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神农架地区广泛分布的米心水青冈林和锐齿槲栎林的生物量特征的调查研究表明:神农架地区102—130a成熟米心水青冈林的生物量在251.30—358.63T·hm^-2之间,平均为288.70±48.30T·hm^-2,20~60a锐齿槲栎林群落生物量在134.85—301.20T·hm^-2,平均为231.60±78.10T·hm^-2.两种类型森林生物量的95%以上集中在乔木层.在米心水青冈林生物量从大到小的序列中,前5种植物分别占乔木层总生物量58.67%-96.37%不等,同样锐齿槲栎林中,前5种植物占群落生物量的68.13%-95.26%.常绿植物占乔木层生物量的比例变化较大,米心水青冈林中占2.85-18.70%,锐齿槲栎林中一般常绿植物占0.8%-9.98%,只有一个锐齿槲栎林样地常绿植物(主要是粉白杜鹃)占乔木层生物量的44.04%.米心水青冈生物量根冠比为0.27±0.05,锐齿槲栎林为0.21±0.06.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林的生物量,在成熟的欧洲水青冈林和日本的水青冈林生物量范围之内,而锐齿槲栎林的生物量远远大于我国温带落叶栎林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湖北省长阳县崩尖子自然保护区锐齿槲栎林的种群结构和生活型谱以及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锐齿槲栎林在研究区主要分布于海拔1 400~1 800 m处,群落结构相对简单;随着海拔升高,锐齿槲栎胸径逐步增加,低海拔地区以小径级(DBH≤10 cm)个体居多,随海拔升高大径级(DBH20 cm)树木比例增加;沿海拔梯度,锐齿槲栎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都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最大胸径值起伏较大,发展趋势不甚明显;植物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是地面芽和地上芽植物,1年生植物较少,未统计到隐芽植物;不同海拔的植物生活型谱有所不同,较低海拔地段Raunkiaer生活型谱呈"U"形,其他3个高海拔样地大致呈"L"形.  相似文献   

3.
天水小陇山锐齿栎群落动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植被样地调查和树木径级数据为依据,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论述了现存锐齿栎群落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小陇山锐齿烁种群年龄结构可表示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类,在自然状态下,该群落为进展演替;分析了导致森林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神农架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神农架种子植物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39种,属一级重点保护的1种,二级16种,三级22种。从种的地理分布和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区系与西南联系密切,具有显著的温带性质,并含有众式的古老成分。  相似文献   

5.
在神农架种子植物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39种,属一级重点保护的1种,二级16种,三级22种。从种的地理分布和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区系与西南联系密切,具有显著的温带性质,并含有众多的古老成分。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福建茫荡山天然分布的东南石栎群落,分析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系以区域性单种科和少种科、少属科和寡属科、单种属和少种属占优势,冬青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为优势科,栲属、冬青属、榕属、润楠属为优势属,山茶科、冬青科、壳斗科、樟科、紫金牛科等为表征科,具有物种丰富、组成分散、优势科属明显、起源古老的特点,体现了华南植物区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天水小陇山林区锐齿栎群落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大量野外调查资料和取样的基础上,确定了锐齿栎群落区系成分组成及其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的配置.研究表明,该群落区系具有典型的北温带特征,与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水青冈属(Fagus)植物是北半球温带森林的重要建群种,其中以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分布最为广泛.以湖北神农架为研究点,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应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对米心水青冈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为2.55,Simpson指数5.31,均匀度指数0.70,Shannon-Wiener指数与Simpson指数的顺序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径级分布研究表明整个群落更新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及Pianka重叠指数为依据,将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土壤全N分别作为反映各主要种群生长环境的资源轴,对小陇山锐齿栎林的10个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主要种群在3个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宽度均较大,生态位宽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有机质资源维上,平均最小值出现在全N资源维上;各主要种群在3个资源维上的重叠都较大,说明了各主要树种间利用资源的方式较为相似,表明种群间利用资源的竞争排斥作用较为强烈,彼此之间容易造成在各资源维上的竞争;在3组资源轴中,锐齿栎的生态位宽度均为最大,说明锐齿栎种群对各资源的利用充分,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森林凋落物产量及组成的动态变化、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及凋落物分解特征,了解凋落物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神农架巴山冷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在样地内布置凋落物收集框和凋落物分解袋,通过1 a的连续观测,比较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物产量及分解速率的差异。【结果】巴山冷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6 217.44和4 833.46 kg/hm2,天然林比人工林年凋落物总量高28.63%。凋落物中以落叶为主,天然林和人工林落叶产量分别占凋落物总量的55.24%和54.76%; 其次是落枝,分别占总量的22.18%和19.66%; 树皮及花果等其他组分含量相对较少,分别占总量的22.58%和25.58%。巴山冷杉林凋落模式为双峰型,分别在10月和次年6月具有明显高峰期,而在次年2月凋落量最小。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年归还量分别为77.84和54.47 kg/hm2,天然林比人工林凋落物年养分归还量高42.91%,5种大量元素年归还量大小顺序均为N>K>Ca>P>Mg。凋落物在初始阶段分解较快,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物在最初2个月失重率分别达18.70%和11.35%。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常数分别为0.303和0.241,凋落物半衰期分别为1.70 a和2.57 a,而凋落物周转期分别为9.30 a和12.12 a。【结论】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凋落物产量较高,分解速率较慢,天然林凋落物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林群落中的锐齿栎乔木和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分别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锐齿栎幼苗的表观量子效率高于成树,幼苗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等低于成树;成树和幼苗光合作用日进程整体上均呈"单峰"曲线,未观测到常见的光合"午休"现象;成树与幼苗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速率日变化趋势较一致,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主要出现在12~14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成树总体上高于幼苗.幼苗叶绿素总量高于成树,同时幼苗具有较高的叶绿素b含量和较低的a/b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缓释肥施肥量对槲栎(Quercus aliena)容器苗生长、养分积累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响应规律。【方法】以槲栎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使用缓释肥(15% N+9% P2O5+12%K2O+2%MgO+微量养分元素(TE))设置5个施肥处理0.24、0.95、1.91、3.81和5.71 g/L,测定生长季末槲栎苗高、地径、生物量、养分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浓度。【结果】0.95、1.91和3.81 g/L施肥水平下,苗高、整株生物量、整株氮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0.24 g/L的施肥水平; 当施肥量增至5.71 g/L时,整株苗木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施肥量0.95~3.81 g/L(施氮量100~400 mg/株)时下降,苗高和生物量则无显著变化。【结论】槲栎容器苗合理的施肥区间为0.95~3.81 g/L,槲栎1年生容器苗组织矿质元素合理的浓度范围为:根系中N 1.63% ~1.93%、P 0.48%~0.52%、K 0.65%~0.79%; 茎中N 1.11%~1.43%、P 0.24%~0.25%、K 0.28%~0.44%。从提高利用率、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角度考虑,推荐槲栎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0.95 g/L,即施氮量100 mg/株;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是筛选槲栎苗木施肥量的重要指标,可推荐用于槲栎苗木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野外分解袋法分别对秦岭南坡油松和锐齿栎群落内凋落叶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分解试验.研究了凋落叶C释放过程及其与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P释放和C/N、C/P比值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群落凋落层(11265.58kg/hm2)C密度显著大于锐齿栎群落凋落层C密度(3047.31kg/hm2)(P<0.01),达到了3.7倍;(2)在凋落叶分解初期,2个群落凋落叶中碳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锐齿栎凋落叶C释放速率大于油松凋落叶C释放速率(P<0.01);(3)在两种群落类型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剩余百分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符合Olson分解指数模型(R>0.81);(4)凋落叶C剩余百分率与凋落叶和N、P剩余百分率之间具有显著的二项式回归关系(锐齿栎凋落叶P剩余百分率除外),与凋落叶C/N、C/P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凋落叶的C释放对凋落叶分解速率、养分元素的释放以及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Climate change is driving latitudinal and altitudinal shifts in species distribution worldwide, leading to novel species assemblages. Lags between these biotic responses and contemporary climate changes have been reported for plants and animals. Theoretically, the magnitude of these lags should be greatest in lowland areas, where the velocity of climate change is expected to be much greater than that in highland areas. We compared temperature trends to temperatures reconstructed from plant assemblages (observed in 76,634 surveys) over a 44-year period in France (1965-2008). Here we report that forest plant communities had responded to 0.54 °C of the effective increase of 1.07 °C in highland areas (500-2,600 m above sea level), while they had responded to only 0.02 °C of the 1.11 °C warming trend in lowland areas. There was a larger temperature lag (by 3.1 times) between the climate and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lowland forests than in highland forests. The explanation of such disparity lies in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of lowland, as compared to highland, forests: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species with greater ability for local persistence as the climate warms, the reduced opportunity for short-distance escapes, and the greater habitat fragmentation. Although mountains are currently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ecosystems most threatened by climate change (owing to mountaintop extinction), the current inertia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lowland forests should also be noted, as it could lead to lowland biotic attrition.  相似文献   

15.
湖北大学校园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大学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中高校校园植物的区系组成与分布.对湖北大学校园种子植物区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丰富,共有校园种子植物85科、181属、264种;(2)优势科、属不明显;(3)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较为复杂;(4)温带性质明显,热带成分丰富,表现出较明显的过渡性;(5)属种系数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对永丰县种子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其属的分布类型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该县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共有1340种,隶属于202科、721属;且优势科、属明显。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温带成分,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处于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范围内;且起源古老,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17.
对永丰县种子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其属的分布类型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该县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共有1340种,隶属于202科、721属;且优势科、属明显.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温带成分,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处于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范围内;且起源古老,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