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贵州12个县(市)的优良枫香树天然林分中,初选出枫香树候选优树60株.运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确定枫香树优树生长指标的入选基线为: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应超过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13%,6%和23%.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一步对达标的候选优树进行形质指标评价,共评选出枫香树优树10株,可作为今后枫香树优良品系选育的母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次台湾相思优树选择技术研究主要是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以胸径、树高、材积为生长指标,同时结合枝下高、通直度、尖削度、枝叶浓密度和侧枝粗等形质指标,在广东省汕头潮阳西环山、潮州饶平石壁山和仙春村、惠州西湖公园宝塔山等9个地点开展了台湾相思的优树调查研究,总共筛选了43株候选优树和215株优势木进行统计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了广东省台湾相思优树选择的技术标准,即优树树高5株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17倍,单株材积≥5株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的1.52倍,形质指标0.33A(尖削度得分)+0.32B(通直度得分)+0.35C(浓密度得分)2,最终入选的台湾相思优树有19株,入选率为44.2%。  相似文献   

3.
以雷公藤人工同龄林为选择群体,以枝数量、地径、平均藤径、平均藤长为选优性状,采用小样地调查方法并用指数选优法进行雷公藤优良单株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选优的合理对比株数量为16株;雷公藤枝数量、地径、平均藤长、平均藤径选优标准的性状比分别为1.5,1.45,1.45,1.85;通过多性状联合选择,从36株候选株中选出23个优良单株,入选率为1.05%,选择强度为1.388 9~1.756 2,优良单株各生长性状为林分平均水平的1.47~1.8倍.  相似文献   

4.
西南桦天然林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材积生长量和树干通直圆满度作为选择优树的主要性状指标,从广西百色市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天然林分中选出优质林分3片,候选优树153株,选定采种优树9株.从选定的优树上采种、育苗、造林.造林后的6年生子代林的平均树高12.8m,平均胸径14.0cm.子代林木继承了母本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5.
调查福建北部地区8 a生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林分,以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为生长指标,结合冠幅、枝下高、干形、侧枝粗细和主干分叉性5个形质指标,应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优树选择.结果表明:千年桐优树的入选应满足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超过5株优势木平均值的1.18,1.10和1.51倍,且0.30A(冠幅得分)+0.38B(侧枝粗细得分)+0.32C(主干分叉性得分)2.最终入选的千年桐优树有12株,入选率为19.7%.  相似文献   

6.
在对豫南山区油茶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油茶良种选育标准,初选获得20株优树.对其进行连续3年观测,复选出9株综合表现较好的优树.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豫南山区油茶资源以中壮龄林为主,树龄30a左右,成熟果实颜色以青色为主,果形以扁圆和圆形为主.复选优树的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光山3号达到当地良种水平,新县1号、新县5号、新县4号、新县6号、商城1号和商城3号的选育潜力较大,新县7号和商城2号及其他初选优树可作为备选资源继续观测.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1987年黑松×长白松30人工杂交试验林12年生时,从中复选了15株优树。它们速生、耐旱、耐寒和抗病、虫害。它们属于父母亲本性状融合型遗传类型。在2000年已对部份优树嫁接初繁,形成了无性系,为决选出1~2个优良无性系,为推广速生、抗逆的松树新无性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柳桉41个家系生长性状、抗逆性状、形质性状和木材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经多性状综合选择出适合福建省中亚热带山地发展的GB000002等9个优良家系和60个优良单株,其4a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家系平均值为12.43 m,12.32 cm,0.072 17 m3,单株平均值为15.7 m,16.0 cm,0.134 6 m3,且形质性状和木材品质兼优.为闽西北地区推广柳桉造林、无性繁殖和种子园建设等提供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9.
豆科植物对石漠化土地生物碳固持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豆科植物功能群在恢复石漠化土地生态功能(如碳固持)中的速率及效果。【方法】以豆科植物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驱动种实施再造林,对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和对照(自然恢复的灌丛)进行系列取样调查,研究不同恢复类型群落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结果】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群落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高出灌丛8倍以上;在3种恢复模式中,以顶果木纯林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最高,降香黄檀纯林最低,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居二者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恢复模式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固持速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但3种恢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豆科植物功能群恢复石漠化土地的生物碳固持能力可以取得快速、高效和显著的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造林保存率及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幼林生长表现及适应机制。【结果】不同树种和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纯林中,降香黄檀的平均成活率较高(93%~96%),顶果木的较低(81%~87%);混交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顶果木纯林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73cm和1.87m)显著高于降香黄檀纯林(1.26cm和1.33m);混交林中,顶果木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是1.81cm和2.07m,高于纯林;降香黄檀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相应为1.15cm和1.39m,胸径稍低于纯林,而树高稍高于纯林。【结论】顶果木和降香黄檀均能适应石漠化生境,顶果木的生长表现优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  相似文献   

11.
从广西青少年散打运动现状分析入手,调查统计了广西青少年散打运动成绩、身体形态、运动员的年龄、训练年限和文化学习情况等.比较了广西第十一届运动会青少年冠军与全国青少年冠军散打战术、技术的数据、资料,分析了广西青少年散打运动队训练情况和广西青少年散打教练员情况.认为广西青少年散打运动的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竞技实力不强,和散打强省相比有较大差距,应当加强理论指导,加大投入,扎实搞好训练.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县级以上城镇的演变规律,得到结论:(1)从时间的角度观察广西城镇规模和数量的变化,在研究期间内,特大城市没有变化;大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明显增长;中等城市的数量增长明显,规模增长不明显;小城市增长不明显.(2)从时间的角度检验广西城镇的位序-规模:在研究期间内,广西城镇体系首先经历了位次型分布模式,再到首位型分布模式的转变过程.研究初期的1997-2003年属于位次型,表示在这期间小城市比大城市的发展明显,城市位次型特征较强.研究后期的2003-2008年属于首位型,表示在这期间中大城市发展占主导地位,小城市发展不明显,城市首位型特征较强.(3)1997-2008年期间内,广西的城镇体系的增长基本为平行式的增长,城市规模分布比较稳定,各种规模的城市增长率也基本相似.(4)从空间的角度观察广西城镇规模的分布,研究期间内广西城镇规模分布基本呈"集中→低水平均衡→集中"的变化路径.研究初期广西城镇规模分布不均衡,再转为低水平均衡,最后分布集中化.  相似文献   

13.
在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桂西北仫佬族村落体育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发展.文章拟通过对桂西北地区仫佬族村落体育活动的研析,揭示桂西北仫佬族村落体育文化特色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于1977年在全区林业用地上按6×8公里间距布设了2909个固定样点,并于1978年和1980年进行了两次复查。初、复查时间基本上均在调查年度的9—11月份。本文主要是根据这三次连续清查成果,分析本区1977—1980年间的森林资源及其动态。 一、森林总面积及立木总蓄积现况和动态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吸血蚋类分类研究(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广西6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8种,其中含有3个新种,加上前人报告但此次未采到的4种,广西共记载蚋类22种。结论:广西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福建-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计划,于2006年起陆续开展第4代育种候选群体的遗传资源创制、测定和评价。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同胞子代测定(第4代育种候选群体系列测定之一),为2016年启动的杉木第4代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和后续的生产性种子园建设提供优良亲本。【方法】 分别测定了杉木第4代候选群体中第2批1个12年生全同胞家系测定林1~12 a树高,4、5、 6、9和12 a的胸径,计算参试家系的单株平均材积;选取所有小区家系内的12年生的最优单株,采集胸高木芯样品测定木材基本密度和红心材比例。根据参试家系生长性状年度均值和变异系数评价家系生长性状稳定性;在方差分析基础上,估算遗传方差和遗传力;比较不同林龄、不同选择率以及早期选择对12年生时入选家系的准确率和材积遗传增益的影响。最后,以材积遗传增益为主要指标,兼顾材性性状,开展优良全同胞家系和家系内优良单株选择,预测入选家系和单株的遗传增益。【结果】 杉木第4代候选群体第2批62个全同胞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12 a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木材基本密度和红心材比例分别达到12.63 m、15.2 cm、0.136 8 m3、0.328 0 g/cm3和40.76%。参试家系所有性状的遗传方差均达到统计学极显著差异水平,候选群体中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家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46、0.358和0.329,家系内最优单株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464、0.687、0.680。以12 a材积生长量性状为优选基准,兼顾木材基本密度和红心材比例,进行优良家系和家系内优良单株的综合选择,筛选出10个速生全同胞家系,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基本密度和红心材比例分别为13.34 m、17.0 cm、0.176 3 m3、0.320 2 g/cm3 和40.76%。入选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幅度为6.14%~21.60%。中选的19个优良个体的材积生长量遗传增益幅度为58.62%~178.20%(平均为83.12%)。12年生最优家系木材基本密度达0.363 3 g/cm3,家系内最优单株木材基本密度最高达0.476 4 g/cm3。19个中选优良单株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83.12%,木材基本密度提高10%以上,红心材比例提高12.78%。这批材积生长量遗传增益突出,木材基本密度高,红心材比例高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不但是营建第4代种子园重要亲本来源,而且也是优良无性系培育和推广应用的重要遗传资源基础。本研究还对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稳定性、选择率对遗传增益的影响,以及家系材积生长量早晚相关及其早期选择年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材积为生长量的综合指标,家系选择率15%时,无论4、5还是6 a时的早期选择结果,与12 a选择入选家系的符合度与遗传增益均达到最高值。这说明杉木第4代遗传改良中,据4~6 a幼林的材积生长表现开展早期选择,不仅可行有效,还大幅度节约了时间,缩短了育种周期。【结论】 杉木第4代遗传改良的1个候选群体在生长发育和木材性能方面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这些在材积生长量、基材密度和红心材比例等方面遗传增益较高的优良亲本和重选优良个体不仅是杉木第4代种子园建立的重要亲本来源,还是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的重要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开放式服务的优势,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对传统服务进行的改革,探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实行开放式服务的经验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探讨MODY1-6(HNF4α,GCK,HNF1α,IPF1,HNF1β,NEUROD1)基因是否为一个疑为MODY的维吾尔族早发糖尿病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研究收集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4代健在的MODY家系一个,抽提两个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PCR扩增HNF4α,GCK,HNF1α,IPF1,HNF1β,NEUROD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与内含子拼接区,将PCR产物纯化直接双向测序。结果表明,未发现MODY1-6基因致病突变,但发现了17种多态性变异。HNF1α基因的同义突变Gln497GlnNEUROD1基因的c.164G>A国内外未见报道,其他都是已报道的MODY基因常见多态性。由此得出,MODY1-6基因的变异不是该维吾尔族MODY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MODY基因突变存在种族异质性,为进一步研究维吾尔族MODY家系分子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筛查到MODY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了家系内成员糖尿病的易感性,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