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肝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粗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素酶 (EC4 .2 .2 .7)是一类能降解肝素类物质的裂解酶 .自Korn等在肝素黄杆菌 (Flavobacteriumheparinum)中发现了肝素酶以来 ,肝素黄杆菌一直是肝素酶的主要来源 .目前的研究表明 ,肝素黄杆菌中有3种肝素酶 :肝素酶I[1,2 ] 、肝素酶II[3] 和肝素酶III[4 ]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 ,肝素酶能特异性地断裂肝素链上的特定序列 ,从而产生一系列寡糖片段 .肝素酶具有许多重要的医药用途 ,包括体外循环中肝素的消除[5] ,肝素精确结构的确定[6 ] ,肝素抗凝机理及肝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7,8] ,制备低分子量肝素[9…  相似文献   

2.
肝素黄杆菌发酵产肝素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肝素黄杆菌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将发酵分为生长和产酶两个阶段的生产肝素酶的新工艺。对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组成(g/L)葡萄糖8,氯化铵4,磷酸二氢盐6,组氨酸0.75,甲硫氨酸0.75,氯化镁0.5;微量盐10-4mol/L。菌体生长和产酶两个阶段的最优温度为27°C和23°C,pH为6.4和7.0。在诱导时加入10-4mol/LBa2+可以较好地消除SO2-4的阻遏作用。采用优化工艺,摇瓶产酶比原来提高了66%。  相似文献   

3.
肝素酶Ⅰ(HeparinaseⅠ,HepⅠ)是一种多糖裂解酶,可特异性裂解硫酸肝素分子中糖苷键以制备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由于重组肝素酶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极易形成包涵体,将肝素酶Ⅰ基因的N端融合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标签,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低温表达。结果显示,约90%的GST-HepⅠ融合蛋白以可溶性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探讨HP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1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乙酰肝素酶、D2-40的表达情况,计算乙酰肝素酶平均光密度值与D2-40阳性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乙酰肝素酶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间的关系,同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微淋巴管密度和乙酰肝素酶含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微淋巴管密度和乙酰肝素酶含量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P0.01),癌组织乙酰肝素酶含量与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乙酰肝素酶与微淋巴管形成有密切关系,乙酰肝素酶可作为其临床疗效判断和新药研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王新侠  乔超超  倪辉        肖安风        蔡慧农        朱艳冰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338-344
为探索假交替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重组褐藻胶裂解酶降解褐藻胶的动态过程变化,采用DNS法和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体系还原糖和总糖,根据二者比例,得出酶解产物随时间变化的平均聚合度,从而研究各因素对褐藻胶降解过程的影响,确定褐藻胶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重组褐藻胶裂解酶降解褐藻胶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25 ℃,pH 7.5,初始底物质量浓度7 g/L,加酶量0.48 U,静置条件下酶解反应21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产生的还原糖的质量浓度达0.878 g/L,平均聚合度为3。酶解终产物的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为单糖、二糖和四糖。  相似文献   

6.
利用肝素酶(Heparinase I,EC4.2.2.7)对牛肺肝素进行控制酶解,混合寡糖经超滤、凝胶渗透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制备后,得到聚合度为2,4,6,8,10,12,14和20的寡糖纯品。各寡糖纯度采用毛细管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检验,寡糖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证实。  相似文献   

7.
果胶酶对葡萄汁非酶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果胶酶(国际命名分类号为:EC3.1.1.11)在不同用量、酶解时间、作用的PH值和作用温度和葡萄汁非酶褐变进行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找出褐变度最低的果胶酶作用最佳条件是:果胶酶用量为0.15g.kg^-1果浆;酶解时间2h;pH值为3.5温度是45℃。通过酶处理与对照的非酶褐变的反应物含量进行比较,发现酶处理能提高非酶褐变反应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文献学习,了解乙酰肝素酶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关系。结论:1.乙酰肝素酶的表达(heparananse HPSE)通过降解硫酸乙酰肝素细胞(heparansulfate,HS)和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sulfate proteoglycan,HSPG),破坏、改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s,BM)结构,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2.诱导血管的生成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以生芽方式促进血管生成,通过释放肿瘤微环境和ECM中储存的高活性的HS-bFGF复合物来诱发直接的血管反应,促进肿瘤的生长。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是判断多种肿瘤预后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克鲁维酵母y-85菊粉酶水解菊粉的研究及其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鲁维酵母(Kluveromycessp.)Y-85在菊粉提取液培养基中生长产菊粉酶,其细胞和胞外的菊粉酶活力分别约占菊粉酶总活力的76%和24%.试验中以酶发酵液作酶液.该酶的S/I值为15.2.酶液在50,55和60℃下保温1h,活力分别残留100%,96%和65%;在8℃下放置7d,14d,酶活力分别残留98%和96%.在pH3.6~7.0内,酶活性十分稳定.5mmolL-半胱氨酸和Fe+2分别可使酶活力提高10.4%和41.2%.y-85菊粉酶水解菊粉的适宜条件是:底物为总糖浓度10%~15%菊粉提取液,pH5.0,温度为55℃,酶用量为底物每克糖加酶800u(以蔗糖为底物测酶活力)或26.3u(以菊糖为底物测酶活力)、搅拌酶解6h.在上述条件上,底物降解率最高可达98.5%.酶解液中,果糖占总还原糖量的85%.用1100L罐进行酶解中试,5批试验,底物降解率平均达94.2%.  相似文献   

10.
乙酰肝素酶(HPSE)与肿瘤生长、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文献学习,了解乙酰肝素酶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关系。结论:1.乙酰肝素酶的表达(heparananse HPSE)通过降解硫酸乙酰肝素细胞(heparansulfate,HS)和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sulfate proteoglycan,HSPG),破坏、改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s,BM)结构,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2.诱导血管的生成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以生芽方式促进血管生成,通过释放肿瘤微环境和ECM中储存的高活性的HS-bFGF复合物来诱发直接的血管反应,促进肿瘤的生长。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是判断多种肿瘤预后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β-葡聚糖酶对β-1,3-葡聚糖酶解的最佳条件.采用DNS显色法分别测定底物质量浓度、酶质量浓度、酶解的温度、pH值对酶解产物还原性糖质量分数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做正交优化试验,再对酶解时间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糖质量浓度1.4 mg/mL,酶质量浓度14 mg/mL,温度55℃,反应pH值为5.5,...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酶解工艺,以κ-卡拉胶为底物,还原糖生成量为评价指标,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苯酚 硫酸法分别测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计算酶解产物的平均聚合度,并利用质谱鉴定酶解产物。结果显示,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降解κ-卡拉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0.35 U(反应体系5 mL),反应温度为40 ℃,反应pH=8.0,κ-卡拉胶底物质量浓度为9 g/L。在此条件下,酶解反应240 min后产生的还原糖质量浓度为1.531 g/L,酶解产物的平均聚合度为2。该κ-卡拉胶酶酶解反应的Km=2.07 g/L,Vmax=7.25 U/mg。质谱分析显示,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降解κ-卡拉胶的产物为κ-卡拉胶二糖和κ-卡拉胶四糖。  相似文献   

13.
以机械破碎的麦草作为底物,进行酶解(50℃,pH4.8)试验,通过测定酶解液的还原糖含量确定破碎的最佳粒度,结果表明在麦草粉碎至300目以后,酶解速率没有明显变化.对预处理后麦草的X—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测定,从结晶度和酶作用位点综合分析了机械破碎对酶降解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天冠生产的纤维素酶,以小麦秸秆为底物,研究了Fe2+、Co2+、Cu2+、Ca2+、Mn2+和Mg2+6种金属离子对酶解效果的影响。酶激活试验表明:Co2+、Mn2+及Mg2+对纤维素酶有激活作用,随着离子浓度的提高,激活作用减弱。酶解试验显示不同浓度的三种金属离子对还原糖产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其中Co2+和Mn2+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添加0.05、0.10mg/m L Co2+的样品还原糖产率分别提高了9.09%和12.87%;添加0.4 mg/m L Mn2+的样品还原糖产率提高了10.60%。进而将这两种金属离子进行复配,还原糖产率增加了17.56%,比单独添加一种金属离子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GUS基因对红豆草部分酶解小细胞团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击法,将大肠杆菌的GUS基因(β-葡糖苷酸酶基因为报告基因)导入红豆草部分酶解小细胞团,利用GUS基因产物与底物X-Gluc反应的组织化学定位试验,检测到GUS基因在受体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部分酶解的程度、不同电压条件下的转化效率以及两种质粒的不同启动子对GUS基因表达的强度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邻氨基酚-H2O2-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盐酸间氨基酚-H2O2-辣根过氧化酶和氨基酚-H2O2-辣根过氧化物酶伏安酶联免疫分析体系测定HRP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反应具有增敏作用,并对还原电位有一定影响,据此,可利用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同时,对表面活性剂的增敏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芦苇中木质纤维素的利用率,减少预处理过程中的能耗、水耗及废水,对双螺杆挤压耦合碱预处理芦苇的工艺条件及酶解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双螺杆螺纹元件、螺杆转速、碱用量、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芦苇酶解效果的影响,对比不同预处理前后芦苇纤维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变化;其次,通过对预处理后芦苇的逆流洗涤工艺进行优化,分析芦苇的化学组分和酶解得率;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预处理前后芦苇的纤维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双螺杆挤压在KOH用量为4%(质量分数)、温度为90 ℃、保温2 h、逆流洗涤用水量的固液比(m/v)为1∶8的条件下,能够有效破坏芦苇纤维结构,脱除表面蜡质,木质素脱除率达到72%,预处理后芦苇在较低纤维素酶用量(10 FPU/g底物)下,水解48 h后总糖得率达到0.45 g/g(干芦苇)。因此,双螺杆挤压耦合碱预处理可以提高芦苇酶解转化利用率,工艺过程能耗低、水耗低、无废水排放,为芦苇原料化利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绿色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利用枸杞提取多糖后的残渣,本研究以枸杞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分析液料比,复合酶比例,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对枸杞渣还原糖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枸杞渣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5∶1,复合酶比例1∶4,复合酶添加量2.0 mL,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63℃,pH 4.5。在该优化条件下,枸杞渣还原糖得率为(68.54±0.09)%,与模型预测值68.83%接近,该模型可用于优化枸杞渣酶解糖化条件。  相似文献   

19.
β-葡萄糖苷酶促进纤维素降解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纤维素酶的作用效率,降低薯蓣皂苷元提取过程中纤维素带来的传质阻力,从而提高薯蓣皂苷元产率,在酶解的预处理过程中对糖液进行分离并添加β-葡萄糖苷酶分解体系中的纤维二糖.通过对不同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考察了β-葡萄糖苷酶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和抑制机理,认为葡萄糖和纤维二糖对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不可忽略利用实验结论对酶催化提取薯蓣皂苷元的工艺进行改进,使产率提高了29.3%.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酶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的酶解率与处理时间和酶的初始浓度的经验关系式,以及纤维素酶对纤维水解反应的动力学解示方程,该方程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生化处理中纤维素酶对织物的加工过程。利用动力学方程,能够得到酶浓度无限大时纤维经过t时间处理后的最大酶解量(Ymax)和半最大酶解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SF纤维素酶对纤维的酶解极限程度为粘胶>棉>亚麻纤维,而要达到相同的酶解率,亚麻纤维所需的酶用量最高,棉其次,而粘胶最低。纤维的酶解速率与纤维素酶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低浓度的情况下,酶解速率与酶浓度近似成正比,而在高浓度的情况下,酶浓度的增加对酶解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在实际的工艺处理过程中,选择过高的酶浓度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