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汽油辛烷值改进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对无铅、高辛烷值、低蒸气压、低芳烃和高含氧量的汽油的需求量增加,以醚类为代表的汽油辛烷值改进剂的研究受到重视。文中对汽油辛烷值改进剂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论述。简述了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叔戊基甲基醚及二异丙基醚等醚类添加剂的特点、生产工艺及发展趋势。同时,也简述了醇类、酯类、羰基锰化合物及金属茂化合物等其它几类改进剂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无铅、高辛烷值、低蒸气压、低芳烃和高含氧量的汽油的需求量增加,以醚类为代表的汽油辛烷值改进剂的研究受到重视。文中对汽油辛烷值改进剂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论述。简述了甲基叔丁基醚、乙基叔丁基醚、叔戊基甲基醚及二异丙基醚等醚类添加剂的特点、生产工艺及发展趋势。同时,也简述了醇类、酯类、羰基锰化合物及金属苦恼化合物等其它几类改进剂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新型无铅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基叔戊基醚(TMAE)对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的毒性作用,在较高浓度下,MTBE、TAME均对L-02正常人肝细胞的生长有影响,且TAME的毒性作用稍强,另外,用FT-IR法和^1H-NMR法研究了MTBE、TAME与人血红蛋白的体外作用,结果显示,MTBE、TAME与人血红蛋白无明显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环己酮、甲醛为原料在碱催化下经羟醛缩合,康尼扎罗两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此化合物在季铵盐相转移催化下与氯丙烯反应生成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用红外光谱、13C和1H核磁共振谱对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和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物料物质的量比等对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和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的适宜条件为:n(碱)∶n(甲醛)∶n(环己酮)=1.25∶5.5∶1,羟醛缩合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0℃和1h,康尼扎罗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0℃和1.5h;合成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的适宜条件为:n(氢氧化钠)∶n(氯丙烯)∶n(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9∶10∶1,相转移剂用量为10%(以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质量为基准),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和120h,2,2,6,6-四羟甲基环己醇五烯丙基醚产率为58.3%。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分别以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甲醛(PVF)和甲基纤维素(MC)为添加剂对石膏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添加剂的加入均可使石膏模型的强度增大,在聚乙烯醇和甲基纤维素的加入量为0.3%时,石膏模型的抗折强度最大;添加剂使石膏的凝结时间略有延长,添加剂的加入使石膏模型的吸浆厚度略有减小;添加剂的加入均能提高石膏模型的耐碱蚀能力。  相似文献   

6.
杂环聚芳醚砜、聚芳醚酮及其共聚物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自制的新型类双酚化合物4-(2-甲基-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mM-HPPZ)为单体,与4,4′-二氟二苯酮,4,4′-二氯二苯砜进行溶液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间甲基取代聚芳醚砜(PPES)、聚芳醚酮(PPEK)及其共聚物聚芳醚砜酮(PPESK,n(S)/n(K)=1/1)材料,并对其聚合条件作了初步探讨;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双酚单体及其聚合物的结构,利用DSC、TGA对聚合物的耐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双酚单体具有与双酚类似的活性,可以进行聚合反应,新型间甲基取代聚芳醚玻璃化转变温度高(Tg=520-558K);耐热稳定性好,其在氮气氛下5%热失重温度为693K左右,合成的间甲基取代聚芳醚砜、聚芳醚酮及其共聚物聚芳醚砜酮在氯仿、四氯乙烷、四氢呋喃和酰胺类溶剂中可溶解成膜。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冲火焰光度法分析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中国石油大学胜华炼油厂的催化裂化主精馏塔的催化裂化(FCC)粗汽油进行了实沸点切割,采用气相色谱-脉冲式火焰发光检测器(GC-PFPD)联用技术和外标法定量测定了各窄馏分的硫含量和硫化物类型分布,并与微库仑法和X荧光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脉冲火焰光度(PFPD)检测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测量范围内对不同硫化物的响应具有很好的线性和一致性,同时定性简单、定量准确,是分析汽油中总硫含量的理想检测器;FCC汽油中的硫含量在(110~160)℃馏程范围内含量最高(大干1500μg/mL);主要的硫化物为二硫化碳、噻吩、2-甲基噻吩、四氢噻吩、2,4-二甲基噻吩、2,3-二甲基噻吩、3,4-二甲基噻吩、C3-噻吩、C4-噻吩,以噻吩类尤其是二甲基噻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聚芳醚酮酮、聚芳醚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以1,2二氯乙烷为溶剂,以无水三氯化铝/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复合催化体系,在低温条件下,以二苯氧基苯(DPE)、三苯二醚(DPOP)、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原料通过缩聚反应合成的一系列聚芳醚酮酮和聚芳醚醚酮酮的无规共聚物,并用FT-IR、DSC、TGA、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系列聚合物为半晶态聚集物,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2-(1,3-亚丙二硫基)亚甲基环己酮(1)与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加成得α-羟基烯酮二硫缩酮类化合物(2).在各种开链脂肪醇存在下,(2)经酸催化的取代-环合芳构化反应生成酚醚类化合物(3).  相似文献   

10.
6,6‘-二羟甲基-2,2’-联吡啶(1)经与3,4-二氢哟喃(DHP)反应得到6-羟甲基-6‘-四氢吡喃(THP)氧甲基-2,2’-联吡啶(2),化合物(2)经甲磺酰化和碘化反应得到6-碘甲基-6-,四氢呋喃氧甲基-2,2‘-联吡啶(5)经缩合,醇解反应以双(6’-羟甲基02联吡啶-6-甲基)醚(7);(7)与6,6‘-二溴在吡啶反应得到大环配体(8),对中间体(2)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所有中  相似文献   

11.
低碳烷基胺与邻羟基苯胺抗爆性能的理论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油抗爆剂是汽油中一种重要添加剂,它对于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具有特殊作用.选取有机抗爆剂中的低碳烷基胺与邻羟基苯胺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对能量、电离势、前线分子轨道和自由键轨道等多个影响其抗爆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计算和比较研究,从理论上了解了邻羟基苯胺和低碳烷基胺抗爆性能与其微观特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市售6份抗爆剂样品和一份高标号汽油样品进行了组分分析,剖析抗爆剂的抗爆成分和常用调合组分。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汽油性能,需加入一定量的抗爆剂,抗爆性则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选取低碳有机胺类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对能量、电离势、前线分子轨道等多个影响抗爆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计算和比较研究,从理论上了解低碳有机胺抗爆性能与其微观特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现行的各种溶剂型节油降污添加剂的主要成份和作用机理。提出了一种复合汽油添加剂,并对该添加剂在汽油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指出了汽油中添加少量该添加剂后汽油理化性能的改变及发动机性能的改善。同时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燃油添加剂对降低汽油机油耗和有害排放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低汽油机主要有害排放物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其燃油中投放添加剂,文中分析了燃油添加剂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并在EQ6100台架试验中采用了优化成分组合的汽油机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可使碳氢化的降低30.1%,一氧化碳降低20%,且油耗降低2.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新型燃油添加剂对汽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新型多效燃油添加剂(代号MAZ)对车用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文中介绍了燃油添加剂的功用和基本工作原理,并在汽油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一系列燃油中添加剂在等同工况下的外特性试验和负荷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油添加剂MAZ能有效改善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排气中CO,HC的排放分别减少11.6%~19.6%和22.9%~25.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制内燃机润滑油,采用计算机知识推理的方法来选择基础油和添加剂。知识的表示以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为基础,结合面向对象的以及模糊的知识表示方法,为每种添加剂建立规则库。以添加剂类型规则库中的规则头以及研制油的性能要求分别得到两个证据集合,以两集合的贴近库作为其匹配度,从而选择出符合要求的添加剂类型。以该类型添加剂中的每种添加剂性能指标形成的评判标准论域集合与选择该添加剂的模糊评判论域集合为基础,应用麦德姆尼方法推出模糊关系矩阵,用研制油的评判集合及模糊假言推理得到结论,在多个结论的情况下,对结论冲突进行消解,最终选择出最优的添加剂。实践表明,这种推理方法得到的添加剂与大量人工分析得到的结论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汽油机油基础油和添加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汽油机油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随着现代汽油机的设计和驾驶工况的变化以及环保节能的要求而不断发展 ,相应地对基础油和添加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球锈蚀试验 ( BRT)、氧化安定性试验 ( TFOUT)、程序 VE油泥生成和阀系磨损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考察了基础油和添加剂对现化汽油机油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协和作用。结果表明 ,为了满足现代汽油机油性能的要求 ,对基础油和添加剂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19.
采用植物油为主,复配150BS作为可生物降解汽油机油(15W/40SF)的基础油,对主要功能添加剂(降凝剂、金属清净剂、无灰分散剂、抗氧抗磨剂等)进行感受性及配伍性试验,确定最佳加量范围。所得结果可供进一步研究可生物降解汽油机油(15W/40SF)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