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Al粉、Si粉、Al2O3粉,根据微波加热特点,调整原料的配比,配合自制的工业微波高温烧结炉,选择合适的微波工艺合成了Z值等于3的β′-Sialon.研究了原料配比、炉气中氧含量、烧结温度以及保温时间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反应烧结β′-Sialon,原料配比和炉气中氧含量很关键;微波反应合成烧结Z值等于3的β′-Sia-lon的最佳工艺是1500℃、保温90 min,该工艺烧结的材料密度为3.050 g/cm3和室温抗弯强度为150 MPa.  相似文献   

2.
微波辐射固相合成外消旋β,β′—联萘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宋丽娜 《松辽学刊》2005,26(1):52-53
利用微波辐射以rech为催化剂,使2—萘酚进行氧化偶联反应,合成外消旋β,β′-联萘酚,反应时间为3min,产品产率为39.8%,熔点为216—217℃。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雪李佳  王仁章 《松辽学刊》2005,26(1):50-51,53
用微波辐射技术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的酯化反应,探索合适的反应条件.实验中,分别从催化剂的用量、微波输出功率、微波辐射时间、投料比四个因素进行实验条件的探索,得出最佳的微波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0g,酸醇物质的量的比为:1.0:2.0,微波功率为595W,微波辐射时间为30min,产率84.1%.  相似文献   

4.
以Dawso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为催化剂,采用微波技术,用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直接合成乙酰水杨酸。考虑了不同Dawso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及最佳催化剂用量、水杨酸和乙酸酐物料配比、微波辐射功率以及辐射时间等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为选择最佳合成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杜娟  宋丽娜 《松辽学刊》2005,26(1):52-53
利用微波辐射以FeCl3为催化剂,使2-萘酚进行氧化偶联反应,合成外消旋β,β′--联萘酚,反应时间为3 min,产品产率为39.8%,熔点为216~217℃.  相似文献   

6.
松节油合成桃金娘烯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以天然松节油为原料,通过SeO2选择性氧化其中的a-蒎烯,合成出了桃金娘烯醛.探讨了反应配比、时间、氧化剂活性、催化剂及溶剂对反应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结果,产率达77.5%.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碱式盐与硫化钡溶液反应制取高含量硫化锌的立德粉、副产一种减的基本原理与合成方法,确定了原料配比、时间、温度等参数对反应的影响,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超声辐射分子碘催化下,以芳香乙二醛和苯硫脲为原料,一步合成1,5-二芳基硫代乙内酰脲.考察了反应物配比、超声辐射功率、辐射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芳香乙二醛和苯硫脲、碘的投料比为1.1:1.0:0.02;超声辐射功率为400W,辐射时间为40-45min,产物收率可达80%~95%.产品经1R、1HNMR、MS表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9.
3—羧甲基绕丹宁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甘氨酸与二硫化碳为原料,将加成、取代、环合等三步反应直接在“一锅”内完成,得到3—羧甲基绕丹宁,并且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对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多个因素对3—羧甲基绕丹宁合成收率的影响,使收率提高到85.3%,简化了合成工艺,缩短了反应时间,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提高了收率,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0.
微波促进肉桂酸苄酯的环境友好合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相转移催化剂和碱存在条件下,以内桂酸和氧化苄为原料,水作溶剂中或无溶剂条件下使用微波辐射快速合成了肉桂酸苄酯,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反应30min,无溶剂下反应8min,产率均可达98%以上,与常规合成方法相比,微波促进水溶液或无溶剂条件下肉桂酸苄酯的合成是一种快捷、简便、高效的环境友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杜娟  高文秀 《松辽学刊》2007,28(4):92-93
在微波常压反应条件下,用L-半胱氨酸合成了2-苯基噻唑烷—4-甲酸,讨论了反应时间、微波功率以及反应物用量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微波技术可用于光学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并显示出微波合成的简便、安全、快速、产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弹性聚氨酯涂饰剂的制备及其橡塑表面涂饰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酸、三羟甲基丙烷、一缩二乙二醇为原料制备的线型、低分子量含羟基聚酯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生成含端异氰酸酯基的低分子量预聚物为A组分,多羟基聚酯为B组分,制备了双组分固化型高弹性聚氨酯橡塑表面涂饰剂;确定了A、B组分的原料路线,双组分配比以及合成工艺条件,探讨了涂饰工艺并对产物的涂饰性能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3.
张新友 《松辽学刊》2003,24(1):72-73
采用-SO3H树脂作催化剂合成乙酸异戊酯,探讨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考察了催化剂重复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固载杂多酸(盐)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碳固载杂多酸(盐)催化乙酸和乙醇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 ,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参数对酯化率的影响.在适宜工艺条件下 ,酯化率可达94.38 %.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无棣赤泥,齐齐哈尔炉渣、淤泥,依安粘土为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赤泥烧结砖.通过单因素实验,以总收缩率、吸水率和显微硬度为烧结性能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原料及配比.研究结果表明,赤泥70%+淤泥20%+依安粘土10%,在1100~1 200℃烧结时,吸水率18%,满足国标要求.1 100℃下烧结的样品抗压强度为15.6 MPa,达到普通粘土砖MU15国标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以1,8-二(十四烷基)-3,6-二噁-1,8-辛烷二醇(n-C14 H29)2(CHCH2OCH2CH2OCH2CH)(OH)2,1,3-丙烷磺酸内酯1,3-(CH2)3SO3和NaH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5,12-二(十四烷基)-4,7,10,13-四噁-1,16-十六烷二磺酸二钠(n-C14H29)2(OCHCH2OCH2CH2OCH2CHO)(C3H6SO3Na)2.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在碱性条件下,原料配比(物质的量的比)n((n-C14H29)2(CHCH2OCH2CH2OCH2CH)(OH)2):n(1,3-(CH2)3SO3):n(NaH)=1:2.066:2.166,反应时间24h,反应温度6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率达98.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Y(BO3,PO4):Ce,Tb绿色荧光粉,利用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探讨了(BO3,PO4):Ce,Tb荧光粉的烧结条件、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产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能具有一定影响,在1050℃下、高温烧结2h的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好.与高温固相法相比,此法合成的(BO3,PO4):Ce,Tb荧光粉具有较完善的晶体结构,较高的纯度,较小的颗粒尺寸,粒度分布均匀,且相对荧光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以双-甲氧苯基氧化碲(BMPTO)作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快速合成α,β-不饱和酮,产率达86%-95%,讨论了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以及不同催化剂对该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这一反应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用导向剂法合成了Fe-β沸石,采用XRD、FT-IR、TEM技术对合成的Fe-β沸石进行了表征.因为只在合成Fe-β沸石的导向剂中加入有机模板剂TEAOH,而在合成Fe-β沸石的反应混合物中只加入少量导向剂,不必再加有机模板剂,从而大大减少了有机模板剂TEAOH的用量,大幅度降低了Fe-β沸石的合成成本,使其更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另外,所制备的Fe-β沸石导向剂在室温下放置40d以上,仍有很强的结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β-SiC为原始粉体,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1800℃和1900℃制备了BAS/SiC陶瓷基复合材料.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XRD、SEM及三点弯曲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度、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室温力学性能增加,而复合材料的物相中没有发现β—SiC向α-iC的转变,这可能是由于SPS烧结速度较快相对而言烧结时间较短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