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其主要成分儿茶素,化学名称为3,3’,4’,5,7-五羟基黄脘儿茶酚,分子式C15H14O6,分子量290。有两种异构体,即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其他儿茶素衍生物有d-没食子儿茶素、L-表没食子儿茶素、L-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  相似文献   

2.
选用C18色谱柱对茶多酚锰的组分进行RP-HPLC分离,并用MALDI-TOF质谱技术鉴定其组成与分子结构.用弱酸性介质(pH3.0)作为分离条件,可明显改善茶多酚锰色谱分离的分离度,但却使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Mn(EGCG-Mn)分解成表没食子儿茶素-Mn(EGC-Mn)和没食子酸(棓酸)-Mn(GA-Mn),说明EGCG-Mn化合物对弱酸体系呈现出不稳定特性.当分离介质的酸度降低到pH4.0时,EGCG-Mn金属有机化合物表现出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恰当的酸性介质条件下,建立的茶多酚锰分离技术,可获得质谱纯多酚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黔产茶叶中四种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Welch色谱柱ultimate XB-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流速1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78 nm的条件下测定了该四种儿茶素的含量,回收率均在98.4%~102.00%之间,各组分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96以上.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快速准确,适合用于茶叶中儿茶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茶叶中8种有效成分(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氨酸、咖啡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体积分数70%的甲醇水浴提取,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分离,串联四级杆质谱多反应离子监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8种有效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1,平均回收率(n=5)在94.7%±5.2%~104.7%±6.1%之间。方法的检出限在3.0~60.0 ng/m L之间,定量限在6.0~200.0 ng/m L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离子液体1,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修饰的大孔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机理,首先对大孔树脂进行结构修饰,测试改性大孔树脂对茶叶提取物中几种茶多酚的吸附作用,发现其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的吸附容量最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p)方法,研究改性大孔树脂对EGCG吸附作用机理.优化了改性大孔树脂、EGCG及二者形成的稳定吸附络合物的几何结构,计算了改性大孔树脂与EGCG的相互作用能.红外光谱(IR)分析表明,离子液体成功键合在大孔树脂上;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表明,改性大孔树脂与EGCG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络合物,且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加,吸附络合物变得更加稳定.理论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判别不同绿茶的类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叶中儿茶素和咖啡因等内部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根据其质量分数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分类.试验以5种中国绿茶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高效液相法分析茶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咖啡因等6种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线性判别分析(LDA)、K最邻近(KNN)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模式识别方法建立相关模型对5种绿茶进行判别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NN判别模型效果最好,模型训练和预测时的判别率分别达到98%和92%.研究结果表明,利用HPLC分析茶叶中的儿茶素和咖啡因等质量分数,再结合ANN模式识别的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别的绿茶进行定性判别.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茶氨酸、槲皮素、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发现在发酵过程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茶氨酸和槲皮素的含量下降,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含量上升。对这6种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类与氨基酸类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氨甲喋呤-氨基己基-琼脂糖凝胶(Methotrexate-Aminohexyl-Sephamse,MTX-AH-Sepharose)亲和层析法,从鸡肝中得到了具有一定纯度(比活力为22.67 units/mg)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DHFR),通过紫外光度法测定了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纯化所得的DHFR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是绿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过敏和潜在的抗癌特性.本文运用MTT试验,DAPI染色和Annexin V-FITC分析了EGCG对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结果表明,EGCG对Hep G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EGCG能诱导Hep G2细胞凋亡,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0.
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利用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分离纯化葛根素、表没食子儿茶素以及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采用7%醋酸作为流动相,寡聚β环糊精键合Sepharose HP介质,可以从葛根黄酮中分离葛根素,制备得到葛根素的纯度大于97%,整个制备工艺收率为32.4%.该介质同样还能够在甲醇-乙酸乙酯-水-醋酸(30:30:30:10)的条件下分离茶多酚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采用β环糊精键合Supersoe12pg介质,甲醇-0.1mol/L醋酸钠(80:20)流动相可以从银杏黄酮水解液中分离3种主要苷元: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且它们的纯度均大于90%.表明该介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以葛根素为例探讨了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机理,表明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共同支配着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乳剂的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测定油脂中过氧化值(pov),研究了自制的茶多酚乳剂对数种油脂的抗氧化效果,并与茶多酚粉剂及合成的食品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抗氧化效果作比较。实验表明:茶多酚乳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茶多酚粉剂和BHA+BHT,它对花生油和芥花籽油的抗氧化效力分别为BHA+BHT的4倍和3倍。  相似文献   

12.
用 Savage法纯化并用薄层层析法鉴定短梗霉多糖 .用 Folin-酚法测定其含蛋白量为0 .5% ;用粘度法测定其分子量为 490 0 0 .用该糖对绿茶进行涂膜保存并跟踪测定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 ,结果表明 ,短梗霉多糖对绿茶中的茶多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主要呈味成分和品质的差异, 以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为样品,利用重量法对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水分、水浸出物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样品的主要呈味成分,包括茶多酚、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咖啡因和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主要呈味成分存在差异.茶多酚、儿茶素、EGCG含量:春茶 < 夏茶 < 秋茶;咖啡因、茶氨酸、总氨基酸含量:春茶 > 夏茶 > 秋茶.不同季节的茶叶呈味成分成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导致五峰夏秋茶苦涩味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栗茶间作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阳茶树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养分状况.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也较纯茶园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  相似文献   

16.
用乙醇和乙酸乙酯为溶剂提取松溪绿茶,获得乙醇绿茶提取物和乙酸乙酯绿菘提取物. 这两种提取物茶多酚含量分别为68.75%(乙醇)和96.5%(乙酸乙酯),并对豆油、菜油、棕榈油、 花生油、猪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威化饼干夹心油脂的感官审评中,也呈现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绿茶提取物 (TP- 91)抗肿瘤生化调节研究 ,寻找既能增强抗肿瘤疗效 ,又降低其毒性的物质。方法 :采用小鼠 S180 ,EAC实体瘤为模型 ,以 TP- 91、CTX抗肿瘤实验并对血中生化、免疫、SOD等指标进行检测 ,所有数据以 t检验处理。结果 :TP- 91单用有抗肿瘤作用 ,S180抑瘤率 43.5 7% ,EAC抑瘤率 40 .15 %。而 CTX合并 TP- 91应用时 ,S180抑瘤率提高到 6 5 .91% ,EAC抑瘤率提高到 6 1.39%。实验中发现治疗组凝血时间延长 ,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 ,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提高免疫和红细胞 SOD活性增加 ,表现出 TP- 91在抗肿瘤中的生化调节作用。结论 :绿茶提取物 TP- 91,可作为抗癌生化调节剂之一 ,在肿瘤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良好前景 ,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金花茶,长柱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平果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毛籽金花茶,大样岗金花茶的茶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并与市售茶叶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种金花茶的上述成分含量差异甚大,其中毛瓣金花茶幼叶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11.7%),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62%),在所有试材中,无瓣金花茶幼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6.3%),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及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苏州洞庭东、西山地区代表性的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对其土壤和茶叶主要营养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茶间作可以有效提高矿物质含量,改善表层(0~25cm)土壤营养状况,以枇杷-茶和杨梅-茶间作模式作用效果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状况受土壤的营养成分、矿物质含量和土壤酸碱性3个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果茶间作茶园土壤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洞庭西山杨梅-茶间作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最好,依次为西山纯茶园、东山杨梅-茶间作茶园、东山纯茶园、东山枇杷-茶间作茶园。茶鲜叶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产区及不同果茶间作模式对茶鲜叶营养品质成分的影响不同,在东山茶区,果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略大于纯茶园,但儿茶素含量均略小于纯茶园,咖啡碱含量则显著小于纯茶园,而在西山茶区,除游离氨基酸外,杨梅-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均低于纯茶园。根据土壤性状和养分与茶叶营养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土壤中铁和锌呈现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碱性氮、有机质和锌元素呈现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含量与电导率、全氮量、有效磷、碱性氮、钙、铁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进行果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具有重要作用,结果为不同洞庭碧螺春茶产区改良土壤,从而提升茶叶营养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福选9号等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其所制工夫红茶进行感官评价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福选9号、梅占、福鼎大白茶和名山131品质较好,其中以名山131汤色最好,福选9号香气最佳,梅占滋味最优;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茶黄素、茶多酚和茶红素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