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与风湿性关节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38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中的HHV-6-DNA.结果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HHV-6-DNA阳性率为55.26%,而对照组为5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HHV-6-DNA,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HHV-6活动性感染.结论 HHV-6感染与风湿性关节炎相关. 相似文献
2.
端粒、端粒酶的研究与人类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60-63
近年来 ,有关端粒、端粒酶及其与人类肿瘤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学科研究较为关注的热点 ,认为人类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人的衰老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介绍了一些研究成果、进展情况 ,探讨端粒、端粒酶活性同肿瘤诊断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一种含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18型E6/E7融合基因痘苗病毒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HPV16型、18型E6、E7基因,克隆到pSC-A载体中,通过定点突变方法,分别构建成含E6/E7融合基因的质粒,即pSC-A.HPV16 E6/E7和pSC-A-HPV18 mE6/E7,并将二者连接成载体pSC-A-HPV16 E6/E7-HPV18mE6/E(pSC-T,HPV16 E6/E7-HPV18mE6/E7:T),最后以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J38为转移载体,构建质粒pJ38-HPV16 E6/E7-HPV18mE6/E7(pJ38-T),对所有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E6/E7融合基因成功克隆到pJ38上.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PV E6/E7融合基因重组痘苗病毒载体,为研制宫颈癌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甲基-β-环糊精对人类疱疹病毒6型包膜胆固醇含量及其病毒感染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环糊精作用于HHV-6A GS株,经20%蔗糖缓冲液梯度离心,去除甲基-β-环糊精并纯化病毒,分别进行病毒胆固醇含量的测定及感染HSB-2细胞,然后采用IFA法和免疫蛋白杂交等方法检测病毒受甲基环湖精作用后,其对靶细胞的结合、融合、进入的影响以及包膜糖蛋白的表达.结果甲基-β-环糊精能去除HHV-6A包膜胆固醇,病毒的感染性遭到了破坏,但可以被外源性胆固醇所恢复.HHV-6A结合宿主细胞的能力稍微受到影响,但其感染性及诱导细胞融合的能力显著减弱,包膜糖蛋白的表达不受影响.结论HHV-6A包膜胆固醇在细胞融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文献学习,了解乙酰肝素酶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关系。结论:1.乙酰肝素酶的表达(heparananse HPSE)通过降解硫酸乙酰肝素细胞(heparansulfate,HS)和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sulfate proteoglycan,HSPG),破坏、改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s,BM)结构,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2.诱导血管的生成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以生芽方式促进血管生成,通过释放肿瘤微环境和ECM中储存的高活性的HS-bFGF复合物来诱发直接的血管反应,促进肿瘤的生长。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是判断多种肿瘤预后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乙酰肝素酶(HPSE)与肿瘤生长、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文献学习,了解乙酰肝素酶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关系。结论:1.乙酰肝素酶的表达(heparananse HPSE)通过降解硫酸乙酰肝素细胞(heparansulfate,HS)和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sulfate proteoglycan,HSPG),破坏、改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s,BM)结构,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2.诱导血管的生成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以生芽方式促进血管生成,通过释放肿瘤微环境和ECM中储存的高活性的HS-bFGF复合物来诱发直接的血管反应,促进肿瘤的生长。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是判断多种肿瘤预后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猷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38-46
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研究中《形而上学》Λ卷是最重要的,因为唯有在本卷中,亚氏才兑现了他对不可感实体进行形而上学研究的承诺.亚氏在本卷以回溯的方式达成了他的研究计划,即从可消灭的可感实体回溯到永恒的可感实体,再回溯到永恒的不可感实体.永恒可感的实体是中介性.正是它们才使得不可感实体能够对于地上万物来说同时是超越的和内在的,也正是它们所具备的那些天球运动,才推动了地上可感实体的生成.也正是基于它们的存在,宇宙才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8.
《江苏科技成果通报》1999,(4)
对肾小球肾炎,日前尚缺乏有明显疗效的治疗方药.该课题不仅从实验研究角度证实茶叶、蚕豆衣能抑制hMC增生及减轻其炎症反应,而且从临床治疗方面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发热幼儿中人类疱疹病毒7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发热幼儿中人类疱疹病毒7(HHV-7)的感染状况,从而了解HHV-7感染在此类疾病中的病原学意义。方法:采用n-PCR法检测患儿血浆中的HHV-7DNA。结果:在发热疾病组中血浆HHV-7DNA阳性率为18.0%,而在作为对照的健康组及非发热疾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5.4%,发热疾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广州地区的发热幼儿中HHV-7感染具有一定的病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患者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结果表明,自行设计合成的引物位于HCMV基因组早期蛋白基因区,经PCR仪扩增一段长430bp的特异序列片段,对正常人基因组DNA或其它疱疹病毒DNA无交叉反应.此法可检测出少至10-16g(0.1fg)的病毒DNA.通过对35份尿液标本的检测,比较PCR法和组织培养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
大肠癌中MTA1和nm23 - H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MTA1、nm23-H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留法检测84例大肠癌MTA1、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84例大肠癌中MTA1、nm23-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和51.2%;MTA1高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nm23-H1低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大肠癌中MTA1和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MTA1和nm23-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转移复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探讨新型Topo I抑制剂H13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周期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人结肠癌细胞HT-29为研究对象,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H13处理48 h后细胞周期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H13处理48 h后caspase-3表达的变化.2.5和5 g/mL H13处理的HT-29处理48 h后,G1期细胞百分率下降,S期细胞百分率上升,并且有剂量依赖性;2.5,5,10 g/mL H13处理的HT-29处理48 h后,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H13对诱导HT-29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取42例经过病理确认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抽提基因组DNA,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结合DNA直接测序,在全基因分析humanmutY homologue(MYH)基因胚系突变的同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体细胞突变的影响.结果42例患者中检出6例(14.29%)携带MYH基因的胚系突变,其中3例(7.14%)为MYH基因第2外显子单体型突变c.53C>T/c.74G>A(p.Pro18Leu/p.Gly25 Asp),3例(7.14%)为第12外显子的单碱基替换导致的错义突变c.972G>C(p.Gln324His).初步分析显示,这两种突变在正常对照组的检出较低,仅为3/213(1.41%)和0/59(0%).另一方面4/6例携带MYH基因胚系突变患者的癌组织样本中检出5个APC基因体细胞突变.本文结果提示,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频繁检出MYH基因的胚系突变,其存在可能导致细胞DNA氧化损伤修复功能减弱,并使机体细胞APC基因发生突变的风险增高,从而可能参与部分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楼活性单体PP-26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重楼单体PP-26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及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P-26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以及Akt和ER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肝LO2细胞相比,重楼单体PP-26能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生长,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随着PP-26浓度的增加,细胞克隆形成逐渐减少,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不同浓度PP-26作用后,细胞阻滞于G1期;PP-26作用细胞24 h后,CDK4、CDK6表达下降,P15、cyclin D1表达增加;不同浓度PP-26作用后,细胞晚期凋亡率增加,随浓度增加有上升趋势;PP-26作用细胞24 h后,线粒体相关凋亡信号通路蛋白Caspase-9、Caspase-3表达下降,PARP切割条带增加,细胞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 L减少,p-Akt和p-ERK蛋白表达均下降.结论:重楼活性单体PP-26通过上调p15促进结肠癌SW620细胞阻滞于G1期,通过抑制P13K/Akt信号通路及ERK信号通路,活化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牛源性样本中BHV-1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BHV-1 gB基因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BHV-1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等进行测定。用建立的方法对181份牛源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BH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与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猪伪狂犬病毒(PR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猫疱疹病毒1型(FHV-1)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101copies/μL;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81份牛源性样本,有6份样本BHV-1核酸为阳性。结论 建立的BH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及稳定的特点,可用于牛源性样本中BHV-1污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特异性甲基化PCR(MSP)分析法检测抑癌基因高甲基化对结、直肠癌的诊疗价值。方法:应用MSP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术中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抑癌基因hMIM1、p15、p16甲基化的发生率。另选择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品作正常对照。结果:3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及术中癌组织的hMIM1、p15、p16甲基化发生率为59%-97%,癌旁组织略低;术后1周血清中hMIM1、p15、p16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而正常对照组抑癌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均为0。结论:MSP法的建立,直接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有助于临床判断和动态观察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