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1,3,4-噻二唑、1,2,4-三唑为先导物,通过化学修饰合成了4种同时含有1,3,4-噻二唑、1,2,4-三唑、酰胺和硫醚片断的新型目标化合物,并利用1HNMR、IR进行了结构表征.抑菌测定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84%以上,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高达90%以上,具有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具有高活性的有机木材防腐剂,以4-取代邻苯二胺为原料,经酰化、环合等步骤合成了7种5-取代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并经熔点、MS、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用滤纸片法研究目标化合物对白腐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褐腐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霉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7种化合物对木材中的腐朽菌均没有抑菌活性,但部分化合物对木材腐朽菌中的霉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化合物4a在质量分数为1.0%时对两种霉菌就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且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试剂(五氯酚钠),化合物4b的抑菌效果则与对照试剂相当。  相似文献   

3.
新型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1-(甲)氨基-2-(1H-1,2,4-三唑-1-基)-4,4-二甲基-3-戊酮和苯磺酰氯类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三唑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数据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小麦叶锈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基苯基"和"1,2,3-三唑"分子片断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3个新型1-(4-取代苯基)-4-(4-取代苯基)-5-氨甲基卤代苯酚-1,2,3-三唑类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表征确认.抑菌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高达90%以上,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抗菌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基于Kabachnik-Fields反应,反应原料亚膦酸二乙酯、苯甲醛分别与苯胺和对甲苯胺在无催化剂和溶剂,一定反应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一锅法合成了2个氨基膦酸酯类化合物(1和2),利用1H-NMR,13C-NMR和IR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结构鉴定,命名为二乙基[(苯基)(苯胺基)甲基]膦酸酯(1)和二乙基[(苯基)(对甲苯胺基)甲基]膦酸酯(2)。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和2分别做了抑菌活性研究,选取2种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3种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lyonectria destructans和Neocosmospora rubicola)。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分别对上述细菌和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Kabachnik-Fields反应,反应原料亚膦酸二乙酯、苯甲醛分别与苯胺和对甲苯胺在无催化剂和溶剂,一定反应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一锅法合成了2个氨基膦酸酯类化合物(1和2),利用1H-NMR,13C-NMR和IR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结构鉴定,命名为二乙基[(苯基)(苯胺基)甲基]膦酸酯(1)和二乙基[(苯基)(对甲苯胺基)甲基]膦酸酯(2)。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和2分别做了抑菌活性研究,选取2种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3种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lyonectria destructans和Neocosmospora rubicola)。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分别对上述细菌和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氢化诺卜醇为原料,经氯铬酸吡啶(PCC)氧化合成氢化诺卜醛,再由氢化诺卜醛与乙二醇、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分别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氢化诺卜醛乙二醇缩醛(2a)、氢化诺卜醛1,2-丙二醇缩醛(2b)、氢化诺卜醛1,3-丙二醇缩醛(2c),其结构经 FT-IR、EI-MS、1 H NMR、13 C NMR 确认,3种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以枇杷炭疽病菌(Cd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油茶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水稻纹枯病菌(hizocitonia solani)、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莴苣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实验对象,开展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mg·L -1浓度下,3种化合物对6种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化合物2c 对辣椒疫病菌抑菌率达到100;,化合物2b 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率达到98.78;,化合物2a 和2c 对油茶炭疽病菌、2b 对莴苣菌核、2c 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具有良好除草活性的新型膦酸酯化合物,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呋喃环引入先导结构IV的R位设计合成了8个结构新颖的膦酸酯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除草活性和杀草谱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都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V-1在75 g·hm-2(a.i.)的浓度下,对测试杂草的效果与草甘膦相当,显示了具有作为除草剂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单片纸碟法制定了4种磺酰类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抑制活性,测定结果与抑制ALS的活性结果相符,对4种磺酰胺类化合物进行了量化计算,讨论了前线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等与活性的关系,推导出化合物的可能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0.
合成13个碳酰脲类化合物.其中8个未见文献报道。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分析鉴定.其中有些新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杀草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去氢表雄酮为原料,通过环氧化、环氧开环、内酯化和酯化等化学反应,合成了9个结构修饰物,产物经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等进行表征,并进一步进行了初步的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2个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6个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4个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具有弱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1-[二-(4-氟苯)甲基]哌嗪及氯乙酸乙酯为原料,经取代、肼解、环化制得3-[4-二-(4-氟苯)甲基哌嗪]-4-氨基-1,2,4-三氮唑-5-硫酮(5), 5和取代芳香醛经缩合反应制得了22个Schiff 碱6(a~v), 其收率为73-85%。 合成的22个目标化合物通过熔点测定和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经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除了化合物6(n,o)外,其余所有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活性,在化合物浓度为20ug/mL时,其抑制率高达99%。  相似文献   

13.
利用5氨基-1H-1,2,4三氮唑-3-羧酸酯和取代苯甲酰氯的酰化反应,合成了10种苯甲酰氨基三氮唑类衍生物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而证实.通过小麦芽鞘法和黄瓜子叶法生测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有植物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甾酮与取代氨基硫脲缩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胆酸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其结构均经1H NMR,IR,ESI-MS及元素分析所证实.此外,所有目标化合物都进行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测试.化合物4b,4g和4h对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韩明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7):4773-4778
研究嘌呤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初步探讨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2,6-二氯嘌呤为原料,经取代、溴代、缩合,制备其衍生物;以人的肝癌细胞HepG2为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评价其抗肿瘤活性,并进行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合成了17个嘌呤衍生物,结构经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2位为R-2-氨基丁醇取代、6位为3-氟苄基取代、9位为乙基取代时抗肿瘤活性较好。说明嘌呤衍生物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醋酸去氢表雄酮肟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酸去氢表雄酮为原料,室温搅拌下和盐酸羟胺在弱碱性介质中反应合成醋酸去氢表雄酮肟,得到了纯度较高的醋酸去氢表雄酮肟,收率达89.6%。通过测定其熔点,借助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以及元素分析等技术来表征其结构。抗菌活性实验表明,醋酸去氢表雄酮肟对实验菌株均有抑制和灭活作用,对枯草芽胞杆菌CMCC63501株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olanum coagulans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chemical methods, and comparison with reported spectroscopic data. One new phenolic glycoside, methyl salicylate 2-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 together with 12 known compounds(2–13),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Solanum coagulans. Compound 1 was a new phenolic glycoside, and 2–6 were isolated from Solanum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also evaluated. Compound 7 showed remarkable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T. mentagrophytes, M. gypseum and E. floccosum with MIC values being 3.13, 1.56 and 3.13 μg·m L-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以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腈和S-烷基异硫脲盐为原料,在KF/Al2O3催化下合成了5个标题化合物。所有结构均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并做了初步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各种苯乙酰氯与乙烯反应合成一系列2-萘满酮,通过芳香化合物琥珀酸酐的傅氏酰基化反应、Clemen-son还原、环化等步骤合成一系列1-萘满酮,并将1-萘满酮通过还原、脱水、环氧化、开环氧等步骤转化为2-萘满酮.通过核磁检测,验证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