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虽然企业预算控制系统在解决企业对外部市场的适应问题和对内部组织行为的控制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预算控制系统中也形成了管理对抗性态势,具体表现在有限的注意力与无限机会的矛盾,战略既定与战略调整的矛盾,机会主义与创造精神的矛盾。对预算控制系统的改进需要在解除这些对抗性态势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由传感、通信、计算等与控制相关的技术构成的新技术环境,阐述了基于此环境下控制所要研究的内容,指出了智能控制是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具体阐明了在混合控制系统、嵌入式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以及演化系统等典型系统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在新技术环境下控制的研究方法应包括各技术融合、构建合适的体系结构和设计工具箱、加强复杂决策控制的研究和加快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由传感、通信、计算等与控制相关的技术构成的新技术环境,阐述了基于此环境下控制所要研究的内容,指出了智能控制是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具体阐明了在混合控制系统、嵌入式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以及演化系统等典型系统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在新技术环境下控制的研究方法应包括各技术融合、构建合适的体系结构和设计工具箱、加强复杂决策控制的研究和加快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由传感、通信、计算等与控制相关的技术构成的新技术环境,阐述了基于此环境下控制所要研究的内容,指出了智能控制是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许具体阐明了在混合控制系统、嵌入式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以及演化系统等典型系统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在新技术环境下控制的研究方法应包括各技术融合、构建合适的体系结构和设计工具箱、加强复杂决策控制的研究和加快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变化,企业无论具体采取什么样的管控模式,全面预算都是其中最为有效和必然的管理和控制手段之一。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为一年)的全部经营活动的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为目的,以市场分析预测为起点,进而对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通过预算指标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  相似文献   

6.
刘君华 《科技资讯》2006,(7):222-222
预算方法是企业在预算管理中所采用的具体编制方法。不同企业因环境、技术、成本等因素不同所采取的预算方法也不一样。同样的预算方法,运用于不同企业,其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同一企业不同时间、阶段对预算方法的选择也因时、因地而异。如果企业不重视实际情况而盲目编制预算,很可能事倍功半,达不到预算的效果。因此,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渔船冷库在接收渔获物时外界环境扰动变化大而导致传统控制方式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以渔船冷库库温与期望值的温差、温度变化率为输入参数,以实际库温为输出参数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渔船冷库。结合渔船冷库库温控制实际影响因素与稳定性要求,设计隶属函数与模糊控制规则。在Matlab/Simulink运行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得到在渔船冷库环境下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系统与PID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使用加权综合评判算法对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系统与PID控制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阶跃信号的作用下,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鲁棒性较PID控制更强,更适合在渔船冷库连续变化的工况下调控库温。据此,提出以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特征为基础的渔船冷库库温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8.
黎兴联 《科技资讯》2008,(35):124-124
预算紧控制是一种传统的预算控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预算既是员工的奋斗目标,也是考核其业绩的主要依据,预算指标显示刚性特点。预算紧控制适合于较为稳定的经营环境和传统管理层次。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经营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与此同时,一些更为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相继产生,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紧控制的优势在逐步减弱,不适应性在加强,客观情况要求对预算控制进行变革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本文将深入分析预算紧控制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双容水箱液位的控制作为过程控制的一种,由于其自身存在滞后的问题,对象随负荷变化而表现非线性特性及控制系统比较复杂的特点,传统的控制不能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所以本文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设计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西门子STEP 7和组态软件WINCC的双容水箱的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方案利用WINCC良好的人机界面、数据采集功能,并结合STEP 7环境编程的便利性,采用可靠的MPI接口建立WINCC和PLC、双容水箱之间的数据通讯。利用WINCC开发服务器端画面,在PLC客户端环境中编写控制程序,最终实现对水箱液位的精确控制。实践表明,此方法使用简单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液位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全面预算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珊 《科技资讯》2009,(30):150-150
全面预算是指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为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财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全面预算管理核心在于"全面"即全员、全额、全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国内现有先进温室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先进工业控制网络理论,提出了基于MPI网络的温室自动监控系统。该系统以PC作为远程监控设备、PLC作为现场控制设备、触摸屏及文本显示器作为现场监控设备,采用MPI通信协议。同时,给出了基于PC和基于触摸屏的两类不同档次的HMI,分别实现网络远程监控和单温室现场监控功能。该系统投入运行后,较好地实现了工艺控制要求,控制过程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是一种更经济的温室网络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松 《太原科技》2008,172(5):65-66
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和监视控制系统的原理,并对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工业控制中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强耦合特性,在模拟仿真环境下进行的过程控制的研究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YC-SX多变量过控实验平台上进行的对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这个实验平台搭建了四容水箱多变量控制系统实物模型;并且借助Matlab软件实现了对此系统的系统辨识和解耦控制。由研究结果表明,此四容水箱多变量系统耦合基本消除;并且这样的设计能够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优化调度模型的3个基本组成部分:优化调度模型,用水量预测模型和管网宏观模型。分析调度系统的建模方法,为选择优化调度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的是一个用于化工、石油化工过程控制实时专家系统开发的集成环境RECS—DE.该系统提供一个由生成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两级构造的专家系统开发环境,其中重点分析了RECS—DE的知识表达方式、总体结构以及管理子系统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对敏捷制造模式下车间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它除了具有常规的功能外,还具有实现单元动态重构、通过网络对外交流和对外合作功能;建立了车间控制系统功能模型;对多代理机系统用于车间控制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基于多代理机的车间控制结构模型,该结构模型具有模块性、智能性、鲁棒性、动态性和柔性等特性,满足敏捷制造对车间控制系统的要求,能够快速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给出一种可用于时变与非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判别方法。方法将控制系统的输入变换为控制系统的时变参数,研究输入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记超  陆虎 《科技信息》2010,(31):79-80
嵌入式操作系统越来越密切地与硬件相结合,并且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此文选择Samsung公司的s3c2410开发板作为开发平台,将精简的Linux操作系统移植其中,二者结合实现对交流驱动系统的控制。此文首先阐述了在移植中比较重要的Bootloader的移植方法,然后实现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成功移植;并为开发板建立了专用的适合于Flash存储器的cramfs文件系统;最后,结合交流驱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搭建了一个基于ARM+DSP的应用框架,实现对交流驱动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种对控制向量有界的二阶数字系统求最短时间控制序列的方法。它是在连续系统Bang-Bang原理基础上推出的。此方法首先对所讨论的系统导出线性区、多边形标线及线性带;再将系统线性带外的点推至线性带内,继之由线性带内推至多边形标线上;最后推至平衡点。此方法对于二阶数字最优控制系统求最短时间控制序列是一个很有效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0.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Design and Its Applica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troduction The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industry for decades for con-trol system implementation.Expanding physical setups and functionality,however,are pushing the limits of the point-to-point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