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稻秸/木材密度纤维板的复合工艺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稻秸木材复合工艺配比及防水剂的添加量(0.8%、1.2%、1.6%、2.0%)对稻秸木材复合中密度纤维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稻秸与木材原料分别进行纤维分离,再混合后施胶的复合工艺,当草木配比为1∶1,防水剂加量为1.2%,脲醛树脂胶粘剂的施胶量为12%时,生产出的稻秸/木材中密度纤维板,除吸水厚度膨胀率外,各项性能均能达到中密度纤维板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改性生物质玉米淀粉压制稻秸秆人造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的改性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压制15 mm稻秸秆人造板,并对影响板材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经预试验表明,压制稻秸人造板较理想工艺为:板材密度0.7g/cm3、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15 min、热压单位压力3.5 MPa.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1%的醋酸喷洒秸秆表面,秸秆与木刨花按质量比85:15混合,羧基改性丁苯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70:30,主剂施胶量为25%,异氰酸酯质量分数为3%条件下,所压制的稻秸秆人造板的各项理化性能均能达到GB/T4897.3-2003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稻秸为研究对象,将多种预处理方法结合在一起,选取其中影响稻秸发酵的关键因素———碱剂量(熟石灰的用量)、含水率和接种时间,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稻秸厌氧发酵预处理的优化工艺条件:碱剂量为6%,含水率为80%,接种时间为4 d.其中含水率对稻秸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碱剂量,再次是接种时间.并对正交试验中最优预处理条件下试验的日产气量进行分析,表明在优化的预处理工艺条件下,稻秸厌氧发酵启动较快,系统稳定,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4.
大量苹果木被遗弃,造成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正交试验对苹果木高密度刨花板制造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刨花初含水率对刨花板的理化性能不显著;施胶量对刨花板内结合强度、含水率影响显著,而对刨花板静曲强度和2h吸水厚度膨胀率影响不显著;热压时间对刨花板2h吸水厚度膨胀率影响显著,而对其它性能影响不显著。(2)苹果木高密度刨花板较优的工艺参数为:刨花含水率为6%、施胶量为13%、热压时间为300s。  相似文献   

5.
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压制工艺对异氰酸酯胶黏剂刨花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氰酸酯树脂胶黏剂的黏度、固含量适中,符合国家标准,可大规模推广使用;施胶量、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刨花板性能有较大影响.通过极差及位级趋势分析可知:在试验范围内,制备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均随着施胶量、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其中,施胶量对刨花板内结合强度的影响最显著,热压时间次之,热压温度最弱;刨花板最优制备工艺为施胶量210 g/m2、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450 s,此时内结合强度与静曲强度分别为0. 51MPa和22. 4 MPa.  相似文献   

6.
选用正交试验方案初步讨论了板子厚度、竹片厚度、热压时间、热压温度、板子密度、竹片涂胶量、刨花施胶量等七个结构和工艺因子与竹材复合板纵向静曲强度及平面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板子厚度、竹片厚度、板子密度是影响强度指标的最主要因子,刨花施胶量,热压时间对板子的力学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而竹片涂胶量及热压温度在试验范围内对板子强度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放问题,使用大豆蛋白胶作为热压枫木刨花板的无甲醛胶粘剂,研究了刨花板的热压工艺.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分析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施胶量和密度对枫木刨花板内结合强度及表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设计得出最佳试验参数.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胶可以用于枫木刨花板的制造,其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27.5min,施胶量15.7%,密度780kg/m3.在此条件下,压制的板材性能均达到GB/T4897.1-2003对在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普通用板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单一稻秸和稻秸中添加蓝藻为底料,控制发酵温度35±1℃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秸和蓝藻相混合是良好的沼气发酵原料,其产气速度、产量明显高于单一稻秸为底料的处理.实验B组稻秸和蓝藻1:1混合厌氧发酵的两次产气高峰期都集中在发酵的前16d,而实验A组单一稻秸处理只有发酵第7d的一次产气高峰;前者的TS单日最高产气量、平均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TS产气潜力和甲烷含量分别为20.21ml.g-1、541.97ml、38480ml、456.09ml.g-1和76.88%,都明显高于后者的4.57ml.g-1、347ml、6940ml、42.03ml.g-1和42.33%的各项指标;并且实验B组的料液TS降解率52.54%远高于实验A组的5.52%;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各组pH保持在6.5-7.2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频介质加热技术,研究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多层豆胶胶合板板坯温度场分布和水分迁移情况,以及单板涂胶量对豆胶胶合板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频热压(频率为6.78 MHz,压力为1.0 MPa)过程中,板坯内部温度场分布均匀; 干燥效率呈现出从表层向芯层逐渐增加,即由里到外的干燥模式; 当单板双面涂胶量为400 g/m2时,胶层平均湿态剪切强度为0.83 MPa,高频热压时间仅为12 min。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聚磷酸铵(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在稻秸/HDPE(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中的相容性,采用氨气冷等离子体对APP进行预处理,研究处理功率(100、200、300 W)和处理时间(1、2、3 min)对稻秸/HDPE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极限氧指数(limited oxygen index, LOI)测试结果表明,APP经过氨气冷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LOI均高于未处理试样; 当处理功率100 W、处理时间3 min时,LOI达到最大,为30.5%,较未处理时增加了10.9%。力学性能测试与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氨气冷等离子体预处理APP对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影响不显著,处理功率对稻秸/HDPE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娄彻氏链霉菌发酵对水稻秸秆加工性能的影响。【方法】在30℃、含水率为65%的条件下,探究了发酵时间、接种量、碳氮比3因素对水稻秸秆质量损失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以及最大压应力和黏度(加工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了降解条件与水稻秸秆理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娄彻氏链霉菌发酵条件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性与加工性能的影响顺序为:发酵时间碳氮比接种量;通过相关性分析可得,发酵时间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以及质量损失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秸秆的最大压应力和黏度显著负相关。发酵的最优条件为:碳氮比为25,接种量为0.8%,发酵时间为20 d。此时水稻秸秆的最大压应力为5.62 MPa,较原秸秆降低了10.74%;黏度为415.8 m Pa"s,较原秸秆提高了29.7%;平衡扭矩则降低了18.2%。微观结构(SEM)显示发酵后水稻秸秆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结论】娄彻氏链霉菌发酵改变了水稻秸秆的物理化学结构,改善了水稻秸秆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2.
稻草秸秆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可再生建筑材料,在农村建筑节能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设计了一种自保温混凝土-秸秆复合砌块,组成方式为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孔洞中填充秸秆芯材.根据传热学基本理论对秸秆填充率分别为30%,35%,40%,45%,50%且长宽比不同的15组混凝土-秸秆复合砌块模型进行热工性能理论计算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合砌块的热工性能随着秸秆填充率的增大而加强;秸秆芯材横截面长宽比对复合砌块的传热系数影响很大,长宽比越大,传热系数越小,热工性能越好;当秸秆填充率为50%,且秸秆芯材横截面长宽比在规定范围内最大时,复合砌块热工性能较好,传热系数为0.851 W/(m2·K),保温性能远远好于相同尺寸下未填充秸秆芯材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节能率达到56.2%,充分体现出该新型复合砌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研究麦秸(气爆处理后) 、玉米芯、刨花及纸质四种垫料含水量、吸水性、保温性、重金属和有机农 药残留等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微生物污染情况,为新型麦秸实验动物垫料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照北京 地方标准,对麦秸垫料与其他三种垫料的含水量、吸水性、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情况等进行测试与比较分析,通过升、 降温实验比较四种垫料的保温性。 结果 麦秸垫料含水量、吸水性、重金属及有机农药残留符合北京地方标准。 结论 麦秸垫料吸水性显著优于其他三种垫料,保温性能好,微生物含量少,具有来源广、价格低、易保存等优点, 并且可减少林木资源消耗,利于环境保护,可作为产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人造板板坯的导热性能,采用准稳态平板法,测试了木材纤维和稻草刨花两种板坯在载胶状态下(UF树脂施加量为10%,以绝干纤维或刨花为基础)的导热系数,研究了试验板坯目标密度(0.6、0.7、0.8和0.9 g/cm3)和含水率(木材纤维:10%、15%、20%、25%和30%;稻草碎料:10%、15%和20%)对板坯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目标密度和含水率条件下,木材纤维板和稻草刨花板板坯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231 5~0.523 6 W/(m.K)和0.260 4~0.344 6 W/(m.K);板坯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大和含水率提高而递增,含水率对木材纤维板板坯导热性能的影响比对稻草板板坯的显著;在板坯含水率低于20%时,稻草板板坯的导热性能普遍优于木材纤维板板坯。  相似文献   

15.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及其聚氨酯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丙烯酸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环氧丙烯酸酯,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种类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探讨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阻聚剂用量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研究,考察聚氨酯预聚体的添加及环氧树脂种类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环氧丙烯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N,N-二甲基苯胺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10℃,w(催化剂)=2%,w(阻聚剂)=0.1%;FT-IR表征说明得到目标产物。同时,聚氨酯进行改性明显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聚氨酯预聚体(n(—NCO):n(—OH)=2:1)添加量为25%时,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59.33%,抗拉剪切强度增加3.7倍,材料断面的SEM图表明改性后材料出现韧性材料特征。另外,由双酚F型环氧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明显优于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制备的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文中比较了自然发酵法、水煮处理法、牛粪处理法、石灰处理法对新鲜稻草的软化效果,并研究了用软化稻草和棉籽壳为主要原料,以玉米粉或大米为辅助材料的不同配方培养基的出菇情况。结果显示,稻草软化的最佳处理方式为石灰处理法;以软化后的稻草(占79%)、棉籽壳(占20%)、玉米粉或大米(占1%)配制的平菇培养基质能够很好的出菇,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非稳态热流法——脉冲法测定了轻质麦秸板的基本热学性能(包括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比热和蓄热系数等)。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板材密度和施胶量对轻质麦秸板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轻质麦秸板的热学特性影响显,密度在0.1~0.25g/cm^3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导热系数上升,导温系数下降;施胶量则对其热学性能无显影响。与现有的建筑保温材料相比,轻质麦秸板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墙体材料及现有的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18.
水分会给油纸的绝缘能力和电气特性带来严重破坏,研究其对油纸系统绝缘状况影响有很大价值。通过在实验室制备不同含水量的油样品和纸样品,开展频域测试;提出不同特征频率点处的ε值作为特征参量,对油样品和纸样品中的含水量进行区分;结果表明:纸中含水量和油中含水量对ε的影响分别集中在频率对数-3~1和-3~-1范围内,且在该范围内影响较稳定;取频率对数为-3、-2和-1、0、1时的ε值作为区分油中水分和纸中水分影响的特征参量,对曲线进行拟合,得出函数关系;对进一步研究油纸绝缘含水量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