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定义了还原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依据矿石失重实验数据可计算反应速率的大小及其变化关系,可分析矿石还原过程速率的限制性环节及矿石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铁矿石还原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移动床还原一维数学模型,模型描述了矿石还原度,气相成份、温度、压力等沿反应器轴向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室规模的移动床还原实验证明此模型能正确反映铁矿石在移动床中的还原过程,实验测定值与模型计算值很好吻合。应用此模型能更确切地说明移动床还原过程的规律性,对改进高炉和直接还原竖炉的操作及设计反应器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铁矿石的还原度是其冶炼性能重要指标。本文论述“还原度检测自动装置”的设计原理及调试方法。研制无刀口式电子天平(微感量测重传感器),在高温下自动检测铁矿石还原反应瞬时的重量变化,进行连续动态自动称量,在5公斤荷重下具有毫克级的灵敏度。 装置内部研制有试样含氧量给定器及自动除法器电路,实现“参数输入”及“自动运算”的目的,对高温还原反应全过程作自动记录,在仪器终端记录绘画出“还原度—时间”函数曲线。曲线尺寸为200×180毫米,还原度测定误差为0.5%。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化床铁矿石直接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还原流程中,粘结失流是传统流化床应用的最大障碍·在铁矿石还原热力学计算基础上,在循环流化床的试验装置上进行热试验,通过调整影响循环流化床的条件因素,使循环流化床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循环流化床铁矿石直接还原过程的动力学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证实了循环流化床内铁矿石还原过程的控制步骤是颗粒表面化学反应,验证了全床还原率或平均还原率与平均反应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求得铁矿石流化还原的开始失流温度及气体流速对它的影响。通过计算模型及试验数据得到了还原温度及气体流速对气体利用率的影响。结合两方面的工作分析了提高气体利用率的途径,讨论了降低熔融还原工艺总能耗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用热重法研究了硼铁矿石氢气还原动力学。氢气流量600ml/min,温度600~1000℃。实验结果表明,矿石结构、孔隙度和颗粒的大小对还原率有明显的影响。单一方向还原实验表明,气体在产物层孔隙的扩散对还原速度影响显著,是还原的控制步骤。将实验数据用TURK-DOGAN内扩散速度方程处理,求出H_2-H_2O气体在产物层孔隙中有效扩散系数D_o值随还原温度下降而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7.
铁矿石熔融还原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碱度有显著差别的两种矿石的熔融还原速度作了实验测定和比较,对产生速度判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R  相似文献   

8.
简要综述了铁矿石还原控制步骤与数学模型的研究状况,分析了纯机理模型的不足及动力学模型与复合控制模型形式近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半机理——半经验模型的原则和方法,根据确立的影响还原速率的各因素,建立了实验室条件下的移动床还原数学模型。 半经验模型保留了机理模型的优点,又能仅用少量简单实验确定必要的参数,模型的求解大为简化,而在实用范围内有足夠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Na_2CO_3促进复杂难选铁矿石深度还原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羚羊铁矿石为原料,在1 200℃下深度还原40 min,通过外配Na2CO3的方法研究了Na2CO3对羚羊铁矿石深度还原的影响,并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了Na2CO3促进深度还原的机理.结果表明,铁橄榄石(2FeO.SiO2)、铁尖晶石(FeO.Al2O3)等复杂化合物的生成是影响还原物料金属化率和铁粉品位的一个重要因素.配入的Na2CO3分解产生的Na2O可以置换铁复杂化合物中的FeO;同时和矿石中的SiO2和Al2O3反应,进而有效减少了与FeO反应的SiO2和Al2O3的量,从而提高了还原物料的金属化率及铁粉品位.  相似文献   

10.
临江羚羊铁矿石深度还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原矿品位为34.79%的吉林临江羚羊铁矿石,进行了深度还原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料层厚度等因素对深度还原及磁选分离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对深度还原过程的影响较大.在配煤过剩倍数2.0,还原煤粒度-1.5 mm和矿石粒度-2.0 mm的条件下,适宜的深度还原条件为还原温度1 275℃,还原时间50 min,料层厚度30 mm.在该试验条件下,获得了最终产品含铁质量分数93.05%,回收率85%,金属化率91.29%,达到我国炼钢用直接还原铁H92产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使用气基预还原的方法对一种全铁质量分数为3082%,Al2O3质量分数为2332%的高铝铁矿石进行铝铁分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球团于900℃、还原气氛为70%CO(体积分数)+30%H2、还原时间为77min时得到最高还原率7713%;2#球团于950℃、还原气氛为70%CO+30%H2、还原时间为80min时得到最高还原率822%;另外,2#球团在900℃以上还原时所能达到的最高还原率很接近;综合考虑,两种球团的最佳预还原温度为900℃;配加消石灰后,可以破坏原矿中铁、铝、硅之间的嵌布关系.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还原过程中,出现了难还原的Fe2SiO4相和FeAl2O4相,这是导致还原难以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铁矿石深度还原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难选铁矿石深度还原包含铁氧化物还原和铁颗粒长大两个过程,目前的评价指标金属化率仅能评价铁氧化物的还原程度,并不能对铁颗粒的粒度特征进行有效评价.为了建立完整的深度还原评价体系,将数字处理技术引入铁颗粒的检测过程,采用数码反光显微镜获取深度还原物料的数字图像,通过处理得到铁颗粒的二维特征参数,结合铁颗粒的球形特征,推导了铁颗粒累计粒度特性曲线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试验表明,铁粉的分选指标和铁颗粒粒度的变化趋势保持高度一致,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铁矿石深度还原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铁矿石直接还原过程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流化床铁矿石直接还原是一项较新的工艺·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用以描述床内的还原动力学过程,运用有关动力学理论,分析得出床内还原反应的动力学控制步骤为矿粉颗粒表面的化学反应,整个床内的平均还原率R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为R=5b3t3-75b2t2+45bt(b为常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稳态极化曲线法和线性电位扫描法,研究了草酸水溶液在铅阴极上的电化反应机理,从电极催化观点提出一个 EC 机理模型,实验证实了模型,从而为电极材料的选择和工艺条件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铁矿石固态还原条件下,矿石吸硫动力学.用电子探针(EPMA)研究了硫在矿内的分布.结果表明,硫化氢与矿内金属铁的界面反应为吸硫反应的限制步骤.  相似文献   

16.
焦炉煤气改质后可用于生产直接还原铁, 为炼钢提供优质的原料. 利用热重分析法, 研究了H2 与CO 物质的量比(H2/CO)、温度对铁矿石球团矿还原速率及其碳沉积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H2 的还原能力大于CO, 且随着混合气体中H2 含量的增加, 铁矿石球团矿的 还原速率增大; 当H2/CO 比大于8/2 时, 增加H2 含量对还原速率影响减小; 在铁矿石还原 后期出现碳沉积, 且碳沉积速率随着H2 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低温易于碳沉积, 但当温度高于 850 °C 时, 碳沉积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模拟高炉温度和煤气成分变化的条下,对我国重点钢铁厂铁矿石还原及焦炭气化的藕合反应研究,阐明了焦炭气化与铁矿石还原与反应历程有关。分析预测高炉冶炼效果除考虑恒定温度和恒定煤气成分下焦炭与铁矿石冶金性能外,还应考虑焦炭与铁矿石藕合反应过程CO过剩量。研究表明宝钢、首钢、本钢、鞍钢CO过剩系数ηc较小,煤气利用好;包钢、重钢和梅山冶金公司ηco较大,煤气利用较差。  相似文献   

18.
19.
从熔盐中电解四氯化钛生产钛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因此对四氯化钛电化还原机理的研究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重视。(?)研究了1比1氯化钠和氯化钾混合熔体中四氯化钛在鉬电极上的阴极极化曲线。(?)用电流——电压曲线法研究了720℃下氯化钠和氯化钾混合熔体中四氯化钛的电化还原过程。F.Quemper研究了在氯化锂-氯化钠及氯化锂-氯化钾低共熔混合物熔体中四氯化钛在石墨阴极上的电化还原过程。其他一些研究者用极谱法研究了四氯化钛电化还原机理。但是他们所得的结  相似文献   

20.
硫酸盐还原菌的腐蚀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硫酸盐还原菌 ( SRB)培养技术 ,研究了 SRB的生长特性 ,结果表明 :在 SRB的整个生长过程中 ,培养液中 SO2 -4 浓度逐渐减小 ;但当 SRB处于繁殖期时 ,H2 S释放量逐渐增大 ;处于衰亡期时 ,H2 S释放量逐渐减小。同时 ,对三种油田管材进行浸泡试验 ,采用扫描电镜对试样腐蚀产物形貌及组成进行分析 ,发现腐蚀产物主要为 Fe S和 Fe1-x S。着重研究了 SRB的腐蚀机理 ,结果表明 :SRB的代谢产物 ,特别是 H2 S,是加快腐蚀的主要原因 ,它们对腐蚀反应即有阴极去极化作用 ,又有阳极去极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