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完善城市规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问题现存在着诸多争议。为此,在借鉴国外城市化模式经验基础上,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即重点打造都市圈,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大都市圈为龙头、中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的规模等级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大都市圈的概念,指出忻府区只有站在城市化发展高度来确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才能尽快融入大太原城市圈。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圈创新体系理论框架与前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都市圈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与发展既是当前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亟待补充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大都市圈创新体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并从现实和理论的角度提出大都市圈创新体系理论研究的基础和意义。同时,从大都市圈创新体系的基础理论、支撑环境、创新模式、运行机制和阶段演化五个方面归纳了大都市圈创新体系的未来理论研究框架与前沿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上海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建立标志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迈上崭新的台阶.以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结合改进的CRITIC法对区域内的城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改进的引力模型和中心度公式对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联系度测定.结论表明,上海与苏州的联系度较强,与无锡、杭州、嘉兴联系度一般,与其余城市的联系度较弱.基本形成了上海、苏州和杭州3个核心点城市,联系周围其他城市的上海大都市圈格局.上海、无锡、杭州与苏州这4座城市的中心度较高,对于周围城市的人才、物质和信息等要素的吸引力较大,辐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区域城市化的目标就是建立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地域体系结构。我国在小城镇战略的指导下,小城镇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而大中城市明显缺乏,城镇地域体系结构发育不全。重点建设县城,让县城在区域城市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科学化、合理化是我国区域城市道路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期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空间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高级阶段的空间形态 ,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近年来 ,由上海、南通、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15个城市形成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简称长三角都市圈 ,下同)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实力最强、最具发展后劲的都市圈[1]。但是 ,各自为政、相互封锁的行政区经济格局依然存在 ,严重制约着本区域的整体发展 ,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2—8]。本文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提出长三角都市圈空间整合的…  相似文献   

7.
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要促进城市化发展,走发展大中城市之路的可行性不大。从我国长期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和实践看,发展小城镇对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选择和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发展成本的对比分析,发展小城镇比发展大中城市具有更多优势。因此,发展小城镇是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基于城市化与增长极理论,重镇区规划,轻镇域规划,忽视城乡融合。"五个统筹"中的统筹城乡发展,基于城市化新理念,倡导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则体现为:镇区与镇域规划并举、统筹发展产业空间、统筹管治地域空间、统筹协调城乡交通。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域城市化道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化一直是地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并形成了“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小城市论”等几种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观点.论述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指出我国城市化道路并非是重点发展某类规模城市,而是应该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某些地域内的城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各地区的城市发展状况,分类别地提出了其相应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加快小城镇经济发展是国家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重大战略,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小城镇经济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综合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启动,加快发展小城镇经济,对于推进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就更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体验经济背景下小长假的实施及休假制度的推进,环城游憩发展迅猛,但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产品同质化、投资效益低等问题.旅游者重视购买和消费产品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体验,提升环城游憩地竞争力的前提是了解游客体验价值构成.研究在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基础上,对环城游憩体验价值测量指标进行提炼归类.在收集812位环城游憩游客体验价值问卷基础上,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环城游憩体验价值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长恨歌》虽然创作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然而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叙事角度方面看,都与盛行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鸳鸯蝴蝶派”有很多相似之处,呈现出明显的海派文化特征。《长恨歌》与现代都市民间神话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现代都市民间叙事是以现代都市世俗审美叙事的方式出现的;《长恨歌》体现了对启蒙话语的消解;《长恨歌》中所描写和弘扬的道德与人情之高尚充分体现了世俗之美。  相似文献   

13.
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运用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聚集-辐射效应,取得倍增的乘数共赢结果,即使武汉城市圈内9市实现超常规的发展,还要带动省内其他地区共建全面小康社会.分理论选择.在全国的地位,对其认识和建设的策略四个部分,提出一心两翼中轴的空间模式,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域经济综合体,以及政府的作用与地位三大策略,以促使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由新时期大城市地名的变化特点 ,提出城市地名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郑州市为研究案例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探讨了以居住区名为中心点、街路名为线、区片名和地名组团为面的城市地名网络体系建设途径 .  相似文献   

15.
“都市圈”是经济发展到城市化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工业化和市场化的结果.对于我国目前进行的。都市圈”建设热潮,应该进行理性的反思。如何合理建设“都市圈”是我国学者和政府在理论和实践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泛化”,泛化的根源在于历史原因、民风变革、心理原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17.
以“70年代以后”作家群的“新都市小说”创作为着眼点,分析其小说所展现的人物形象群落--“空心人”,概括这一创作现象的具体美学持征及精神走向,探寻“空心人”人物形象群落的现实,化存在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应优先发展大城市,有的学者认为应以中小城市为主,还有学者认为应重点发展小城镇.本文运用一系列指标,对中国县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在集聚性、集约性、经济性等方面均优于中小城市.鉴于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必须走集约型的城市化道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优先发展大城市,同时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科学规划和管理避免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病.  相似文献   

19.
当前西安已被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于市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探讨了提高市民外语(主要是英语)素质的路径和模式,包括编写市民英语培训教材,探讨提高市民外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具体方法措施、手段途径、师资准备和培训机制等。研究利用西安高校众多的资源优势,发挥高校辐射作用,全面提高市民外语基本交际能力和外语素质,对西安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南宁都市圈形成背景下的区域综合生态保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西境内由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组成的桂南经济区是广西乃至北部湾区域的核心经济区和最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为适应大西南区域联动发展以及我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今后本区城市群规模和辖区势必进行重新调整,并极有可能形成以大南宁都市圈为中心的环北部湾新兴经济增长极.以上述四城市为例,探讨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可行的区域综合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