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居住区绿化评价缺少公众参与的问题,得到一个客观、真实的宜居小区绿化评价结果,以北京为研究区域,通过网络问卷平台,利用"社会关系网"的原理,收集北京市民对其居住环境的绿化满意度信息。根据居民满意度得分,将实地调查的207个小区分为6类,并对公众的绿化景观喜好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居住区绿化设计与评价具有一定可操作性,而公众喜好度较高的绿化景观特征为:植被盖度中等;绿地具有开放性和可进入性,视野半遮蔽;景观设计贴近自然,绿地中穿插步行小道,拥有景观水体。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城市绿地景观的信息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3年上海市航空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选择了斑块大小、分维数、破碎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等景观指数,从绿地斑块、绿地景观类型、景观镶嵌三个层次上分析了上海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大面积城市绿地景观以公园和生产绿地为主,街道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是绿化景观中最小的单元;(2)公园、生产绿地、街道绿地景观斑块的分维数较大,斑块的几何形状不规则,说明外界对它们的干扰比较少,而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分维数较小;(3)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市中心,绿化景观的功能性更强一些;最小值出现在郊区,城市绿地比例很小、斑块类型单一;均匀度指数最大的位于普陀区、松江区、徐汇区,最低的在郊区;静安区、卢湾区、杨浦区这3个老城区人口密度大。旧城改造频繁,绿地斑块破碎度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着手,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强调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应遵从节省成本、方便养护的原则,提出小区绿化养护要突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追求节约成本、长效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房屋的市场销售,作为居住区外部环境的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地建设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太原市居住区绿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原则。指出今后太原绿地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忻 《工程与建设》2009,23(5):639-64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做为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文章根据现代城市新建居住小区的特点,提出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人的主体因素,并注重小区空间、绿化景观设计,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绿地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庭院式绿化小区保护和美化居住环境,增加建筑艺术效果,活跃住宅区生活气氛等功能,简要分析了居住区小区绿化的设计布局及园林植物的配置.指出庭院式绿化小区应从发挥其统一性和综合功能出发,并以审美的观赏性和绿地的实用性为原则,进行设计布局与植物配置,以达到造因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居住区绿地规划中植物配置重要性的分析,探讨了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植物配置原则及植物配置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植物配置的生态原则、景观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艺术美原则。  相似文献   

8.
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生态学原理,遵循科学性、区域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确定各层指标因子及其权重,建立宜昌市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宜昌市新建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宜昌市新建居住小区的绿化环境较好;水环境、空气环境、卫生环境以及安全性基本满足需要,但有待进一步加强;而具有居住区特色环境的人工环境基本满足不了需求.整体上,宜昌市新建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适宜性中等.  相似文献   

9.
浅析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晓君 《科技资讯》2007,(11):160-161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方兴未艾,居住区绿化取得较大的发展,但许多小区因不重视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绿化景观和效果较差。因此,提高居住区绿化整体建设水平,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静 《遵义科技》2004,32(2):39-39,56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方兴未艾,居住区绿化取得较大的发展,但许多小区因不重视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绿化景观和效果较差。因此,提高居住区绿化整体建设水平,对我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做好设计,下面对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造景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绿地盲点区域评测与整体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分析石家庄市绿地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参照格林公园辐射范围法确定了具体辐射范围和实际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依据绿地面积分布图,对绿地景观盲点区域进行评测,找出辐射范围外的盲点区域。在改善绿地空间布局、提高绿化覆盖率的基础目标上,引入和改进国内外现行建设模式和实践经验,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特点,从居住区和公园、道路及环城三个要素上对市区整体绿地进行景观设计,建设城市宜居性,同时为其他平原城市进一步发展绿地要素的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概括了居住区宅间绿地景现设计的类型,并从景观小品、绿化设计及水体设计四方面论述了宅间景观设计的要点及手法。  相似文献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分类是依居住区的居住功能特点和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而划分的,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是以景观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了"场所 景观"的设计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照明景观等。目前,"场所"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提起和突出。因此,以上各种景观中,场所景观是核心,其他类的景观往往与场所景观融合在一起,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市为例,依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与绿地景观指数,确定市域内15处绿地斑块作为绿地网络核心"节点"。利用最小成本距离法构建了西安市域潜在绿地廊道网络,并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和变异系数对其优化。研究得出:西安市整体景观破碎度较高;城市绿地斑块数量多,但斑块面积相对较小;潜在廊道大致均衡覆盖西安市域,但中心城区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出现廊道空白区;不同斑块间相互引力强度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通过对比分析得到适宜的廊道优化阈值。核心廊道、重点廊道、一般廊道的划分阈值为8.765、0.330。优化后的绿地廊道、沿河带状绿地、道路绿化等景观形成了西安市域绿地廊道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居住区绿地规划的重要性出发,针对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水景绿化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操作性强的规划设计方案,并对居住区绿地的养护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居住区绿地规划的重要性出发,提出绿化设计的原则,并对居住区绿地的养护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金星 《广东科技》2008,(6):104-105
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理性化,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理想家园,居住区的综合环境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居住区绿地是综合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居住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针对生态园林小区绿化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巴州科技》2007,(3):14-16
一、居住区绿地的概念和意义 目前库尔勒市居住用地形成主要有居住小区、单位家属区和分散的私人住宅。居住区绿地属附属绿地性质,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建设不仅对城市绿化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绿地结构变化的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结构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通过对南京市1988年、2000年和2002年3个时段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加工处理,将绿地景观分为生态绿化用地和农业用地,并通过景观指数的方法对其在15年间的景观格局和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0年,南京市绿地景观总面积增加9.60%,斑块数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形状趋向简单.聚集程度增加,总体破碎程度下降.而不同绿地景观类型变化不同:农业用地面积增加12.80%,在城区外围大规模聚集分布,破碎程度较低;生态绿化用地面积减少3.60%,小面积斑块数量大幅减少,景观形状变得更加规则,主要生态绿化用地斑块形成"孤岛"分布,破碎度呈下降趋势,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下降,绿地生态质量下降.与2000年比较,2002年城市生态绿地面积减少0.63%,农业用地减少14.60%,生态绿地景观趋向于面积较大的斑块数量减少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所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世传 《科技资讯》2007,(18):136-137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城市居住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外延的扩大和内涵的丰富上.特别是居住区景观设计思想的确立,使居住区环境演化出现了新的趋势:从小区绿化模式走向景观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