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用于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力和滤纸酶(FPA)酶活力为指标,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后续绿色木酶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联合稀酸预处理秸秆最有利于发酵产纤维素酶,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的预处理条件:基质浓度7%,H2SO4浓度2%,在180W的微波功率下处理稻草5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单位能耗的酶活增加量最高,CMC酶活和FPA酶活分别比未经处理的稻草发酵后所得酶活提高了135.6%和82.7%.  相似文献   

2.
采用阶段处理和多菌种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采用阶段处理和多菌种固态发酵玉米秸杆,提高玉米秸杆的饲料营养价值。方法 利用氨化法和白腐真菌Lx对玉米秸秆进行前处理,将康宁木霉和选育出的高活性黑曲霉Sy,瘤胃细菌X4,酵母Y2,接种于前处理过的玉米秸杆上进行多菌种共发酵。由正交试验得出最适培养条件。结果 在发酵温度30℃,pH5,发酵9d后,粗蛋白含量达24.61%,粗纤维降解率为48.37%。结论 该法为利用玉米秸杆生产蛋白饲料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秸秆微贮是利用微生物处理秸秆的一项新技术。试验表明:微贮后的秸秆全面优于未处理的秸秆;与氨化处理比较,微贮秸秆粗蛋白含量低于氨化秸秆,但采食量和日增重均高于氨化秸秆,成本亦比氨化处理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科委、农业部等单位的11位专家对微贮试验结果进行评议时一致认为:微贮技  相似文献   

4.
利用米曲霉、黑曲霉和酵母组成的三菌发酵体系对啤酒糟进行高蛋白菌体饲料化生物转化.方法为以预处理过的酒糟粉为主要培养基,添加少许辅料,接种上述三种菌种进行固态发酵.该方法的培养周期为6d,所得酒精菌体蛋白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高达35.9%,糖化酶活力达7564.1u/g,演粉酶活力达4824.4.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杨树木屑为原料,研究了一株密孔菌在发酵不同农业废弃物时漆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对密孔菌产漆酶具有良好的诱导效果,且以玉米秸秆的效果最佳,漆酶酶活可达40.92 U·mg~(-1).Cu~(2+)的存在或浓度变化显著影响密孔菌产酶,当添加0.02%Cu~(2+)时,菌株在小麦秸秆和木屑培养基上产酶活分别达到41.24 U·mg~(-1)和57.13 U·mg~(-1);当Cu~(2+)浓度为0.04%时,菌株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分泌漆酶酶活达到峰值94.92 U·mg~(-1).p H值对密孔菌产漆酶有明显影响,在中酸性环境中菌株产漆酶酶活较高.菌株在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培养基上发酵产酶的最适温度较高,分别为35℃和40℃,且在整个发酵周期能维持较高较稳定的酶活水平.因此,密孔菌有很好产漆酶和降解农作物秸秆的能力,可用于农作物秸秆处理.  相似文献   

6.
对瑞氏木霉HA-1、产朊假丝酵母CICC 1807和北京棒杆菌HA-3C混合发酵甘薯渣生产富含赖氨酸的菌体蛋白进行了研究.单因素考察结果表明,基质组成、碳源和氮源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具有重要影响.正交实验优化后的培养基中,薯渣与麸皮比例为5:5(w:w),糖蜜添加量5%,豆饼浸粉添加量3%.进一步对固态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优条件为种子液中霉菌、酵母菌和北京棒杆菌的最优体积比为2:1:2,总接种量15%(v:w),基质含水量为70%,薯渣发酵后粗蛋白含量达到16.8%,赖氨酸含量为1.32%.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生物提高作物秸秆饲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生物(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物)发酵玉米秸秆对饲用价值和奶牛饲喂效果的影响。实验处理为用筛选的微生物制剂发酵纯秸秆粉、纯秸秆粉补充氮源(豆粕粉)和碳源(玉米粉),对照为清水发酵上述原料。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粉经微生物发酵后有机酸(以乳酸计)含量接种后24h内大幅度提高,之后持续缓慢增加,而清水发酵的对照则没有酸积累现象;与清水发酵对照和不发酵原料相比,微生物发酵处理纯秸秆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发酵原料中补充碳、氮源后,微生物发酵处理的粗脂肪、维生素B含量大幅度提高,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奶牛试验表明,与清水发酵玉米秸秆相比,微生物发酵秸秆处理产奶量增加了17.0%,乳脂率增加了1.01%。  相似文献   

8.
灵芝固态发酵产漆酶及对秸秆木质素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新途径,采用平板显色法从三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出一株灵芝属漆酶高产菌,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该菌主要产漆酶和少量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在优化条件下,该菌发酵18d,漆酶活力最高达2056U/g干曲.该菌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及稻草作为唯一营养源固态发酵30d,对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最大,达到23.7%,油菜秸秆也达到了16.2%.  相似文献   

9.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固态发酵白酒糟以提高白酒糟粗蛋白含量,优化了影响白酒糟固态发酵的单因子试验(接种量、发酵时间、菌种接种比例、尿素添加量)和多因子的正交试验[L9(34)]。结果表明,双菌株固态发酵白酒糟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5%、发酵48 h、枯草芽孢杆菌与热带假丝酵母接种比例2∶1、尿素2 g。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菌株IMBH-2固态发酵培养基优化;并对IMBH-2漆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固态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和有机氮源可以促进漆酶发酵。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蔗糖2.5%(w/w),牛肉膏0.8%(w/w),KH_2PO_40.4%(w/w),Mg SO_4·7H_2O 0.15%(w/w),麦麸100 g,固液比1∶1.5。优化后发酵漆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3倍。漆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 H为4.0,且在低pH下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固态发酵微生物蛋白质的提取、纯化条件以及压力脉动对固态发酵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压力脉动固态发酵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发酵后的酶曲中,加入Tris-HCl提取液,可得胞内蛋白质,FPA酶活与CMCase酶活回收率分别为83.6%与67%,纯化效果较好。从压力脉动外界周期刺激固态发酵干酶曲中提取的胞内蛋白质与从未加周期刺激的微生物中提取的相比,胞外蛋白质的质量、FPA酶活和CMCase酶活分别提高了17.75%、60.08%和21.17%。压力脉动固态发酵5d的微生物胞外蛋白质的酶活,与静态固态发酵6d的相当,发酵周期缩短。压力脉动外界周期刺激使蛋白质组分有所变化,减少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0400的组分,但增加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520的组分。  相似文献   

12.
利用涂布平板法从腐烂秸秆及枯枝烂叶中分离出71株丝状真菌.通过比较菌株秸秆粉降解产物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获得一株可有效降解秸秆并促进小麦生长的菌株2-5-2.对其进行形态分析和rR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木霉属真菌.该菌株可产生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半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壳聚糖酶.平板对峙培养显示,该菌对多种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或阻碍作用.固态发酵培养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酶活在第11d达到最高;第28d,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1.13%,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8.53%.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生物预处理对秸秆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添加0. 5‰微生物菌剂、1‰微生物菌剂、5%木薯酒糟和10%木薯酒糟进行黄贮;研究在高温(50℃)半连续发酵条件下,黄贮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特征。结果表明在发酵系统总固体(TS) 8%条件下,黄贮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或木薯酒糟均能显著地提高产气率;添加10%木薯酒糟的产气率高于添加1%的微生物菌剂,且甲烷含量达到最高。在秸秆沼气生产中,可通过微生物菌剂或木薯酒糟的添加改善秸秆预处理效果,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纤维素筛选培养基中加入了黄孢原毛平革菌稻草固态发酵的浸提液,并用这种培养基直接从自然环境中筛选了与黄孢原毛平革菌相容的菌株,在PDA和MEA平板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相容性测试,选择出了生长稳定、可以与黄孢原毛平革菌较好共存的6株真菌.然后,对它们进行了固态发酵产酶的研究.对发酵体系中滤纸酶活(FPA)、木素过氧化物酶(L 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这种筛选出来的菌株组合可以部分增强酶的活性,完善体系中胞外酶的组成,其中编号为F05的菌效果最好,它在混合培养时,体系中的FPA和Lac都得到了加强,比单独培养F05和P.C.时的酶活分别提高了55.5%,24.1%和217%,146%.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田菁籽粉固态发酵的几种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以添加速效氮源,采用曲霉与酵母菌混合发酵效果最佳,粗蛋白含量达60%以上,动物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FAO标准,其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高出FAO标准0.33倍。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制备改性凹土,并研究改性后的凹土对Cr6+的吸附率。在凹土进行酸洗和活化的预处理之后,采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下简称OTMAB)对凹土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改性。用改性后的凹土吸附Cr6+,并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吸附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OTMAB用量的增加改性凹土对Cr6+的吸附率先增大后减小,不同的溶剂,最大吸附率处的OTMAB用量不一致。实验最后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每种处理方法中吸附效果较好的凹土及原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铜离子(1、1.5、2和2.5mmol/L)和草酸(2、4和6mmol/L)对灵芝和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油菜秸秆产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2 mmol/L的铜离子,可显著提高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其活力分别为1032.77和840U/L,是不加铜离子的2.53和2.40倍;而与对照相比,添加1mmol/L铜离子可显著提高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其活力为319.89U/L,是不加铜离子的2.08倍,添加1.5、2和2.5mmol/L的铜离子时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0.71%、18.95%和11.11%.与对照相比,添加2、4mmol/L草酸可显著提高漆酶活力,其活力分别为1111.44、1301.89U/L,是不加草酸的2.73、3.2倍.添加4mmol/L草酸可显著提高锰过氧化物酶活力,其活力为693.33 U/L,是不加草酸的1.98倍;而2、4和6mmol/L草酸的添加抑制了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43.03%、28.81%和33.73%.  相似文献   

18.
鸟巢菌转化作物秸杆为真菌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不同的鸟巢菌对小麦、玉米和油菜的秸秆进行了降解试验。发现鸟巢菌对天然秸秆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最高可以达到66.6%,粗蛋白含量最高可以达到22.5%;硫酸铵对于鸟巢菌降解玉米和小麦秸秆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鸟巢菌来说,添加硫酸铵IVDMD和降解产物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鸟巢菌降解玉米秸秆后生物量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结果,鸟巢菌能促进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氨基酸含量的增加;当向玉米秸秆中添加硫酸铵时,鸟巢菌能使降解后生物量中氨基酸含量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9.
黄芩药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芩药渣的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稀硫酸时黄芩药渣进行预处理,并测定还原糖的含量;以黄芩药渣为原料,利用扣囊拟内孢霉固态发酵生成单细胞蛋白,确立了固态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及pH值.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5%,含水量55%,培养时间24 h.在上述的条件下发酵后,药渣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由8.99%提高到24.80%.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对苯二胺改性纳米凹土并与聚丙烯酸在室温下直接复合制备复合水凝胶.研究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苯二胺与纳米凹土的质量比、改性纳米凹土及聚丙烯酸的用量等对水凝胶凝胶时间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流变测试等技术对复合水凝胶进行表征和流变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苯二胺改性纳米凹土可使纳米凹土的分散性提高,改性纳米凹土/聚丙烯酸复合水凝胶具有较短的凝胶时间.流变学测试表明,改性纳米凹土的质量浓度在3.0%~7.0%(w/V)的范围内,复合水凝胶的黏度、刚性和机械强度皆随改性纳米凹土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聚丙烯酸的质量浓度在1.0%~2.0%的范围内,复合水凝胶的黏度、刚性和机械强度皆随聚丙烯酸的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当聚丙烯酸的质量浓度在2.0%~3.0%的范围内,复合水凝胶的黏度、刚性和机械强度皆随聚丙烯酸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