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崇祯历书>最早引入了第谷的蒙气差修正,改变了我国天文观测不考虑蒙气差影响的状况.<历象考成后编>中进一步引入了卡西尼蒙气差理论和新的蒙气差表,这份蒙气差表为当时学者根据卡西尼理论计算所得.卡西尼蒙气差表比第谷之表有更高的精度,它的引入是中国在蒙气差的认识和修正方面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17世纪,西方来华传教士采取学术传教的策略,他们在中国学者的合作下翻译了一批西书.因此,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随之被传入中国.分析其中传入的若干则流体知识,包括液体的特性、比重、浮力和压力等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产阶级这一话题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学者们对中产阶级尤其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理解与认识彼此之间存在分歧,就划分中产阶级的经济指标以及中产阶级占总人口比例而言,看法不一。本文拟从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入手,追溯这一概念的来源,考察这一概念在中国提出的社会条件,描述中产阶级概念在社会观念的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中产阶级在当下中国语境之中具有的丰富意涵,揭示其意识形态特征以及其所掩盖的诸种社会问题,与此同时,论述中产阶级概念在塑造未来社会形态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建设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概念有着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的提出者托拉西是把这个概念作为一个"观念的科学"提出来的,因此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哲学意义。它在不同的哲学家思想里有不同的内涵,西方哲学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热衷到终结的变化。当代的政治意识形态越来越向世俗化、多样化和文理互渗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敏 《科技信息》2014,(11):78+72
教师的角色冲突这一概念自从英国学者威尔逊(Wilson,B.R.)于1962年发表《教师的角色:一种社会学分析》一书以后,逐渐成为国外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而在我国,直到1985年林秉贤教授著作《社会心理学》引用到了教师角色冲突这一概念,教师的角色冲突问题才越来越受我国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作为晚清最早一位新教来华传教士,马礼逊使用literature一词的历史经验意义无疑具有开创性甚至奠基性。而马礼逊在使用literature一词时的英国文学或外国文学之指涉,与他使用这一概念之时的中国文学之指涉,到底构成怎样一种对应互文之关系,自然也成为检核其对literature一词理解之关键,同时也可初步判断马礼逊时代中西之间在 literature 一词基础之上所初步形成的一种对话关系与历史形态。而在马礼逊的《华英字典》以及大量往来书札中所提及的literature一词,无论是在西方文学语境中抑或中国文学语境中,均未见显示出明显倾向于近代的、纯文学的寓意,更多则是指各种各样的文献或文本。  相似文献   

7.
概率概念的发展和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概率概念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代表人物的观点,扼要地介绍了不同学派对于概率这一概念的不同的理解和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概率这一概念的客观基础。文章认为概率是有客观与主观这两类不同的概念,但这两者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我们应该致力于研究相互转化的前提条件以及相互转化的形式,并从这一观点解释贝叶斯公式。  相似文献   

8.
陈蕾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114-118
在文体学界,"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享有广泛的影响。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一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的。但任何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有其历史渊源。关于这一概念的溯源问题,前人(如曹禧修等)有所涉及,可惜尚不深入。从布斯所给的"隐含作者"定义出发,从中西文论史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溯源,明确了这一概念在文体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明代传教士来华首次向中国介绍了西方地圆说.清代知识分子刘献廷与丁柔克的笔记,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地圆说的认识水平,其间不乏对西方天文学概念的误解与中西方不同观念的碰撞.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方地圆说的困难,在于中西天文学观念的巨大差异,以及知识体系移植的困难与缓慢.  相似文献   

10.
意向性概念一直是西方学术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学界是在现象学视域下理解意向性概念的。寻求美学突围的学术追求尤其要反思和警惕这一概念的西方学术理路,同时努力捕捉中西文化、思维的恰切点。以实验性的态度重塑东方关学。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西方学者对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这一概念的基本要求(诸如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结论要说明所研究内容的因果关系、发现规律,以及解释所研究内容的意义等),提出4个方面的内容来作为区分它们的参考性准则。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教士自明朝中叶再度传入中国后 ,对中国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明清之际 ,更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南明政权进行实质的支持 ,作为交换 ,南明政权对西方传教士在传教与贸易方面也给予较多的便利。西方传教士对南明政权的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使明清政权的交替产生了拖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从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1972)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以来,交际教学法受到了外语教学界的普遍青睐.在我国,不同学者往往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交际教学法原则和模式,本文结合自身观察和所了解到的现阶段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状况,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理解和运用交际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晚清西方传教士将数学符号系统地引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物理知识表示方法相互交融,从而使中国传统物理学知识逐渐走向近代化.比较了晚清不同物理译著中的数学符号,解读数学符号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分析数学符号的演变对我国物理学知识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早在16世纪中叶,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就开始来到中国传教,鸦片战争以后,伴随资本主义大炮狂暴袭来的,便是大批传教士在中国展开了普遍的传教活动.传教士的东来,一方面是在履行其传教与文化侵略的职责,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为中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成为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一支特殊的外来势力.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西方宗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这一问题存在着基本否定和过分赞扬两种颂向,没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西方宗教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因此,笔者拟从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晚清时西方宗教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解读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教育领域却激起了波澜,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教育"叙事研究"中的一些概念仍然是模糊的,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需要从"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关于有理数集的稠密性的几种不同提法,澄清了对这一概念的错误认识,使对高等数学教材中关于有理数集的稠密性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网络成瘾"这一概念的历史追溯和界定标准,并对"网络成瘾"的成瘾机制展开了理论阐述,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网络成瘾"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揭示了16、17世纪中国引入西方数学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通过传教士传授和翻译、中国学者评介和中西合作编译以及中西方数学交流三种途径引进西方数学。西方数学的引进,促进了中国数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培养了一批造诣较深的数学家,推动了数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毅 《世界知识》2011,(14):65-65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之后,在两国发表的新闻公报里,首次正式使用了"核心利益"的表述,之后,核心利益一词在中国对外交往中被频繁提到。但目前,我国官方并没有对核心利益这一概念给予清晰明确的解释和说明,使得这一概念易被错误理解,从而使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不必要的担心。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