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万虹 《世界知识》2014,(11):72-72
<正>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促进日本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年轻议员会"(简称"日台年轻议联")日前开会讨论,打算制订日本版的"台湾关系法"。"促进日本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年轻议员会"由约70名自民党籍国会议员组成,会长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胞弟、外务副大臣岸信夫。该议员会希望参考美国"台湾关系法"的作法,制订日本版的"台湾关系法",以作为加强日台之间经济、人员交流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台湾方面将2009年定义为"台日特殊伙伴关系促进年",并密集接待日本访客,表明了台湾欲进一步发展日台关系的愿望。对到台湾访问的日方人员,不管是党派代表还是专家学者,马英九几乎都事必躬亲,出面欢迎。  相似文献   

3.
台湾投资大陆20多年的持续发展是台湾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加入WTO后,台湾在大陆投资的地域、形式、领域、金额等都呈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把握这些新特点,必将促进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促进大中华经济圈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陆与台湾两地语文教材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对两岸教材文言文部分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教材异中存同,都反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但台湾教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显得更胜一筹。借鉴台湾教材,对提高大陆语文教材质量,促进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湾在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与岛内情况相结合,探索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创业投资模式。本文对我国台湾地区创业投资的运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促进台湾企业发展和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建立新农村,需要建立农民自身的组织,如农会。在台湾农村建设中,农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阐释了台湾农会的概况及在农村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探讨了中国实行农会的必然性以及台湾农会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台湾中卫制度是一种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生产制度。其在促进台湾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中充分显示了协同分工合作的优势,值得借鉴。介绍了台湾中卫制度的发展过程和体系结构,分析了广东专业镇企业专业化分工的类型和现状,最后结合台湾中卫制度提出了建立广东专业镇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创新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高级论坛秉承"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理念,以促进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为宗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台湾花莲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台湾宜兰佛光大学人类学系、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澳门大学人文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9.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及其对广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广东经济发展,增创新优势,具有积极意义。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建设。研究与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无疑会对促进广东技术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  相似文献   

10.
台湾保卫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反帝爱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 ,祖国大陆曾给台湾以极大的支援 ,两岸军民团结合作 ,浴血奋战 ,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热忱。在反对台独势力 ,促进祖国统一的今天 ,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清末数学教科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1)同文馆使用的教科书从传统教科书、翻译到自编创新的经过;(2)外国兴办的学堂使用"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编译的教科书及一些英文原版教科书;(3)《笔算数学》的传入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3.
清代出现了众多诗歌流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士人难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所以把很大精力用在著述上,希望通过诗文获得不朽。而在当世求名,才能更好地使其诗被众人认可,结集出版,或诗集被大量传抄,从而流传后世。各流派的形成和闻名,往往通过相聚酬唱、结社、文坛名公称赏帮助出诗集等几种方式。虽然诗派中诗人的成就,有时高下悬殊,但作为整体,它们为清诗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教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读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变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16.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人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颜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心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辨说,迷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边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变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认力兼诗人的感司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并联处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西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局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座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言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18.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19.
国学大师钱钟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中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司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赞誉为晚清"重臣名儒"的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举动,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