新鞘氨醇杆菌属细菌(Novosphingobium capsulatum),维氏气单胞菌(Amromonas veronii),好氧反硝化菌(Pseudomonas chengduensis)和微小杆菌属细菌(Exiguobacterium artemiae)等9种菌和一种未知菌株。其中,维氏气单胞菌(Amromonas veronii)是夏、秋两季的优势种,维氏气单胞菌(Amromonas veroni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Inaquosorum)、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是夏、秋两季的主要菌株,而嗜根寡氧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和金黄杆菌属细菌(Chryseobacterium gambrini)为夏季特有,新鞘氨醇杆菌属细菌(Novosphingobium capsulatum)和微小杆菌属细菌(Exiguobacterium artemiae)为秋季特有。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1#和4#样点物种多样性最丰富,3#样点多样性最低,而秋季8#样点多样性最丰富,1#最低。可知,夏、秋两季甘曲湿地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溴氨酸降解菌对磺酸化偶氮染料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溴氨酸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QYY菌株对磺酸化偶氮染料的脱色特性及溴氨酸作为氧化还原介体对其脱色的影响.研究表明,磺酸化偶氮染料酸性大红3R厌氧脱色的适宜条件是:pH 8.0,温度30℃,外加碳源葡萄糖和乙酸钠各为4 g.L-1.当外加溴氨酸浓度为19.1~152.8 mg.L-1时,QYY菌株对酸性大红3R的脱色速率可提高0.3~1.9倍.并且溴氨酸能够促进其他磺酸化偶氮染料的脱色.连续5次向培养基中补加120 mg.L-1酸性大红3R,溴氨酸都能够促使菌株QYY快速有效地将其脱色,并且每次酸性大红3R脱色后,菌株QYY都能将溴氨酸在24 h内好氧降解.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合成壳聚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发酵培养基中玉米粉和玉米浆这两种主要成分的最佳添加量组合.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玉米浆68,玉米粉液化液42,KH2PO4 2,MgSO4 2.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壳聚糖产量最大达到2.223,g/L,比优化前提高了64.30%.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省连江地区发病的盘鲍稚鲍体内分离出3株疑似病原菌(200503311、200503312和20050428),进行纯化培养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病原菌株20050428能感染健康盘鲍稚鲍致死.根据该菌株的细菌学形态,并应用BD Phoen 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利福平、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萘啶酸等药物高度敏感,但对先锋霉素V、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菌必治等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8.
菌株TP-3能合成一种具有增稠性和假塑性的新型生物聚合物Ss,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的一个新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生物聚合物Ss合成的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40g/L,豆饼粉2.5g/L,NaCl 0.5g/L,MgSO4 0.3g/L,MnCl2 0.004g/L,FeSO4 0.005g/L,CaCO3 1.0g/L,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为7.5,最适培养周期为60h.  相似文献   

9.
对本实验室UV诱变获得的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B71-14在优化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考察不同微量金属离子对克拉维酸发酵产量的影响,确定Zn2 对其发酵产量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考察不同添加浓度MgCl2和Zn2 对克拉维酸合成趋势的影响,确定在本实验发酵培养基中MgCl2和Zn2 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1.5 g/L和0.05 g/L最佳添加浓度,并在最适添加浓度下考察其对发酵代谢过程参数的影响,其最高产量与不添加相比分别提高了45.76%和63.10%.  相似文献   

10.
对野生艾草根块分离筛选得到的产红色素内生真菌WSB22进行了发酵条件的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原理优化了菌株WSB22液态发酵培养基的营养组成成分,提高了红色素产量.结合单因素试验优化得到的数据,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将发酵时间、果糖浓度和硝酸铵浓度用于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液态发酵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红色素在535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最优发酵条件是:发酵时间为14 d、果糖浓度为29 g/L、硝酸铵浓度为52 g/L.在此条件下,红色素产量得到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三孢布拉霉产β-胡萝卜素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的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对菌体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组合。结果表明,正负菌在优化条件下,菌体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产量平均可达到61.6257mg.mL-1和147.0991 mg.mL-1,较其原始条件下发酵结果分别提高了39.7%和483.3%。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了六种贵州特色中草药(野葱、刺梨、鱼腥草、苦荞、天麻和山药)乙醇提取液对姬松茸深层发酵的影响,分别将其按不同浓度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通过筛选得到三个显著因素,并对其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比剂量为:苦荞醇提取液15 g/L,鱼腥草醇提取液35 g/L,山药醇提取液15 g/L,多糖产量达到3.28 g/L.  相似文献   

13.
芘诱导下新鞘氨醇单胞菌差异表达蛋白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株芘降解新鞘氨醇单胞菌(Novosphingobium pentaromativorans US6-1)为模式菌株,为了追踪其在有芘和没有芘诱导下差异表达蛋白,对该菌株蛋白的超声破碎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4℃环境下,功率为40 W,工作时间与间隔时间均为5 s,超声总次数为60次时菌体破碎效果最佳.与IEF(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自制胶相比, IPG(Immobilized pH gradient)胶分离得到的蛋白点数量更多,质量更好.分析双向电泳图谱,追踪到至少7个在芘诱导条件下菌株US6-1表达的差异蛋白点.这说明芘可以诱导菌株US6-1合成特异蛋白.本实验结果为多环芳烃(PAHs)微生物代谢途径的阐明及环境中PAHs污染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提高安络小皮伞菌生物量为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对安络小皮伞菌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为:玉米粉30g/L,麸皮30g/L,MgSO41g/L,KH2PO43g/L,VB110m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5,装液量为9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9%,25℃下150r/min摇床发酵培养6d.在此发酵条件下,安络小皮伞菌丝体产量达5.88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44.47%,优化后菌丝体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两步发酵法生产黄原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原胶生产中发酵过程的氧限制及分离工序的高醇耗是造成高能耗,高成本的主要原因,作者探讨了一种生产高原胶的新途径-两步发酵法,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在一级罐中培养黄单胞菌以产生合成黄原胶的胞外酶,于利用这些胞外酶在二级罐中以无菌的底物发酵生产黄原胶,发酵在膜式两级发酵罐中进行,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产胶量比普通法提高24.5%,直接获得无菌体的发酵产物,简化了分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良上海滨海地区盐碱地的土壤肥力状况,使之转变成适合蔬菜生产的土质环境,实验通过混合盐碱土与有机肥后,喷施基于有机基质协同降解的复合微生物对盐碱土进行土壤改良.结果表明:盐碱土混入5∶1的有机质肥后,施加0.5%的1∶3∶3∶1的地衣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黄杆菌和鞘氨醇单胞菌菌液的复合微生物能快速增强土壤有机质的利用能力,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同时,土壤中的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等酶学指标显著上升.改良土的蔬菜栽培试验显示栽培50 d后青菜的生物量比原始盐碱地产量增加近1倍,比单纯施加有机肥的产量增加30.2%.结论对盐碱地的生物改良具有良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固定化Zymomonas mobilis 10225乙醇发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10225)为乙醇发酵菌种.在葡萄糖浓度为10%(w/V)的发酵培养基中,分别进行游离细胞,固定化细胞的乙醇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游离细胞乙醇发酵的产率系数为0.42,达到了理论值的82.4%,而固定化细胞乙醇发酵产率系数为0.51,达到了理论产率的100%.固定化技术对于提高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表现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ahd A1c基因是鞘氨醇单胞菌降解多环芳烃中的关键基因。为了解鞘氨醇单胞菌ahd A1c基因基本特性,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其氨基酸理化性质、同源性、蛋白二三级结构、KEGG通路等。结果表明,ahd A1c基因编码区全长1 263 bp,编码420个氨基酸,与xylk基因、bph A1c基因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同源性较高;ahd A1c蛋白具有亲水性和稳定性,有31个磷酸化位点,2个保守区域,有跨膜区,无规则卷曲是二三级结构中最主要结构元件;KEGG分析表明ahd A1c蛋白编码水杨酸羟化酶。为进一步研究多环芳烃的降解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发酵工艺,提高色氨酸产量,本文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发酵条件、及小试发酵过程控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g/L、胰蛋白胨20g/L,色氨酸产量达0.43g/L;在摇瓶发酵的基础上,进一步在50L发酵罐中进行小试表明,在发酵温度36℃、pH7.0、搅拌速率700r/min的条件下,色氨酸产量达0.45g/L。  相似文献   

20.
对亚栖热菌CBS-01菌株发酵生产海藻糖合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碳源、氮源实验,选出了适宜的碳、氮源,随后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培养基中的组分进行了筛选,找出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后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求出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g/L):可溶性淀粉5,蛋白胨8.6,酵母膏1.725,NaNO3 0.7,氨三乙酸0.5,Na2HPO4 0.1,MgSO4·7H2O 0.2,CaCl2 0.1.10 L罐发酵实验表明,CBS-01菌株海藻糖合酶的合成属生长关联型,利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CBS-01菌株的产酶水平由0.2 U/mL提高到0.41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